分享

汕头竟有中国首家连锁照相馆!!

 风吟楼 2018-05-07

文/欧怀琳

作为本土历史业余爱好者,有时我也会翻翻网上的汕头老照片。这时通常会碰到一个熟悉的名称——美璋照相馆。

 

美璋照相馆(Mee Cheung)在中国摄影史上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但是他的存在又被大家所忽略。翻看网上资料,我们发现除了汕头,在厦门,烟台和香港(两个店面),同样能够找到美璋这个名称,这个五店连号的美璋照相馆可能是中国第一家连锁相馆,而汕头则拥有他的第一家分店。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

 

关于美璋照相馆的资料,其实十分混乱。可以证实的是,美璋只有四家店面,烟台的美璋相馆,英文名是ah chang,只是中文名相同而已。烟台那家,其实是冒名顶替,这证明美璋在当时中国的影响力,没有一点江湖地位,是不会出现李鬼的。

位于中环柏拱行的香港美璋照相馆:相片来自,1908年出版的《二十世纪初中国通商口岸印象》

这四家美璋之中,那一家是第一家店?从网上,我们找到最早的美璋照片是拍于1880年代的,一张来自香港叫雅集图的摆拍照,图片背景的灯笼上有美璋二字。所以香港应该是美璋照相馆的龙兴之地。

雅集图


美璋照相馆在香港什么时候由什么人成立?

美璋,的英文是Mee Cheung,这是典型的港式中文英译,可以证明美璋和香港的联系。但美璋除了是店名,其实还是创始人的名称。从其名字看,美璋应该是一个身着清装的男性华人——弄璋之喜指的是男孩。既然美璋向香港的洋人出售照片,那么他应该懂点英文,所以我们可以合理怀疑他曾在香港接受英文教育,以及学习摄影技术,并累积资本开店。

 

摄影传入中国后,香港华人是最早一批接触摄影的中国人,他们学会摄影技术后又以香港为基地向国内输出技术和器材。美璋,是其中一个早期接触摄影的华人。香港早期最有名的华人摄影师是被称阿芳的黎芳,我们无法确认两者是否有过交集。但是美璋比阿芳更赶上好时光,获得更多关注这点是肯定的。拍摄过汕头最早期照片苏格兰摄影家的汤姆逊,在1868年移居香港,1872年回到英国,他曾经盛赞阿芳的摄影,但并未提及美璋,可见当时美璋尚未出现。这从另一侧面证明香港美璋成立不早于1872年。黎芳开始他的摄影生涯时刚好二十岁,所以1880年的美璋起码是已经二十岁以上大青年了。

二十世纪初中国通商口岸印象

 

美璋照相馆的第一家店开在香港的雪厂街一号,具体时间已不可考,大约应该在1872-1880年。

今天的雪厂街一号已经变成东方文华酒店

 

关于美璋汕头店和厦门店的开张时间我们缺乏资料,我们只能确定厦门店在1890年代成立,目前能找到厦门美璋照相馆最早的照片应该是1895年美璋照相馆拍摄的《有胡子的洋人肖像》。

有胡子的洋人肖像

鼓浪屿美璋照相馆

 

而汕头店则更没有确切记录。厦门店的成立时间是1890年代,当时的厦门也发行过关于汕头的明信片,这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当时厦门店的图片资料累积不够,只能调用汕头店的资料。从资料累积量看,汕头店成立时间应该早于厦门。从美璋照相馆在汕头开了第一家分店后,中国第一家连锁照相馆就形成了。

礐石海关副税务司公馆

 

美璋照相馆在汕头的地址是礐石的海关路。当时海关前有一条大院直通礐石海的海关路,这条不足二百米的小路,虽然现在已经消失,但在当时的汕头举足轻重。美璋照相馆在此建立分店在当时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后来这个选择则成为汕头美璋照相馆衰落的原因。



谁是美璋人?

1908年出版的《二十世纪初中国通商口岸印象》,告诉我们除了东主美璋,还有一个经理王重嘉(音:Mr W. Chong Kai)和助理经理袁杰顺(音:Mr Y. Johnson)袁这个姓是根据香港政府公告中美璋公司人员名字而来,根据文件,此人也是摄影师。据说该公司还雇佣了近三十名员工。另外根据香港政府公告,1924年美璋总裁王卓明(音:Wan Cheuk-ming),曾经为进入香港的卫生局公务员做担保,也就是说,美璋当时已经淡出公司管理,而美璋照相馆和政府关系依然良好。东主美璋的照片找不到,只有他向香港政府递交照片版权声明的文件资料。

港政府宪报上美璋和袁杰顺的名字

王重嘉

袁杰顺

香港政府公告上的王卓明

 

1890年的美璋照相馆已经确立自己在香港照相业的地位,那一年英国王子干诺公爵夫妇访港。美璋照相馆就给他们拍过照片,证明他们是和英国皇室谈笑风生的人,比其他摄影家高明不知多少倍。


1908年前后,美璋照相馆在柏拱行(Beaconsfield Arcade )开了第四家分店。柏拱行位于香港中环皇后大道中4号,香港滙丰银行总行大厦后面,已于1960年代拆卸,那时美璋照相馆已经没落。

 


美璋照相馆的盛衰

照相馆当然是给人拍照,但是当时的华人对拍照不感冒,怕灵魂被摄去了,所以只能面对西方人。据说汕头当时常居的洋人不过九十几人。加上往来客商可能会有拍照需求,平均一天能有一个人拍一张照就不错了。所以美璋照相馆还会拍摄当地的风土人情照片,卖给外国人。这是一种没有保障的生意。另外美璋照相馆还会出卖胶片以及摄影器材、相框、工艺品、油画和帮人冲洗或放大照片,这就是美璋照相馆的主要收入。当时一张加工过的照片可以卖到港币7元,相当于现在的一千四百元港币。



这么贵的商品购买的人不会太多,幸运的是一个新发明——明信片出现,带动了整个摄影业。世界上第一枚明信片于1869年在奥地利首次发行。由于使  用方便,短短几个月内销量达300万枚。1878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二届万国邮联大会上通过了明信片可以在国际上通用,并同时规定了统一格式(14.2公分x 9.6公分),使邮资明信片很快在全世界流行。成立于1880年前的美璋照相馆,搭了明信片的便车,赚了第一桶金,在汕头和厦门开设分店。


 美璋,做为黎芳的最大竞争者之一,到底赚了多少钱,我们不得而知,但透过黎芳累积的财富,我们可以窥见一斑。1870年代的一元港币可买四斤多猪肉,现在香港猪肉大概50元一斤。当时的一元港币大概等于现在的二百元。黎芳1877年与人合作,花19000元买了一块地,1881年以55000元卖出,赚了36000元,合现在7200000元。黎芳还买了一条船从事航运业,更开了一家铁厂,从事摄影获利之丰可知。美璋虽然没有投资这么多生意,但收入应该也很不错。


作为通商口岸和侨乡,汕头与厦门有来自各地的客货船,为美璋照相馆提供大量的潜在客户。但发展上,汕头的美璋照相馆最终没落,而厦门的美璋照相馆则坚持到新中国成立。原因很简单,厦门鼓浪屿成为租界,而礐石没有。因为是租界,外国人相对集中,厦门美璋照相馆和市场接近。而汕头的使领馆则分散在礐石和海对面的市区,1930年代,“四永一升平”“四安一镇邦”的扇形城市格局真正呈现于世人面前。礐石已经开始凋零,美璋照相馆的市场逐步萎缩,最终无法生存下去。


民国初,国外胶片大量进口,拍照价格降低,留影者渐多,汕头照相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远离市场的美璋照相馆注定要被淘汰。美璋照相馆也曾经挣扎过,甚至深入潮州,拍摄潮州的风景明信片,然并卵。1934年《汕头指南》上的相馆名录中美璋照相馆已经排名第十,虽然有资料显示,香港的美璋照相馆坚持到1956年才结业,但汕头店已经被市场抛弃。

1930年代“西湖鱼筏”照片,汕头美璋照相印制。

1934年《汕头指南》


日本人占领厦门,厦门美璋照相馆还能坚持营业。

厦门美璋照相馆1941年拍摄照片

 

而汕头的美璋照相馆就没那么幸运了,抗战胜利后1947年的《最新汕头一览》,照相业一栏里已经没有美璋照相馆的身影。虽然汕头和香港的美璋照相馆捱不住残酷的商业竞争,幸运的是厦门的美璋照相馆后来演变成鼓浪屿赫赫有名的“风行照相馆”,给我们保留下一点历史的痕迹。美璋照相馆在汕头的兴衰,其实就是礐石发展历史的写照,也是礐石未能成为另一个鼓浪屿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