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会心处正不在远 非其人未可与言

 文山书院 2018-05-08

619

会心处正不在远
非其人未可与言

                                       刘正平/文

        邓散木无年款七言联“会心处正不在远;非其人未可与言”,题识:粪翁篆于扈垒芦子城之西北郊居(图一)。 “扈”用为“滬”,即上海。


图一


        “会心处正不在远”出典于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世说新语》记载:“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这说的是东晋简文帝司马昱的故事。当时曹操般的奸雄桓温废了司马奕的帝位,司马昱被当了皇帝。他爱好玄学,喜善清谈,崇尚隐士生活的梦想成了泡影。但却无法阻止他的精神向往。他用十分优雅的语言表达了人但凡有了会心,便有了与大自然融合,亲近的生命状态,而并不在乎身居何处。


       
会心,是对一种极致之美的认同。人问山川之美,顾恺之说:“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王献之说:“从山阴道上行,山川自相映发,使人应接不暇。若秋冬之际,尤难为怀。”他们对天地山水的领悟道出了中国山水画的真谛:师造化。简文帝是明白人,他究玄学之理,结会心之果。“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就是对天地山水的绝妙领悟,非常人所能言。


图二


     
 会心,也是可以穿越时空的领悟。元·黄溍有诗《晓行湖上》:“会心乍有得,抚己还成叹。”看到“会心处正不在远;非其人未可与言”一联时,我激动不已。邓先生作古已经有半个多世纪,写此联时可能是在极其孤寂的环境中,邓先生当然也会想到,理解他的人也就“不必在远”。 邓散木集殷虚卜辞长联:“登山射鹿澫水网鱼亦有至乐;对月启樽迎风旋舞并成大观”(图二)也是美不胜收。



        会心,就是可以省略语言的交流。“非其人未可与言”有三层意思 ,一是“道不同不相为谋”,没必要交流;二是“心有灵犀一点通”,交流中语言显得多余;三是“在对的时间,与对的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减少无效社交。能用语言表达出来的是交心,而会心可能是相对一笑,不需要任何语言的辅助,就能洞穿世俗的迷雾。会心就是两个价值观相同的人的交流。与很多人的交流可以是知心,而会心更是反映两个人的默契。而有了这种默契,用一句童安格的歌词来说,就是“最远的你是我最近的爱”。



        会心,或是一种不拘泥于形式的理解。李敖说他自己不喜欢去游览名胜古迹。他不入其境,照样能领略其胜,体会其趣,身居书斋而心与天地同游。明人陳繼儒也说过:“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流于形式的东西,即“形而下”,无外乎人和物两种,不管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还是“看风景的人在窗外看你”,风景是人眼中的风景,说到底,看的还是人和人的心境。所谓“文化”,就是对“形而下”的风景作“形而上”的解读。


       同样,也可以把人当成“风景”来解读。山野之夫,粗鄙的形象与粗鄙的语言背后,可以是一颗清澈的心。这就与当下所谓的“绿茶婊”正好相反,而洞悉这些表象背后的世态炎凉,除了江湖的历练,更多的时候还是表现为一种“灯火阑珊,蓦然回首”的直觉,会心就是对人超越形式的理解与接纳,甚至是对残缺的包容


        清·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窗栏第二》:“昔人云:‘会心处正不在远。’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在画图。”
 


      一壶陈茶,温柔了岁月;一杯红酒,惊艳了年华 会心处,时光不老;一念起,咫尺天涯;一笔收,满纸芳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