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江郑姓流源和迁徒分布及郡望堂号

 瀛山闲人 2018-05-08

富江郑姓流源和迁徒分布及郡望堂号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是很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宗谱、族谱、家谱、家乘都详细介绍了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所有的宗谱、族谱、家谱、家乘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家谱》均有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它是明辨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一、郑氏源流于黄帝后裔

据《史记·五帝纪》记载,“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娇极,娇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这就是说,后稷乃炎黄二帝血统的总合。后稷的最大劳绩果是成长农业,为中国奠定了“以农立国”的经济基础。按《史记》记载后稷下传25世姬友是西周末期郑国始祖。自黄帝到姬友,其世系是:

黄帝(姬姓)—玄嚣—娇极—高辛(帝喾)—后稷—不窟—鞠陶—公刘—庆节—皇仆—差弗—毁俞—公非—高圉—亚圉—公叔祖类—古公直父—公季—西伯昌(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昭王—穆王—共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宣王(姬静),姬静封其弟姬友为郑伯,谥号桓公。郑桓公为郑国始祖。

郑氏源于出自姬姓,以国姓为氏,是周朝王室的后裔(黄帝裔孙后稷之后)。

郑桓公姓姬名友,西周历王幼子(周宣王同父异母兄弟),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二十二年),周宣王姬静将自己的同父异母兄弟姬友分封到都城镐京附近的咸林(今陕西华县西北一带),国号为“郑”,这就是历史上最早的郑国。姬友,史称郑桓公,西周最后一个诸侯国,以国名为氏,称郑氏。郑桓公为全球郑氏华人太始祖。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和《元和姓纂》等有关资料所载,郑姓最早的血缘先祖是黄帝,受姓始祖是西周末年的郑桓公。公元前771年,西周发生“犬戎之乱”,西周灭亡,郑桓公在保卫王朝的战斗中殉国。郑武继承父志,在荥阳(今河南郑州附近)又建立了东方郑国。

据《史记·郑世家》记载,“郑武,佐周平王,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权周王室,称雄天下”,史称“武公之略”。自此以后,郑开国三公创下伟业,传十四代二十三君,历经431年。

公元前375年,郑被韩所灭。郑国遗族从此散居于京(今河南荥阳京襄城)、制(今荥阳西)、祭(今河南郑州东)和陈(今河南淮阳)、宋(今河南商丘)之间,为纪念故国,便纷纷改为郑姓。郑国的最后一位国王郑幽公生子鲁,鲁七世孙郑当时在汉代任大司农。郑当时五世孙郑稚汉末自陈迁至河南开封。晋时置荥阳郡,逐成为荥阳开封人。此后,天下郑姓言源流者,皆曰出自荥阳。郑姓人中自古有“天下郑姓出荥阳”或“荥阳郑氏遍天下”的说法,所以,郑姓的主要发源于今河南中部一带,这里在古代曾是荥阳郡的管辖范围。现在,河南中部还有一个荥阳市。

二、遂安县富江郑氏迁徒分布

浙江省遂安县富江郑氏,北宋浙江省遂安县富江村郑自牖一支,现已传下如今900多年的文人悠久历史。

1959年,因新安江水力发电站的建设,在浙江省遂安县(1958年,淳安、遂安两县合并为淳安县)武泉乡冯家墩大队的洋店、西坂这两个村小组居住了29代的富江郑氏(洋店村30户、103人,搬迁到淳安县枫树岭公社上姜、源塘两村,西坂村搬迁到淳安县枫树岭公社君石村)。

浙江省遂安县(1958年,淳安、遂安两县合并为淳安县)武泉乡塘沿村的郑氏迁移到淳安县白马公社。

  1969年8月,党中央和国务院要求新安江移民再次迁移,原浙江省遂安县洋店村迁移到淳安县上姜、源塘村郑永愈后裔(21户、95人),于1970年1月20日(农历十二月十三日)到达江西省南丰县古城公社东方大队东堡村(现为南丰县莱溪乡上潺村委会东保村小组)。

原浙江省遂安县武泉乡冯家墩村委会西坂村迁移到到淳安县枫树岭公社君石村郑氏后裔,于1970年  月,到达江西省南丰县古城公社路头红旗村(现为南丰县太源乡路头红旗村)。

原浙江省遂安县塘沿村(今浙江淳安县新安江水底)迁移到淳安县白马公社的郑氏后裔,于1970年,到达南丰县傅坊乡立新村东边排(现分立丰、立江、立新、下山四个村小组)、傅坊乡前村新丰村小组。另外,西坂村还有一部分迁移到江西省上饶一带,塘沿也有一小部分迁移到淳安县枫树岭镇白马村、江西省乐平、江西省金溪县左坊一带。

据浙江省遂安县《富江郑氏宗谱》资料记载,北宋时期,郑桓公第61世孙郑凝道,字伯定,官吏制度科举进仕,官至徽州(今安徽省)歙县令,因在任上勤政爱民,而为民称道,任期满后留居在徽州(今安徽省)歙县,为徽州(安徽)歙县郑姓始祖。郑凝道娶一夫人(阮氏),生三子郑自修、郑自牖、郑自儋。

郑自牖,字孟纳,郑桓公第62世孙,郑凝道次子,遂安富江郑氏始祖。小时候原随父郑凝道居住徽州歙县,后来考取进士,北宋政和年间,官至殿中侍御史,因直谏被贬,谪居遂安县狮城镇富江村(今浙江淳安县新安江水底)。北宋名臣范仲淹为睦州郡守,见郑自牖为官清正,家风孝义,特书“郑氏家宝”四字褒誉之。郑自牖娶三夫人(汪氏、程氏、方氏),生十九子,其后裔迁居如下:

1、郑自牖长子郑安敦房派分支

郑安敦:为河南守。其子郑濡,为魏州华县令,居临安。后孙郑烋任苏州通判,即居苏州府西皋桥。

2、郑自牖次子郑安铨房派分支

旧谱资料未注明。

3、郑自牖三子郑安临房派分支

郑安临,派居江西省玉山县。其子郑琬为官至信州县令,郑琬第五子郑骧,在靖靖康中战死。郑骧五世孙郑应荫,宋嘉定间宦闽中,致仕还乡,途经广丰之石楷梯,乐其山水而偕子卜居焉。郑应荫曾孙郑必昌、郑元皓两兄弟,于宋元年间移居江西省广丰县东里。

4郑自牖四子郑安观房派分支

郑安观由贡士任崇安主簿,历迁黄门给事,居豹峰阿山。

5、郑自牖五子郑安椅房派分支

郑安椅:派居浙江省诸暨市凤山。其八世孙郑几,官奉国军节度使,靖康中扈驾南渡,居诸暨凤山里,成为凤山郑氏始祖。数越后五世郑徵,字元亮,号七松处士。

6、郑自牖六子郑安辅房派分支

郑安辅:为池州别驾。孙郑然为绍兴总管知事,即家焉。至恬为观察副使,随宋帝派居浙江省绍兴,又居闽。

7、郑自牖七子郑安采:其旧谱资料未注明。

8、郑自牖八子郑安履:其旧谱资料未注明。

9、郑自牖九子郑安应:官至兰陵县令(今山东省苍山县),居豹峰南坂。

10、郑自牖十子郑安审:其旧谱资料未注明。

11、郑自牖十一子郑安烂:其旧谱资料未注明。

12、郑自牖十二子郑安庆:其旧谱资料未注明。

13、郑自牖十三子郑安仁房派分支:

郑安仁:官至秘阁校理,生育三子:郑渥、郑涗、郑淮,侨居浙江省浦江县白麟溪,成为浙江省浦江县白麟溪郑氏的开基祖。

郑安仁次子郑涗,他生育了四个儿子,即郑檏、郑橹、郑椎、郑桢四兄弟。郑檏之子郑子高,北宋(宋仁宗)皇佑年间(1049-1053)任信安(今浙江衢州)县尉,有善政,于壬辰年(1052)立籍山河城仁寿社花棚巷,成为山河郑氏的开基祖。郑子高娶妻周氏,生子郑叔茂,字盛庵,以子贵诰封朝烈大夫(医生)。郑叔茂生育三个儿子,即郑兴之,郑成之,郑升之三兄弟。后叔茂公携郑兴之、郑成之还籍浦江县仁义里以奉祖祀,留少子郑升之以侍奉子高公于山河。郑子高公殁后,郑升之公于南宋(宋孝宗)淳熙四年丁酉(1177)乔迁协里,为协里郑氏初迁祖。郑升之,字公明,生于南宋(宋高宗)绍兴五年乙卯(1135)十月十五日未时。从南塘黉舍徐存师长学习,很受徐逸平师长的欣赏。绍兴廿七年(1157),二十三岁中进士,后为吏部郎出守贺州,不久又擢御史中丞。宝庆三年丁亥(1227),以九十三岁高龄寿终。南宋理宗皇帝追封他为“签书枢密院事,晋太子少保,赐玉带”。《江阳郑氏世美宗谱》中有一道敕命记载: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鸿猷建自鸿儒,正学始佐正治。嘉尔签书枢密院郑升之,正谊明道,学尊孔孟。励节致忠,勤劳王室。特晋尔阶太子少保,赐玉带荣归故里,妻王氏封夫人,膺兹册命,以彰宠锡。

敕命

绍定五年三月十六下    之宝

郑升之生五子:长子郑采、字元忠,行华一,嘉定辛未科进士。累官至枢密院侍御史,居官刚方,弹劾不避权贵,当时有铁面御史之称。生四子:郑霖、郑湛、郑容、郑沾。长子郑霖,字文深,南宋宁宗皇帝昭阳公主诏选为驸马,尚公主赵氏。死后合葬乌木山,有碑。次子郑湛,回住花棚巷,贡元。四子郑沾,解元。

郑升之次子郑宏,字元道,行华二,官徵事郎谏书。生两子郑沐、郑云。

郑升之三子郑安,字元仁,行华三,官常州通判。生五子:郑沛、郑箱等。

郑升之四子郑家,字元齐,行华四,官机议。生一子郑霁。

郑升之五子郑密,字元深,行华五,官评事。生二子郑慎、郑纷。郑密公致仕后游览江郎,爱郎峰耸秀,溪水文澜,欲迁未果。及至关僧公克承先志迁居江郎孟岭之巅相土筑室,创业开基。后至玉泉公相土菁山之畔,孟岭移居,聚族於青山头,郑玉泉遂为江郎青山头初迁祖。

郑安仁三子郑淮聪颖绝伦,师从当地名儒朱恮受学,后入赘于同县承恩里宣氏,家居白麟溪旁,自此正式定居在今浦江县郑宅镇。北宋末年,郑淮他生育三个儿子,即郑煦、郑熙、郑照三兄弟。长子郑熙南宋中期自浦阳白麟溪迁居义乌,为义门郑氏始祖。郑淮三子郑照也生育两个儿子,即郑缊、郑绮两兄弟,并拥有千亩田产和殷实的家业成为当地著名的家族。由于北宋末年出现战乱和饥荒,郑照为了救济饥民,卖掉千亩祖传的良田,换取粮食,以拯救生灵,许多人的生命得以保全。他在家族内部推行伦理孝道,逐渐奠定了义门同居共财的基础。因此,义门郑氏正式形成以后,都把他尊为义门同居的第一代。义门的第二代是郑缊、郑绮兄弟俩,郑缊去世较早,家族事务实际是由郑绮主持的。《郑绮墓志》、《宋史·郑绮传》、《浦江人物志》对郑绮有许多记载。后一支复徒川南(今淳安县汾口一带)。

14、郑自牖十四子郑安义房派分支

郑安义,南宋年间任太常博士,侨居浙江省遂安县富江西山中村。他娶三位夫人(方氏、严氏、余氏),方氏生一子郑润(无传),严氏、余氏生三子郑昌、郑旻、郑材。

郑昌娶云氏,生育了两个儿子,即郑绍、郑禄。其子郑绍至十四世无传,郑禄至六世无传。

郑旻娶余氏,也生育了两个儿子,即郑统、郑纪。郑统生一子郑遂(无传)。郑纪传至六世孙郑复初,讳景生,号养齐,官至承直郎,以功进阶奉政大夫,其复有一支迁居八都下源,世居富江,奉政堂以郑纪公派。其余世居富江或迁居徒各处,为郑纯公后裔。

郑材娶两妻(方氏、夏氏),所生育一子郑纯。其子郑纯娶一妻姜氏,也生育了两个儿子(郑闵、郑爕两兄弟)。郑纯长子郑闵,字希圣,号伯屏,忠厚传家诗书启后,娶余氏孺人,并生育了四个儿子(郑子进、郑子问、郑子学、郑子仁)。郑子进、郑子问、郑子学三兄弟无传,郑子仁生育三个儿子(郑元俊、郑元德、郑元庆),长子郑元俊生两子(郑成荣、郑成德)、次子郑元德生两子(郑成贤、郑成大)、三子郑元庆生一子(郑成章,传至郑文贵无传)。郑成荣生二子(郑文焕、郑文炳)、郑成德生四子,郑文彬(无传)、次子郑文盛(无传)、郑文鼎(明洪武年间迁居西山)、郑文龙(迁居西坂),郑成贤生二子郑文凤(迁居湖广竹排门)、郑文昌(迁居湖广竹牌门)、郑文焕生二子郑景安、郑景高。郑景安迁居堨田,郑景高传至孙郑坚迁居苏墩。吾派始居阿山,六传至郑子礼迁居郁川高坂,后一支有郑大绍,于乾隆丙申年(1776)迁居烈川,再有一支郑致金从烈川迁居南洲下南村,郑毓敏因而归宗。其弟郑子智有二支派,第一支迁居豹峰南坂,

郑閔派下三代孙郑成慧由豹峰迁居泮塘。第二支派下九都洪坂,郑文贵迁居开化县。八世孙郑永愈、郑永宜、郑永安三兄弟,郑永愈于明朝景泰年间迁居遂安县沂洋(今为新安江水底),为沂洋(洋店)始迁祖。郑永宜、郑永安俩兄弟仍居住富江。

1959年4月浙江省杭州淳安设计一座水利发电站(千岛湖),供上海、杭州工业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洋店村郑姓后裔分散迁居到淳安县枫树岭镇源塘、上姜村,而附近的西坂村郑姓迁居君沙村。197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又安排源塘、上姜村21户95人,再迁居到江西省南丰县,于1月20日(农历是已酉年十二月十三日)到达南丰县莱溪乡东堡村。同徒迁居到南丰郑氏的,还有四个自然村,他们是傅坊乡立新村50户250人、傅坊乡前村新丰29户128人。当时迁入到东堡村郑姓有21户的户主,即郑光锡、郑光有、郑光富、郑光球、郑光宣、郑大来、郑来生、郑光淑、郑明传、郑明张、郑明清、郑发球、郑明培、郑明耿、郑下村、郑明椿、郑早发、郑显产、郑显浩、郑显西、郑显云。而今已有四十多年过去了,东堡村现有富江郑氏后裔两派四支共33户,这两派是郑时爱、郑时廷两人为堂兄弟,父辈是亲兄弟。①郑时爱有三支派下共32户,第一支为郑应调派下10户、第二支为郑起皋派下9户、第三支郑起勋为派下13户。②郑时廷有一支派下1户,只有郑应芳派下1户。

15、郑自牖十五子郑安谟:派居浙江省浦江县浦阳仙华。

16郑自牖第十六郑安谦:其旧谱资料未注明。

17郑自牖十七子郑安房派分支

郑安夐,福建省福安市康厝乡西铭始祖,于淳化初徙福建居南台。生两子,即郑寿、郑康两兄弟。长子郑寿,补弟子员。与弟郑康自南台迁长溪穆阳福苑别名利湾(即樟南坂利湾,亦谢翱出生地,今穆云乡咸福村,旧名咸利湾),生一子郑之悌。次子郑康补弟子员。与兄郑寿自南台迁长溪穆阳福苑别名利湾(即樟南坂利湾,亦谢翱出生地,今穆云乡咸福村,旧名咸利湾),生一子郑之明。郑之悌,郑寿之子,以赐进士,官湖北提举。与侄郑寀之后代皆迁穆阳西铭。郑之明,郑康之子,生一子郑寀。

郑  寀:郑之明之子,郑康之孙,北山君。字载伯,号北山。生于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长溪县穆阳西铭村人。绍定二年(1229),登进士甲科,初绶隆兴府(今江西南昌市)推官。执法公正,不畏权贵。后又调为侍御史,再奏《正名器疏》,升左谏议大夫兼侍读。

宋淳祐五年(1245),长溪西北乡申请析县已二十几年,因县治选址悬而未决。郑寀公力主县治设韩阳坂,呈诗理宗曰:“韩阳风景世间无,堪与王维作画图。四面罗山朝虎井,一条带水锁龟湖。形如丹凤飞衔印,势似苍龙卧吐珠。此处不堪为县治,更于何处拜皇都。”理宗阅后,深为感动,便御批“敷赐五福,以安一县”,于是析长溪县西,北乡地建福安县,县治设韩阳坂……。

宋淳祐七年(1247)七月,授郑寀公为端明殿学士同佥书枢密院事,宋淳祐九年(1249),授寀公为资政殿学士,常伴理宗;一日闲谈时告诉皇上家居长溪县北山,建有澄庵;理宗御书“北山澄庵”赐他,并作诗题扇送行,诗曰:“秋思太华峰头雪,晴忆巫山一片云。去国时来犹未得,诗篇遥赠北山君。”寀公同年逝世;赠通政大夫,葬于福清县宁德里,县令郑黼因他建县有功,在县治南面的南山峰下建祠纪念他。穆阳三贤之一,享穆阳“仰止祠”春秋之祀。塑像立福安城南迎进城处。

18、郑自牖十八子郑安孙房派分支

郑安孙为校书郎,迁居徽州(今安徽)歙县堨田,生一子郑世英,为池州通判。郑社祖仍居于歙,后孙郑长得由富江复迁徙居遂安城市。至郑黑派居城西,郑福派居城北,郑泗派居严峰

19、郑自牖十九子郑安曼房派分支

其旧谱资料未注明。

三、郑氏的郡望及堂号

1、郡望

自古以来,每一个姓氏都有自己的郡望,而郑姓在漫长的繁衍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郡望,据《广韵》所载,主要有七个郡望如下:

荥阳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荥阳(今河南省荥阳县东北),下辖包括开封在内八县。荥阳郑氏最早的居住地是开封县,即今天河南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一带。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称,幽公生公子鲁,鲁七世孙当时,为汉大司农,居荥阳、开封。郑当时六世孙郑徲,汉末自陈迁居今河南开封,晋朝时置荥阳郡,郑氏一族遂漂“荥阳”为郡号。

洛阳郡:我国古都之一。汉、魏故城在今洛阳市白马寺东汉水北岸;隋、唐故城在汉城西18里。

高密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高密(今山东省高密县西南),郡治相当于今天山东省维坊市、高密县一带。

雍州郡:东汉时置郡,三国时治所在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治所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南)。郡治相当于今天甘肃省东乡以东至临洮县一带陇西地区。

会稽郡,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以故吴越地置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顺治时移治山阴(今浙江省绍兴)。

南阳郡:战国秦置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西汉和东汉仍置南阳郡,辖境相当于河南熊耳山以南和湖北大湖山以北,南阳经济文化的发展达到历史上的鼎盛时期。

2、堂号

堂号是名门望族,大多是本家族的堂号。高大宽敞的厅堂上,悬挂着书写“堂号”的匾额,每逢年节喜庆之日,还在门前挂起书写着“堂号”的大红灯笼。当地的老百姓谈论某一家族时,喜欢以“某某堂”来称呼。“堂号”是家族门户的代称,是家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产生的宗旨大致有三:一是彰扬祖先的功业道德,二是显示家族宗亲的特点,三是训诫子弟继承发扬先祖之余烈。堂号包括郡王总堂号和自立堂号。为纪念先祖郑桓公,后裔建立不少郑氏堂号,在全国各地都有本姓的堂号,郑姓堂号如下:

博经堂:东汉郑玄,博览群经,几千人从远方来拜他为师。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

通德堂:郑氏通德堂址在旧镇镇城里村,座东朝西,二进两庑一天井,每进三开间,土木抬梁结构,面积三百六十平方米。始建於明嘉靖十三年(1564年)历朝有修葺,1982年重修。西汉时期的读书人大都专治一经,郑玄却独自力主博通。史称郑玄深受北海相孔融敬重,特意在其家乡高密县设立一个“郑公乡”,又扩建他的门闾以通车马,称之为“通德门”。

安远堂:汉宣帝时,郑吉为侍郎,那时外侮屡屡来犯,郑吉打败了车师,使日逐投降。于是皇帝提他当司马。为了西方国境的安全,又派他为西域都护,封安远侯。

义和堂:宋朝末年间,郑侍御(应为郑自牖)迁居郁川,郑安观派居豹峰阿山所建,供后裔神拜祭。

庆源堂:郑子礼公迁居郁川所建。

光德堂:郑子礼后一支复迁泮塘所建。

余庆堂。郑安应为兰陵令,由富江迁居豹峰

庆衍堂:康熙丙子年所建。

奉政堂:郑安义为太常博士,世居富江,子孙后代不忘祖,嗣是而大夫复初公有奉政堂。

流光堂:郑元俊所建。

善庆堂:郑元德所建。

永庆堂:郑黑派居遂安城西所建。

积庆堂:郑福派居遂安城北所建。

集庆堂:郑泗派居严峰所建。

懿秉堂:

此外,郑姓的主要堂号还有:“孝义堂”、“孔安堂”、“书带堂”、“复训堂”、“立本堂”、“锡类堂”、“翼经堂”、“奠邑堂”、“务本堂”、“荥阳堂”、“著经堂”等。

四、宗族特征 

1、历代郑姓族人地位均比较显赫,且在经济、政治、科技等方面也都名人辈出。

2、郑姓以忠孝治家,家风纯朴而著称。

3、各支郑姓字行辈份排列有序。据民国三十六年续修的遂安《富江郑氏家谱》记载,富江郑氏一支字行排序为“国士大其,致毓光明,显谟承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