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云寺:清风流云里的休闲山村

 顺益兴四合院bj 2018-05-08

  

  雨后白云寺。

  

  ▶重修白云寺记碑。

  

  ▼雨后白云寺村貌。

  ●贾东红

  白云寺村,位于平谷区黄松峪乡森林公园内。倾心白云寺,从听到这个美丽的名字开始;神往白云寺,因偶遇过该村外出游方的比丘尼;探访白云寺,缘于登山时恰好撞见如画的村貌,便寻山而至。

  白云深处有人家

  白云寺村属深山区,独居一片山谷内,海拔217米。从高处俯瞰,四面青山环绕下一片赭色及青白色相间的别墅群,颇有遗世独立的浪漫休闲风情。

  早不是原始意义上的山村,白云寺几年前便改头换面了。三层或两层独栋别墅矗立于绵长的山脊上,阳光尽照无余。狭窄逼仄的村路今日宽敞得能并排跑两辆车,路边一溜丁香花、海棠花及二月兰竞相斗艳。5平方公里的村域内仅百余户人家,走在村内,除了整洁宽敞,体味更多的是自由和随性。乡野清新的气息,错落典雅的建筑,村民简朴的日常,均感倾心无比。

  整个村庄坐北朝南,北高南低,在村中闲逛对久居室内的人来说似登小山。两层别墅区内主要住着村民,与他们闲聊得知,改造前,白云寺村纯属穷乡僻壤,石头房较多,且70%-80%已成危房,冬天即使屋里生着炉子,水缸还是会结冰,吃完饭,碗都懒得洗。如今通过房产置换,村民没花一分钱就住上了窗明几净、生活设施完备的新式别墅,生活质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村内十分幽静,鲜少人流如梭。古人称赞这里:“峰峦还匝,奇峰迭耸,草木畅繁,实古幽栖之所。”也正因如此,这里质朴的风俗得以保留。村民比较善谈,笑盈盈地跟你聊天,招呼你去屋里喝水小坐。他们或开着农用车去山地上劳作,或三五成群在别墅前惬意地下棋、打牌,让人觉得岁月如此静好,安稳一直栖息在这里,亘古未变。

  村北高峰名神仙坡,也称乳头山,高826米。一场春雨过后,整个村庄云雾缭绕,衬得山更青、花更艳。古人认为,气触石而生云,所谓“石为云根,云为山衣”。村四周群山当是巨石了,难怪这里白云常驻,仙气非凡,如山野中独开的妙境,令人流连忘返。

  白云牵绊的古寺

  白云寺,明代成村,因寺得名,寺早于村200多年。这座佛教庙宇在平谷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志书多有记述。雍正六年《平谷县志》载:“白云寺,金皇统四年建,(明)弘治十二年重修,今俗称继广寺。”原来白云寺始建于874年前,据传建庙的山坡上常有白云缭绕,景色奇异,庙建成后,称白云寺。现在来看,此述不虚。古人还慨叹:“入寺中,其幽僻清静之趣,令人心神冥合,万虑皆空,诚异境也。”

  弘治十二年,曾任山西布政使的平谷人金纯作有《白云寺记》,记述一些寺的历史。话说在元大德初年,有个叫继广的和尚集石筑墙、伐木构屋建寺,元末寺毁。巧的是,明正统晚期,济南又一名叫继广的禅师北游诸刹来到白云寺,勘察环境后不忍离去,乡民为其建造了如来殿。9年后,钦差御马监左监丞黄帽出资增大殿至三间,建钟鼓楼及僧舍,描梁画栋,金碧相照。文中还说“殿(重修)始于景泰乙亥之三月,而落成于明年丙子五月。”与志前所记“重修于弘治十二年”不符,或误将金纯撰文时间当成寺的重修时间了。

  村民说白云寺原址在村北一高坡之上,坡下有两眼泉,相聚很近,俗称“三步两眼泉”,即旧志中所载:“寺前有泉,咽而不流,取而不竭”。寻访寺址尚有一段坡路要走,古人的“隐”真令人叹服。寺址上建有两排平房,曾用作村委会办公。坡下两泉已封盖保护,泉中间立一龟趺座古碑,碑首刻朵朵祥云,碑阳额题“重修白云寺记”,碑文当是金纯的文字,只是已漫漶不清,碑阴额题“十方檀越施主”,其下应为施功德者名单。算来此碑已历500余年,是白云寺悠久历史的见证。碑的北侧是一较大的圆形放生池,水很清,偶有小乌龟爬上池沿。

  据说寺内原有古柏五株,苍翠参天,两人搂不过来,大风来袭,树梢呼呼作响,宛如天籁之音。1942前后,白云寺毁于战火,据说大殿足足烧了3天。

  2010年左右,在距寺址不远的东北侧山上,十方信众再修“白云寺”。外观虽不是传统寺庙的建筑规格,但大雄宝殿、观音殿等佛堂完备,依然成为四方民众敬香、许愿的道场。相较大多修饬一新,只有空壳的寺庙,这里更具“古寺”的精髓。

  院北侧一座高耸的千佛塔气势非凡,为七层六角仿古建筑。每层每侧塔壁上均有佛坐像,一层是高大的如来佛像,佛前为韦陀站像,双手腕平托宝杵,表示僧尼和居士信徒到此可免费食宿。2012年秋,千佛塔建成后,举办过盛大的开光庆典法会。院内西侧悬有一口大钟,古香古色,非常壮观。

  寺未毁之前住的是和尚,而今全是女尼,每日里不动声色的晨香夕灯,祝厘祈福。看着她们点燃酥油灯,然后各就各位地敲着引磬、法鼓和木鱼开始专心唱赞,内心生出满满的祥和与感动。

  村民善待她们,她们也常施粥、包饺子送给村民及善信,偶尔还举办国学培训班。出得殿外,见两辆车驶来,几位女香客带着瓜果贡品入殿,听闻附近村庄也有一步一叩头过来上香的。

  白云寺村打掛鞭

  早前听说白云寺有一种传统娱乐活动,叫打掛鞭。在1950年,村里建起了一所小学校,聘请他村的张珍老师在此任教,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文化生活,张珍老师就组织了一支打掛鞭民族舞蹈队。

  打掛鞭制作方法很简单,首先选一根约五尺长、半寸粗的竹竿,将竹筒里面掏着刮平,然后将每个竹节处挖一个洞,将2至3枚铜钱装入竹节处,用线拴好固定住,每根掛鞭需8至10个铜钱不等;再将竹竿涂上规则的红、绿、黄、蓝等颜色,竹竿头上拴上10余根约半寸宽的不同颜色的布条,一根掛鞭就算完成了。表演时用掛鞭分别打在双肩、双腿、后背处,不但姿势优美好看,还发出哗啦哗啦悦耳的响声。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打掛鞭仍是村民一大喜好,逢年过节时与村内秧歌队一起走街串巷展示风貌。

  若不是新农村改造,这个深山小村应鲜少被外人熟知。石头墙、木头房固然是一种原始的美,但从休闲的角度来看,换上霓裳的白云寺村更具魅力:明媚的山光云影、舒适的吃住环境、古道热肠的村民、钟罄相闻的庙宇、传统国学的践行……走出圈定命运的白云寺村,未来计划依靠青山培育耐寒抗旱的文冠果树,发展榨油和制茶等绿色产业,现已在三条沟谷栽植了几百亩山地。此时文冠果花正簇簇盛放,想必两年后,待果树稍长,白云寺村当有另一番漫山花海的美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