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南湖(一)仓圣祠、小瀛洲

 吴越尽说 2018-05-08

  从位于南湖区的住地坐公交车沿甪里街向西,在纺工路口下车后一直向前步行,不足五分钟路程折向南后,就看到南湖景区的标志,这里位于南湖景区北部,是个岔路口,上次是向东南方向沿着南湖路走,这次改向西南方向沿着莺湖路走。

 
 ▲站在迎湖桥上看瀛洲桥。

  莺湖路的路口就是迎湖桥(公路桥),站在桥上,可以清楚看到瀛洲桥。瀛洲桥因小瀛洲而得名,今天要去的就是南湖边的小岛小瀛洲,仓圣祠就坐落在小岛上。小瀛洲最初是在清康熙年间疏浚河道时,堆泥而成的分水墩,渔民在此晒网,后逐渐形成一个约八亩左右的小岛,仓圣祠与南湖湖心岛上烟雨楼南北相望,故也称“小烟雨楼”。

 
 ▲小瀛洲。

  瀛洲桥建于2007年,虽是仿古建筑,特点却很鲜明,是座廊桥,桥有三孔,廊有三节,且中间一节廊上还有重檐,非常少见。桥面正在施工封闭无法上桥,借用两张网友以前的照片看看桥上的面貌。

 
 
 
 
  瀛洲桥西堍,一边是“文字书碑苑”,另一边就是一座九曲桥通向小瀛洲岛的仓圣祠,先去仓圣祠。走过九曲桥,就看见大门上方写着“小烟雨楼”,两侧是文保碑,一块是“仓圣祠”,另一块是“舞蛟石”,均为市级文保单位。舞蛟石以前没听说过。仓颉造字的传说早就知道。
 
 
 
 
  进园后迎面就是祠堂,供奉着古代象形文字的创始者仓颉,墙上的一块匾,上面第一排写的是“仓圣鸟迹书”,接下来的象形字一字不识,看得一头雾水。
 
 ▲仓圣鸟迹书。

  民间传说,仓颉生于黄帝时期,长有双瞳四只眼睛,天生睿智,他观察天地万物、飞禽走兽的姿态而创造了文字,被尊为字圣。在嘉兴,古时候老人们不允许小孩把有字的纸张随便损坏,说随便扔掉或弄脏是“罪过”,得罪字圣。清光绪年间,嘉兴当地有“惜字会”组织,仓圣祠就是由“惜字会”募银建造,内供仓颉塑像,当地文人定期集中顶礼膜拜。据说到清末民初字圣仓颉已家喻户晓,“惜字会”还给学校、官署、甚至公共场所提供“惜字篓”,凡要丢弃的字纸都要丢在篓里,由专门的团体收集起来用麻袋装好,送到天宁寺去“化掉”。

 
 
 
  仓圣祠在抗战的战火中奄奄一息,破败不堪,“惜字会”至此销声匿迹。建国后,政府出资整修,如今面貌更为崭新。据称,专门供奉仓颉为字圣的祠堂,全国也仅嘉兴一处,实为珍贵。其他地方多以碑文纪念。

  祠堂后院,惊奇发现,“鸟迹书”上的象形字,在后院的石头和地砖上均嵌有对应的现代文字牌,供游客边游览边解字,很有文化创意。

 
 
 ▲我已把镶嵌在石头和地面上文字牌照片拼在一起,可惜最后几个字不全。

  舞蛟石位于后院池塘前,约两米多高,仔细端详并无介绍牌上所描绘的那样张牙舞爪,如同饥饿的蛟龙狰狞,但形状确实很奇特。查资料,才知道这块奇石的经历不一般。宋代时最初为濮院一户濮府收藏,名为“蛇蟠石”,府主人与赵孟頫交好,赵孟頫欣赏一番后题写了“舞蛟”两字,名士黄玠曾为之题诗,濮府视为镇宅之宝。不料,至明洪武年,濮家遭遇不幸,四处迁徙,蛇蟠石随之消失。两百多年之后的明万历年又在嘉兴名士范长泰府上现身,当地文人兴奋不已,纷纷前往观瞻,轰动一时。至清康熙年,著名文学家朱彝尊又在徐府见到舞蛟石,经过他考证,证实该石就是赵孟頫题字的舞蛟石。

 
 
 ▲舞蛟石正面和侧面。

  一块奇石流落人间,几经易主,终归瀛洲。如今静静地矗立在风清水秀的南湖岸边,延续着不朽的传说,令人感叹。

  从仓圣祠出来后,去看了看新建的“文字书碑苑”,占地约五百多平方,一条回廊把五个展厅连接起来,每个展厅的面积都很小,从十几个平方到几十个平方不等,回廊的墙壁上镶嵌一块块用篆、隶、行、草、楷不同字体镌刻而成的石碑,都出自于中国历史上著名书法家的作品。五个展厅分别从汉字的起源、造字理论、汉字形体的发展、汉字在东亚的影响等方面,全方位展现了汉字几千年的发展历史。

 
 
 
 
 
 
 
 
 
  该苑虽不大也很有意义,从仓颉造字到汉字的发展演变,梳理一个完整的脉络展示给大家,传扬中华文化。从仓颉祠到文字苑,小瀛洲真是一个中国文字的博览园。

 

   写于201854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