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操狡诈多疑,为什么那么多猛将愿意誓死效忠他?原因很简单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8-05-08

说起三国时期最让人熟知的无外乎一颗颗闪耀的将星,诸如蜀汉“五虎上将”,曹魏“五子良将”,东吴“十大虎臣”等等;如果依照《三国演义》为蓝本,仔细查看之下竟发现了一个问题,勇猛之士多是以“降将”的身份出现,其中尤以曹操手下“降将”最多,但这些人也在曹操的领导下大放异彩,而这些人原本籍籍无名,但到了曹操手里就变成了当世猛将。

曹操狡诈多疑,为什么那么多猛将愿意誓死效忠他?原因很简单

曹操帐下“降将”中最被人熟知的当属“张辽”;本是吕布帐下将领,先后随吕布从属丁原、董卓。说起“张文远”在吕布帐下时,虽称不上寂寂无声,但其名气着实一般;直到白门楼曹操斩吕布,张辽被曹操收于麾下。之后的“张辽”就好似飞龙上天一般,其实力和威望瞬间提升,当然这也跟曹操常把“张辽”带在身边有关系;但张辽也颇为努力,随曹操南征北战数十年,尤其是“濡须之战”,张辽仅率800士兵竟敢在东吴十万大军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甚至“张辽”直杀到帅旗之下,吓的孙权“持槊而立”;经此一役,“张辽”之名天下皆知,更有“张辽止啼”的美谈传世。

曹操狡诈多疑,为什么那么多猛将愿意誓死效忠他?原因很简单

曹操帐下“降将”中第二位依然姓张——张郃。说起这个张郃更为传奇,本是袁绍属下“河北四梁柱”之一;这个称号貌似很威猛,但实际情况却是袁绍只识颜良、文丑,“张郃”反显得很是一般,甚至在袁绍帐下时根本没有出场的机会。结果袁绍最为器重的颜良、文丑一出场就被“关羽”连连斩杀(这里依据《三国演义》);而投降曹操后的“张郃”反从此一鸣惊人,正如曹操所言“如微子去殷,韩信归汉也”。曹操竟然将“张郃”比作微子和韩信这样的古代战神,足见其对张郃的重视程度。

曹操狡诈多疑,为什么那么多猛将愿意誓死效忠他?原因很简单

这第三位“降将”恐怕非“徐晃”莫属。“徐晃”本是三国早期的诸侯“杨奉”帐下猛将,当时“徐晃”手中一柄大斧也曾威震三军,只可惜这样的虎将落在了“杨奉”手中,仍旧难以凸显其价值;直到“徐晃”投降曹操后才真正的发挥出实力,不仅军前勇猛无敌,带兵打仗更成了曹操眼中的红人;“徐晃”也称得上跟随曹操比较早的“降将”,差不多与“许褚”一个时期出现,因此对于曹魏来说,“徐晃”既是元老级的猛将,同时也是曹魏政权的建立者之一,曹操赞其为“有周亚夫之风!”这个评价不次于张郃,同样将其比作古时先贤猛士。

曹操狡诈多疑,为什么那么多猛将愿意誓死效忠他?原因很简单

除了上诉三位之外,曹操帐下其实还有一位非常重要的“降将”——文聘,在《三国演义》中文聘似乎并不是很有名气,但他却是最为重要的大将之一。为什么说“文聘”重要呢?因为他本是荆州刘表帐下将领,世人皆知“刘表”胸无大志,荆襄九郡也基本控制在他的“小舅子”手中,像“文聘”这样的人才几乎没有表现的机会。

曹操狡诈多疑,为什么那么多猛将愿意誓死效忠他?原因很简单

直到曹操南征“荆州”,刘表之子“刘琮”在舅舅的主持下全境投降;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文聘”成了曹操帐下的一员“降将”。曹操善能识人,封文聘为“关内侯”,仍由他镇守战略要地“江夏”,其目的是抵御孙刘联军;他这一守就是几十年。这期间貌似“文聘”不过是一守卫疆土的地方官,但仔细分析又不尽然,荆襄九郡乃是三国时期最重要的战略要地,其中尤以“江夏”最为要紧,用诸葛亮的话说“西通巴蜀,南制东吴”;荆襄九郡乃是魏蜀吴三家必争之地,重中之重的“江夏”又怎能交由碌碌之辈守卫?由此也可看出“文聘”之才,同时也能看出曹操对他的信任程度。

曹操狡诈多疑,为什么那么多猛将愿意誓死效忠他?原因很简单

文聘之才不在勇,而在于“谋”,或许他比起关羽、张飞之流,武功确实不济;但在黄初七年,“文聘”却充分展现了一把真实实力。这一年孙权亲率大军进犯江夏,一度将“文聘”围得水泄不通;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守”就成了考验“文聘”真正实力的有力证明。因为“文聘”话不多,魏军又面对的是数倍于自己的敌人,甚至连魏军中也多出谣言,认定“文聘此番休矣!”可事实却恰恰相反,吴兵虽里三层外三层的将魏军包围,但“文聘”却仍旧话不多,显得异常冷静,只是把城池守把的滴水不漏。

曹操狡诈多疑,为什么那么多猛将愿意誓死效忠他?原因很简单

孙权整整攻打了将近一个月,可最终也没能拿不下“文聘”守把的城池。无奈之下,孙权只得退兵;按理说“文聘”得救该谢天谢地了吧?可是“文聘”却反其道而行之,立刻下令大开城门,自己一马当先,率军主动杀出。“文聘”的用兵之道太不合逻辑,以至于孙权万万没有料到困守了近一月的“文聘”竟还有主动出击的余力;结果吴军虽众,却被“文聘”赶杀的四散奔逃。

曹操狡诈多疑,为什么那么多猛将愿意誓死效忠他?原因很简单

前几位“降将”还不算什么,要说曹操帐下最有“出息”的降将,那还得数“张绣”。建安二年曹操征讨张绣,张绣本已率众投降;结果曹操做事不检点,致使张绣复反,还偷袭了一把。这一战差点要了曹操的性命,曹操虽死里逃生,可大将“典韦”和长子“曹昂”却被张绣诛杀;事情还没完,就在“官渡”前夕,张绣再一次投降曹操。

曹操狡诈多疑,为什么那么多猛将愿意誓死效忠他?原因很简单

按照常理来说,“张绣”与曹操应该是有着解不开的仇疙瘩才对;可“宽宏大量”的曹操竟然不追究张绣杀了自己亲儿子的“深仇大恨”,不仅如此,曹操还让张绣参加了“官渡之战”。一部手机运作全球市场,转发分享月入过万咨询威信幺幺九五灵武四九八零这场大战中“张绣”的表现也极为抢眼,面对袁绍好像碰到了仇人一样;这一战“张绣”之功甚大,曹操居然封其为“宣威侯”,“破虏将军”。之后张绣又大破袁绍之子“袁谭”,曹操竟然又破天荒的“封食邑2000户”,要知道当时曹操帐下众多大将,甚至没有几人能获得“食邑1000户”的封赏。

曹操狡诈多疑,为什么那么多猛将愿意誓死效忠他?原因很简单

从上诉几人也可看出“曹操”识人之能,尤其是对待“张绣”更是做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毕竟“张绣”曾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这样的仇恨一般人是很难放下的;但曹操不仅放下了,还做到了“人尽其才”。曹操有这样的胸怀,帐下诸将怎能不以死相报?诸将皆以死相报,又怎能不是三国第一诸侯?

曹操狡诈多疑,为什么那么多猛将愿意誓死效忠他?原因很简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