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普蕾:为大提琴而生,因大提琴而死,她的生命就是一部《唐吉诃德》

 张問骅 2018-05-08

这位从小就沉浸在音乐中的女子,始终无法适应这个现实的世界,当音乐也离她而去,她的世界也彻底失去了色彩。

在这个世界上,杜普蕾大约是最像唐吉诃德的人,痴迷、狂热而单纯,当他们的冒险被迫停下时,他们生命的火焰也就彻底地熄灭了。


▼《 唐·吉诃德》第1变奏-大战风车


作者:拈花一笑

来源丨三十三又三分之一(ID: lpmusic33)


音乐史上有好几个斯特劳斯都很有名,比如以圆舞曲出名的维也纳斯特劳斯家族。相比之下被称为“浪漫主义音乐最后一位大师的理查·斯特劳斯,在中国的乐迷中,知道的人并不多,更别说了解。说来也是一段缘份,我听过的第一支理查·斯特劳斯作品就是音诗《唐吉诃德》。


然而,当初我之所以买下了《唐吉诃德》的唱片,并不是因为理查·斯特劳斯的名字,也不是因为塞万提斯的大名,而是因为英国传奇的女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许多年前,我从一堆花花绿绿的古典音乐CD中,一眼就认出了杜普蕾,这个奇特得近乎疯魔的女子,把自己与生俱来的热情与柔情,毫无做作地倾注到了她的演奏中,铸就了大提琴史上传奇般的声音。


这其实也是一种疯狂,难怪匈牙利大提琴家史塔克,偶然在广播里听到杜普蕾的演奏,竟然说:“像这样演奏,她肯定活不长久。



1


不疯魔不成活


这张EMI出版的杜普蕾经典唱片上,有一行 特别吸引了我的小字:


Previously unpublished recordings

以前没有出版过的录音


没有出版,总是有很多原因,也许仅仅意味着不完美。不过,它总是能勾起你强烈的好奇心。唱片的第一组作品就是,1968年杜普蕾与英国新爱乐乐团合作的音诗《唐·吉诃德》。


作品从第一段序曲开始就扰得人心痒痒的,浪漫幽默的游侠主题,仿佛把我们带到一个遥远的春日晴空,唐·吉诃德擦亮了古老的盔甲,骑着瘦马,一路小跑着,踏上了春天的田野,即将开始一场伟大的冒险。路边的小鸟从明丽的青空飞过,划出优美的弧线。


▼《 唐·吉诃德》序曲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录音中的序曲竟然分成了两首音轨,第一支叫序曲,第二支叫《愁容满面的骑士》,在第二支曲子的开头,杜普蕾的大提琴代表着唐·吉诃德,它迈着笨拙的步子,傲娇地登场,在大提琴之后轻灵可爱的桑丘主题亦步亦趋。


▼《 唐·吉诃德》序曲B - 愁容满面的骑士


有趣的是,杜普蕾的大提琴并没有按照流行的理解,把老骑士的出场表现得悲壮而伤感,反而跳脱的旋律,给整支音乐定了一种热情而温暖的基调,那跃动着的鲜明节奏感,仿佛是一位向美丽小姐邀舞的老绅士。每一个演奏者、指挥家,都会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注入到经典音乐之中,显然,杜普蕾心目中的唐·吉诃德有着一颗不肯老去的心。


后来我才知道,1968年,杜普蕾与英国新爱乐乐团在录制这支曲子时,原来请来的是德国指挥家奥托·克伦贝勒,这位风格沉稳、严谨的德国指挥家,特别注重音乐严谨的结构和庄重的德国色彩。


理查·斯特劳斯这部作品是以大提琴为核心创作的,所以在演奏时,大提琴的演奏风格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整个作品的基调,杜普蕾热情的出场,显然不符合奥托·克伦贝勒对作品英雄主义的理解。杜普蕾大提琴演奏的老骑士主题和后面跟进的桑丘主题,也缺少了那种主仆之间的严肃感,倒像是一对出席童话舞会的情侣。



艺术无关对错,奥托·克伦贝勒显然无法驾驭和改变固执的杜普蕾,他最后硬是被姑娘气走了,唱片公司只能马上请来另一位英国指挥家鲍尔特来救火,才录完了整支作品。然而,更为奇葩的是,在这张唱片中,我们听到的,并不是杜普蕾与鲍尔特合作的正式录音,而是一次精彩的排练。


当杜普蕾、乐队、指挥家鲍尔特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彩排演奏中时,不知是哪位录音师在无意中触碰了录音键,于是这次排练的全过程都被真实地记录了下来。当全曲的最后一个和弦刚一结束,你可以清楚地听到指挥鲍尔特大喊了一声:“好!“,接着全体乐队鼓掌欢呼。

杜普蕾在最后一段唐·吉诃德之死中,并没有刻意地去表现悲伤,你仿佛可以感受到,年老的吉诃德终因热病躺在床上,他的身边放着以前爱读的骑士小说,他回忆着往事,脸上浮出安详的微笑,接着就昏迷不醒,离开他所喜爱的人世。


▼《 唐·吉诃德》终曲-唐·吉诃德之死


“他已溘然长逝,正如太阳将朝露晒干,造物主已将他善良的灵魂召回”,作曲家在音乐诗的乐谱上这么写道——这个结局和小说中,唐·吉诃德最终为自己愚蠢的骑士冒险后悔不已,很不一样。



大约是因为这次录音是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偶然录制的,所以无论是杜普蕾还是乐队,都演奏得轻松而随意,音乐也意外地充满了一种温馨的气氛,音响效果也出奇的好。


由于不是正式录音,这次“意外”后来被作为资料封存了起来。直到杜普蕾病逝(1987年)之后的1996年,EMI唱片公司的编辑才偶然注意到这次录音的精彩,重新将它拿出来发表在杜普蕾的纪念唱片中。


问题是,那位手闲的录音师在不小心按下录音键时,演奏已经进行到序曲的一半,也就是说,整个录音少录了一小段序曲。音乐编辑干脆从资料库中找出当年杜普蕾与克伦贝勒所录制的、未完成的《唐·吉诃德》录音,并将其移花接木地嫁接在后来的录音上,唱片上为了区别,一个序曲分成了两个音轨。


2


真正的疯狂与愚蠢

是面对美好却无动于衷


唐吉诃德历尽了人生的悲喜,在故事讲到最后,人生只剩下虚无。老骑士警告自己宝贝的外甥女,要嫁人,绝对不可以嫁给他一样的骑士。在这个荒芜的世界上,真正的疯狂与愚蠢,就是面对美好却无动于衷。


大提琴家杜普蕾,无知无觉,更像是一个痴迷的孩子,她沿着美丽的音符,闯入了音乐的仙境,她热情地在属于她的音乐中舞蹈,却浑然不知这个世界的冷酷。


就在录完《唐·吉诃德》两年后,杜普蕾因为多发性硬化症,不得不中止了她挚爱的音乐演奏,她放下了大提琴,终日与轮椅为伍。史塔克当年的预言,一语成谶。



这位从小就沉浸在音乐中的女子,始终无法适应这个现实的世界,当音乐也离她而去,她的世界也彻底失去了色彩。就在她卧病在床的时候,人们发现她的丈夫——著名的钢琴家、指挥家巴伦博依姆已弃她而去,在巴黎与另一个女子同居,甚至已经有了一个5岁的私生子。


很早以前,两人童话般的爱情故事就已经划上了休止符。很少有人可以忍受一个疯女人,在她心中的那团美丽的火焰,最终还是将她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


▼《 唐·吉诃德》第5变奏-守夜


在这个世界上,杜普蕾大约是最像唐吉诃德的人,痴迷、狂热而单纯,当他们的冒险被迫停下时,他们生命的火焰也就彻底地熄灭了。


然而,他们却在我们寂静的夜空中,留下了一道永恒而美丽的轨迹。音乐不会消失,伟大的艺术,总是在不断的冒险中,展开人类心灵深处最瑰丽的风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