扳指(趾)法是一指禅师门独创的增长功力、健身、祛病延年的法宝。这可从以下三方面阐述:
1.从祖国医学经络理论看。人体气血在经络里的运行分大循环、小循环、卫气循环三个周而复始的线路,其中大循环与扳指(趾)法关系密切,大循环系统路线如下:

从图139看出,肺经和大肠在食指端相接,心经和小肠经在小指端相接,心包经和三焦经在无名指端相接、脾经和胃经在足大趾端相接,膀胱经和肾经在足小趾和足心(涌泉穴)处相接,胆经和肝经在足大趾丛毛处相接。其它各经交接地点都不在指(趾)端。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①扳动大拇指主要影响肺经;②扳动食指既可影响大肠经、肺经,更进而影响整个大循环;③扳动中指主要影响心包经和“劳宫”穴(因“劳宫”穴为心包经和荥穴);④扳动无名指,既影响三焦经、又影响心包经和整个大循环;⑤扳动小指则影响心经、小肠经和整个大循环。手足五指(趾)与各经关系及手足(趾)的主要穴位详见图140、141。

2.从脏腑之间的关系看。①扳动大拇指(趾)主要影响肺经,心主血,肺主气,两脏同居上焦而“肺朝百脉”《素问·经脉别论》上就指出了心与肺在生理上与病理上的密切关系。心血与肺气是相互依存的,血的运行有赖气的推动,而气的转输也需血的运载。所以,前人说“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扳动大拇指既影响肺经又影响心经,所以手纹学认为,五个手指以拇指最为重要。扳动大拇指对开发智慧,改善心功能、肺功能有益,同时,对半身不遂、运动平衡失常、某些脑病症均有益处。②扳动食指(趾)主要影响手阳明大肠,本经从手走头交足阳明胃经,胃与脾又互为表里,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与胃两者共同来完成着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水谷精气的传输。扳动食指又影响肺经和整个大循环。所以,扳动食指主要影响人体消化循环及新陈代谢的功能,对于肺、胃、肝、胆等脏器官的病变,如:少气无力、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发热、烦热、心烦、易怒、胁肋痛等病症,均有很好的改善效果。③扳动中指(趾)主要影响心包经和“劳宫穴”。心包是心的外膜,附有络、脉,是气血运行的通路,有保护心脏的作用,能代心受邪。“劳宫”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主要荥穴,手厥心包经从上肢内侧前缘走手,交于三焦经。三焦经主持诸气,疏通水道的作用。扳动中指有益于心脏的保护和利于三焦经功能的发挥。所以扳动中指对气虚无力、憋气、心痛、心悸、胸闷、面赤目黄、精神失常、上肢痉挛等病症改善有益。④扳动无名指(趾)主要影响三焦经、心包经,也影响整个大循环。无名指属三焦经之通道,即手少阳三焦经从上肢外侧前缘走足,交足少阳胆经。所以扳动无名指,对往来寒热、偏头痛、耳聋、咽喉肿痛、下肢浮肿、运动障碍、疼痛、妇科等病症改善有益。⑤扳动小指(趾)主要影响心经、小肠经和整个大循环。从大循环流注次序:心经、小肠经,又与脾经及膀胱经有关,所以扳动小指对耳聋、目黄、肩臂痛、心痛、手足心热,运动障碍、半身不遂、倦怠无力、不思饮食、病症改善有益。
俗话说:“十指连心”,由以上叙述可知,扳指(趾)主要以“心”为中心来影响和制约人身其它组织器官。所以习练扳指(趾)法,应该十指(趾)全练,在这个基础上参阅各种指(趾)的主要功能,有选择地多练相应各指(趾)。
3.从生物全息医学理论来看,新兴的生物全息医学理论认为,取生物的任何一个部分,都可以按比例缩小地测知和治疗生物整体的疾病,耳针、鼻针、手针,脚部按摩的原理就起源于此。根据生物全息医学理论,五个手足指(趾),同气相通,也可以代表人体的整体。五个手足指的划分,即:大拇指(趾)主头部;食指(趾)主上焦;中指(趾)主中焦;无名指(趾)主下焦;小指(趾)主次下肢。
教学与临床体会,扳指法主要用经络学说来指导,在全面学习扳指(趾)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可以针对性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