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进香河路的前世今生

 張惠軍 2018-05-08

那年

往事


-南京档案-

在南京城中心有一条特别的路——进香河路,它上面是路,下面却是河。它一年有两次颜值高峰,一次是深秋,两边高大的水杉,投下金黄密实的树影,如浓稠的油画,一次是春天,1000米的紫叶李绿化带,花影重叠,染成绯红的烟云。然而它的历史更让人津津乐道,也折射出南京的古老和厚重。

(紫叶李盛开时的进香河路)

1
六朝建康城的重要航道

进香河属于秦淮河水系的一条支流,距今已有将近1800年的历史,其前身是孙吴赤乌三年(240年)吴大帝孙权开挖的人工河道——运渎的一部分。20世纪30年代,历史学家朱偰先生经考证后得出:运渎河道北段,就是明清时期的进香河。从清末和民国的老地图上看,进香河之南的延伸线上,从估衣廊到丰富路一线池沼连绵密布,应该是进香河南接古运渎在都城西垣内外的孑遗;在今长江路两侧,这些池沼又向东延伸,很可能是运渎自都城外转向流入台城太仓的遗迹。而根据近年南京城内的考古发掘成果推断,今进香河路一带正位于六朝都城的西北角内外,这进一步表明了进香河应该是六朝建康城运渎北向的延伸段。

朱偰《金陵古水道图》(《金陵古迹图考》,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运渎开掘通航以后,历经孙吴、东晋、宋、齐、梁、陈三百多年风雨,朝代更迭频仍,其水流不废,一直是六朝建康城重要的通航河道。

2
隋唐宋元时期运渎的衰微

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大将韩擒虎与贺若弼率兵攻占建康(今南京),实施“平荡耕垦”的策略,将建康城废为农田。随着南京地位的下降,运渎日渐淤塞,无法行船,沦为荒渠。及至唐末杨吴时期,时任昇州刺史徐知诰于天祐十一年(914年),开始建设昇州城,将六朝都城稍往南移,纳秦淮河入城内。天祐十四年(917年),昇州城修建完成。建成后的昇州城,“城隍浚整,楼堞完固,府署中外肃肃,咸有条理”。惜运渎北段被隔玄武门(今北门桥)外,仅为鸡笼山南麓之水流入杨吴城濠的一支沟渠。据《景定建康志》记载,两宋时期,处在北门外的运渎周边,或设酒库,或设雪窨(冰窖)。至元朝,运渎周边被辟为演兵教场,并有“防江军寨” 驻扎在附近。

(图片来自网络)

3
明清进香河及其沿线盛景

明初定鼎南京,万象更新。朱元璋扩建南京城,运渎北段被围入城中。为纪念当年追随其征战殁亡的功臣,朱元璋敕令于鸡笼山建功臣庙,并将历代帝王、名臣,及都城隍庙等,悉数移建鸡笼山(鸡鸣山)南麓。同时,开掘加宽运渎北段河道,使之与杨吴城濠相通,并连接内秦淮,以利官民乘舟赴鸡笼山“十庙”拜谒先贤,进香祭祀。因进香者皆由此河而来,故名进香河。这条河道自此舟船不绝,承载了无数帝王将相、富商巨贾、才子佳人和寻常百姓的梦想。

(《洪武京城图志》中的《庙宇寺观图》)

除官方对祭祀活动异常重视、定时定规外,民间对鸡笼山历代帝王及功臣诸庙的祭祀活动,亦显现出无比的热烈和由衷的虔诚。《儒林外史》第41回写道:

满城的人都叫了船,请了大和尚在船上悬挂佛像,铺设经坛。从西水关起一路施食到进香河,十里之内,“降真香”烧的有如烟雾溟濛,那鼓钹梵呗之声,不绝于耳。到晚,做的极精致的莲花灯,点起来浮在水面上。

如此盛大的船队行驶在进香河上,鼓乐齐鸣,香烟缭绕,诵经之声回荡,河面莲花点点,其情景实在堪称壮观。难怪当时的文人绅士常以泛舟往来秦淮河与进香河之间,为一大雅趣。

明清以来,进香河代有疏浚,周边景致蔚为壮观。明代“金陵四十景”和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的“鸡笼云树” 一景,即在进香河北端,山水相依,堪称佳境。进香河一带宛若城市山林,独具幽趣。其时,许多文人雅士选择在进香河周边筑园而居。汪均之集园、饶在歧也园、曹恺堂春水园、汤贻汾琴隐园、蒋苕生红雪楼等散布在进香河畔,这里于是成为文人雅士聚居区。值得一提的是:明末清初著名画家、印刷出版家胡正言,其居室“十竹斋”就建在鸡笼山麓。

4
清末民国多元文化空间的形成

进香河在历史上与杨吴城濠、珍珠河连为一体。北边通过珍珠河武庙闸与玄武湖贯通,南面通过杨吴城濠与秦淮河相连。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南京城内辟建贯穿南北的市内铁路,铁路铺设的线路,正好经过进香河北端,从地面上截断了来自玄武湖的进香河北源之水。自此,进香河从地表上来看仅与南面的杨吴城濠相通。

(北极阁下小铁路)

清末民国时期,进香河一带有祠堂(湘军昭忠祠),有教堂(来复堂);有教会学校(来复女学),有官办学校(中央大学);有官府(国民政府农林部),有民居(王世杰、胡焕庸公馆);有监狱(老虎桥监狱),有医院(慕慈医院、南)等,形成了多元文化共生的空间。


(民国年间水涝之中的进香河与老虎桥监狱)

(进香河航拍(左边为陆地测量总局,右边为中央大学,1928年拍摄))

5
20世纪50年代改为城市暗沟

新中国成立后,跨越千年的进香河依然流淌不息。其北端以地下涵洞与北源之水相通,南端与杨吴城濠相连。但随着年久失修、又无活水补注,加之居民生活废水肆意倾入河中,进香河终成一条污水沟渠,风光不再。1958年拓宽北京东路时,进香河被改为城市暗沟,上面修建了进香河路。至此,进香河从人们的视野里倏然消失,成为历史的记忆。但进香河的河水并没有停止流淌。近60年来,进香河仍在地下悄悄地流动——自北极阁南麓,至莲花桥入内秦淮河北段。

(20世纪60年代的进香河路)

据《南京百科全书》记载, 今天的进香河路有行道树一千余株,道路两边为水杉林,中间快车道分隔绿岛种植了紫叶李、樱花、紫薇、石楠球以及金叶女贞、红花继等灌木,植被种类丰富。道路两侧有政府机关、学校、商家、居民小区、军事禁区。军政机关和学校主要在北段,其中东南大学占据北段大部分道路的两侧,是进香河路最重要的建筑地标和文化元素。居民小区及商家主要在南段。

(从北京东路南望进香河路)

虽然进香河路身处城市的中心,可它与喧嚣熙攘、车水马龙的通衢大道相比,因为有了历史的温度,虽静如处子却风情万种。

  徐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