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后坐力炮的原理是什么?

 半梦书斋 2018-05-08

你应该说的是二战时期的无后座力火炮,法国人在19世纪末期发明了火炮的反后坐复进装置,能使后坐炮身自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但是却并没消除开炮时的后坐现象,反而使得炮架结构复杂,增加了炮的重量,不利于机动。

直到1914年美国的少校戴维斯发明了真正有实用性的无坐力火炮。为了抵消炮弹发射时所产生的巨大反作用力,戴维斯在炮管的另一头装上一个配置弹丸,当发射炮弹时,后面那个平衡弹在反作用推力下从炮后射出,爆成碎片,利用后喷物质的动量与前射弹丸动量平衡使炮身不后坐的火炮,并且应用于实战中。



到了二战前夕,俄国的梁布兴斯基第一次利用喷管发射气体弹消除后坐力的方法,制造了一门无坐力炮,二战中这种发射空心装药穿甲弹的无坐力火炮,成为主要的反坦克武器?

它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操作方便,但是缺点是发炮时,炮后的火焰大,容易暴露炮体位置,从二战期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蓬勃发展,但是这种火炮的炮弹初速度低,动能小,只能打击近距离装甲。随着现在新型榴弹炮,反坦克火箭筒等武器的发展,无坐力火炮已经慢慢停产,只有英国,日本等少数国家还在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