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对隔代教育,如何做好班主任

 二十四小时开放 2018-05-08
 去年一年级开学初的一个下午,我们班的小龙同学上课又睡着了。放学后,我对来接他的爷爷说:“这孩子下午上课又睡着了,以后让他早点睡啊。”“哦!”爷爷忙着给孩子整理书包,过了一会儿对我认真地说:“老师,我想起来了,今天早上他吃了街上买的啤酒鸭,肯定是烧鸭子时酒放多了,他又吃了很多,大概有点醉,所以才打瞌睡吧!”说完,背起孙儿的书包,朝我有礼貌地挥挥手带孩子走了,留下我愣了半天。

小龙来自安徽,从小由爷爷、奶奶一手养大,刚来到平湖父母身边。本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可上课爱往课桌底下钻,作业不愿做,广播操也学不好,还经常和小朋友闹别扭,你看他连走路都是一蹦一蹦的,脚跟从来不着地。他爷爷解释是老家的地上脏,小时不爱下地,踮起脚走路习惯了。你们看,这是一个典型的隔代教育下被宠坏的孩子。

我每天送孩子们到校门口,看到来接孩子的大多是年迈的爷爷、奶奶,而哪些自己走回家的孩子,迎接他们的可能是更年迈的爷爷奶奶,老人们接过书包,将一直陪伴孩子到睡觉。我们都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在农村,老人们把带孩子、做家务、田里农活全包揽了。很多孩子,从断奶的天起,就逐渐远离父母的生活,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大。我并不认为老人不该带孩子,在当今这样特定的社会环境,讨论要不要老人带孩子是一个多么不现实的问题,对他们,我们只有感恩。老人们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这对于孩子的教育成长无疑是有益的。然而,由于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会有差别,另外,老人们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习惯养成难免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容易使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的不良个性;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懒散,心理老化。面对隔代教育这一不可躲避的社会普遍现象,我们作为班主任,不是逃避和抱怨,抱怨只会让我们面目丑陋。应该更多地想想:怎样来帮助和引导好这些孩子?

我思考着:在当今社会和新课程教育背景下,要想养成学生的良好个性和习惯,光靠我和这些年老的爷爷奶奶是不够的,还得依靠年轻的父母们,要转变孩子,得先转变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啊。

于是,我向教育家们学习,试着给那些碰不到面的年轻家长们写信。在信中,我请求年轻的父母:“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多交流,与老人多沟通。只要您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的,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责任在肩。既做到尊重老人,还要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对老人宠爱孩子等错误的做法,既要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又要耐心和老人商量,尽量减少正面冲突。与老人一起,培养好孩子。”我也经常将自己育人的体会和他人成功的做法写下来,告诉家长怎么做会对孩子的发展更有利。有时写信集体群发,更多的是个别短信交流。也许书面的话更能入人心坎,也许我的真诚打动了家长们,他们也积极地回应我,畅谈问题与得失。

在一个学期近两万字的沟通中,我收获了家长们对我朋友般的信任,也收获了老人们教育观念上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收获了孩子们个性与习惯的良好发展。那个爱钻课桌下的小龙,和其他孩子一样,一天比一天有进步,变得大方了、好学了,甚至会做好事关心集体了。这学期,全班同学一致通过,让小龙同学当三天值日班长。看到早操时这孩子自信、神气地在前面领操时,我分明听到了一朵花儿绽放的声音。

当然,真实的生活并不都是鲜花与掌声,我在家长的信里也读到过质疑与不满。一天,小艳的爸爸写到:“孩子怎么连生字也读不出,什么也不会,怎么教的?”想起因为小艳性格内向、学习困难,平日里对她特别多的付出,委屈的泪水顿时涌了出来。怎么教的?问得多直白。但我冷静下来,想想小艳的妈妈在外打工,这孩子是老人带的,可不久前,她爷爷因车祸突然去了,工作一天的爸爸带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面对苍老消瘦的母亲,想起老父亲的不幸,再看看孩子的学习的确不怎么样,能不说气话吗?我理解了。于是,我回信表示自己一向很关心这孩子,而以后会更尽力让孩子进步的,也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与帮助。后来我也用行动实现着承诺。现在,每当我看到小艳在课堂上高举的小手、专注的神情,就会想起她爸爸后来写给我的话:“孩子的成绩,也是家长的成绩,做家长的心情难免会起伏不定。”能转变,真好啊!

但是,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识字,每天来接孩子的还是爷爷、奶奶,更多更直接的需要和家长作口头交流,此时我们就要学会耐心地倾听与巧妙地沟通。即使听到了家长不入耳的话,我还是要感谢,因为一句责备往往会提醒我工作的一个不足,改正后又可以进一大步。比如我送一个女孩到校门口,轻轻对她奶奶说:“昨天她回家作业没做全。”可奶奶不高兴地说:“外面风这么大,孩子怎么连外套都没穿就出来了?”看到孩子冻红的小脸,我才发现自己和这奶奶比起来,对孩子的关心还存在多大的距离,如果连健康的身体都不能保证,又何来成功的教育。如果你对一个孩子的爷爷说:“别给孩子太多的零用钱了。”可爷爷却回敬:“教育的事你和他爸爸谈,我只管接送。”你听了也别恼,可能这爷爷和爸爸都是火暴性子刚吵了架,此时还喝了点闷酒,那是求助与你的一句暗示呢。

为了转变孩子,我们可以让目不识丁的家长成为教育的协助者,给贫困的家庭带去欢乐,使紧张的家庭关系得到缓解,为了孩子,请不要怀疑我们的能力。至今我收到的最为感动的礼物是,一天放学后我给班里重度弱智的女孩补课,同样智障的爸爸在窗外看着,完了举起一把连根带泥的鸡冠花喊着:“老师,花要吗?”从此我不再怀疑,家长心里清楚的很,谁对孩子真的好。信任一旦建立,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四年级有篇课文,题为《搭石》,我感动与那因搭石而构成的和谐美。慈祥的老人、年轻的父母、可爱的孩子,因为有了搭石铺成的路,可以从溪流的此岸,到达希望的彼岸,中间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不必湿了鞋子凉了脚,多方便,多快乐。如果教育就是那溪流,我愿做水中那一块“搭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