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萨尔亚尔卡—哈萨克斯坦(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53)图文介绍(697) (2018-02-03 01:42:35)转

 轻风无意 2018-05-08
萨尔亚尔卡-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区
Saryarka–Steppe and Lakes of Northern Kazakhstan
萨尔亚尔卡-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区—哈萨克斯坦(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53)图文介绍(697)

萨尔亚尔卡-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区—哈萨克斯坦(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53)图文介绍(697)

萨尔亚尔卡-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区—哈萨克斯坦(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53)图文介绍(697)

点击进入哈萨克斯坦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

入选时间:2008年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ix)(x)

地理位置:N50 25 60 E69 11 20

遗产编号:1102rev

萨尔亚尔卡-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区—哈萨克斯坦(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53)图文介绍(697)

萨尔亚尔卡-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区—哈萨克斯坦(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53)图文介绍(697)

萨尔亚尔卡-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区—哈萨克斯坦(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53)图文介绍(697)

简介:

       萨尔亚尔卡(也译作:萨雅克)-北哈萨克斯坦草原与湖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北部的哈萨克丘陵,是哈萨克斯坦最为重要的湿地。哈萨克丘陵,亦称“哈萨克褶皱地”,(哈萨克语中称为即“黄色的山脉”),世界最大丘陵,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北接西西伯利亚平原,东缘多山地,西南部为图兰低地和里海低地。东西长约1200千米,南北宽约400~900千米。海拔300~500米 。西部较平坦,平均海拔300—500米,宽达900公里;东部较高,平均海拔500—1,000米,宽400公里,地表受强烈切割。面积约占哈萨克斯坦的五分之一。由于深居内陆,地面又坦荡单调,年降水量仅200毫米左右。7月平均气温24℃,冬季由于北部没有高山屏障,北方冷气团长驱直入,气温可降至-30℃以下,气温年较差大,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因而河流并不密集,甚至有许多溪流是季节性的,属荒漠、半荒漠地带。

       哈萨克大丘陵自北向南分属草原带(已开辟大片耕地)、半荒漠带。位于哈萨克大丘陵北部的“萨尔亚尔卡-北哈萨克斯坦草原与湖区”由库斯塔奈州的瑙尔祖自然保护区和位于阿克莫拉州的库尔加尔金自然保护区组成,总面积达450344公顷,是哈萨克斯坦最为重要的湿地保护区,是哈萨克斯坦现有的三处世界遗产中唯一的一个自然遗产。

       保护区的沼泽地对迁徙水鸟非常重要,是鸟类栖息繁衍的湿地,为1500-1600万只鸟提供了喂养场所。这一区域是鸟类从非洲、欧洲以及南亚地区迁徙至中亚地区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停留点。这些水鸟包括一些受到全球性威胁的物种,例如极其罕见的西伯利亚白鹤、卷羽鹈鹕、玉带海雕等等。

      库尔加尔金自然保护区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保护区,它位于首都阿斯塔纳市西南130公里处,面积为25.89万公顷,其中包括19.8万公顷的水域。大体上,该保护区由两个大湖泊(田吉兹湖与库尔加尔金湖)连接起来。这里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可以看到300多种鸟,其中一些是典型的草原鸟类,如大鸨、蓑羽鹤、黄颊麦鸡、黄爪隼、黑百灵。

       萨尔亚尔卡还是火烈鸟的最北端的栖息地。火烈鸟,因全身为火红色而得名,分三属五种。这种外形美丽的鸟类能够飞行,但是事先得狂奔一阵以获得起飞时所需动力。因羽色鲜丽,被人饲为观赏鸟。2009年12月,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WCS)公布了一批因气候变化而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名单:其中介绍火烈鸟是世界珍稀鸟类,由于全球湿地面积迅速缩减,火烈鸟的生存岌岌可危。

       火烈鸟在楼兰古国是一种充满传奇的神鸟,传说中他们羽毛丰满后会一直往南飞,不停的飞,只为在南焰山让天火将自己的羽毛点燃,而后将火种带回楼兰古国,在天翼山化为灰烬。所以,楼兰的子民称他为火烈鸟。并将其视为王的保护神。

       在保护区的湖泊区有40多种哺乳动物,其中一半是啮齿动物,如土拨鼠、地松鼠、仓鼠等,有着旱獭、狼以及濒危动物高鼻羚羊等哺乳类。特别濒危的高鼻羚羊,别名赛加羚,属于牛科。体型中等,体长1.2-1.7米,背部黄褐色,臀部、尾、腹部白色,夏毛短而平滑;冬毛色淡、浓密且长;四肢较细;鼻骨高度发育并卷曲,内布满毛、腺体和粘液管,每个鼻孔中均有一特殊具粘膜的囊,可使吸入的空气加热并变得更加湿润,以适应高原寒冷环境,同时也与灵敏的嗅觉有关。因鼻部特别隆大而膨起,向下弯,鼻孔长在最尖端,因而得名"高鼻羚羊"。仅雄性具角。高鼻羚羊原分布于俄罗斯南部、蒙古国及中国新疆北部,栖息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成小群生活,有时形成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迁移。由于羚羊角是为名贵药材,长期遭到大量捕杀,导致野生种群频临灭绝。这种羚羊以前数目众多,但偷猎活动使其数量剧减。在夏季,高鼻羚羊从哈萨克斯坦南部来到萨热阿尔卡,这里的草原为濒临灭绝的高鼻羚羊提供了美丽的家园。

萨尔亚尔卡-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区—哈萨克斯坦(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53)图文介绍(697)

萨尔亚尔卡-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区—哈萨克斯坦(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53)图文介绍(697)

萨尔亚尔卡-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区—哈萨克斯坦(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53)图文介绍(697)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Saryarka - Steppe and Lakes of Northern Kazakhstan comprises two protected areas: Naurzum State Nature Reserve and Korgalzhyn State Nature Reserve totalling 450,344 ha. It features wetlands of outstanding importance for migratory water birds, including globally threatened species, among them the extremely rare Siberian white crane, the Dalmatian pelican, Pallas’s fish eagle, to name but a few. These wetlands are key stopover points and crossroads on the Central Asian flyway of birds from Africa, Europe and South Asia to their breeding places in Western and Eastern Siberia. The 200,000 ha Central Asian steppe areas included in the property provide a valuable refuge for over half the species of the region’s steppe flora, a number of threatened bird species and the critically endangered Saiga antelope, formerly an abundant species much reduced by poaching. The property includes two groups of fresh and salt water lakes situated on a watershed between rivers flowing north to the Arctic and south into the Aral-Irtysh basin.

萨尔亚尔卡-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区—哈萨克斯坦(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53)图文介绍(697)

萨尔亚尔卡-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区—哈萨克斯坦(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53)图文介绍(697)

萨尔亚尔卡-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区—哈萨克斯坦(3)—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53)图文介绍(697)
访问本博客首页,根据“博文快速查阅说明”可查找你喜欢世界遗产的图文介绍。
博客首页链接:http://blog.sina.com.cn/dashan52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