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防灾减灾日宣传周 | 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

 szhx76 2018-05-08

  5月12日,是全国第十个“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5月7日到13日是全国防灾减灾宣传周,这个日子我们应停下脚步,多多反思与学习,当灾难降临,你要如何应对?学校为你整理这份手册,提醒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当灾难来临时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万一地震,如何自救逃生?


  灾难一旦发生,生死存亡就在瞬息之间。未雨绸缪,学习掌握应急避震知识,万一遭遇强震,减少自己和家人的生命危险。


突遇火灾,你真的会逃生自救吗?



突遇大火如何正确自救呢?

这份火灾自救指南请收好!


1、火灾发生,一定要第一时间拨打119电话报警。


2、火灾袭来时要迅速逃生,不要贪恋财物。

3、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方向逃生。

4、当火势不是很大时,应沿着消防通道迅速往楼下跑。

5、穿过浓烟逃生时,要尽量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6、紧急情况下,人们总是向着有光亮的方向逃生。但是,这时火场中,电源多半已被切断或已短路跳闸,光亮之地正是火魔肆虐之处。

7、千万不要盲目跳楼,可利用疏散楼梯、阳台,落水管等逃生自救。

请记住,

只有正确逃生自救,

才能确保生命安全!



雷雨天能打电话吗?防雷十大要诀


  夏季雷雨频发,电闪雷鸣,一击而过,惊心动魄!近期,我市就刚刚被一场雷雨洗礼。在雷雨来临之时学会保护自己,学会防雷常识,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雨天能使用手机吗?

  手机主要靠电磁波接收和发射信号,强度很弱且不导电。因此,手机本身并不引雷。但是!如果在野外,大树下或山上,人成了制高点,打手机就会增加被雷击的可能性。


雨天能上网、打座机吗?


  雷电是可以通过导体传播的,比如网线、电话线,甚至是防盗窗都有可能导致雷击。现在的电话线,很多不是埋在地下,而是混在电线杆上,暴露在露天,而暴露在露天的线越长,楼层越高,感应雷电的几率也就越高。


雨天要拔掉插头吗?


  在强雷电发生时,要关闭室内一切电磁设备,包括家用电器。只是关机还不够,如果插头还插在插座上,仍能形成物理通路,还是存在被雷电袭击的危险,拔掉插头是正确的做法。据气象局防雷专家介绍,在一些家用电器使用时,雷电的电流会通过电器设备、金属物品等发生感应,造成雷电登堂入室,毁坏电器甚至伤及人命。所以说,雷雨天气时,最好把电器全部关掉,把家用电器的插头全部拔掉,以避免引雷入室。


雨天能不能打伞?


  即使是木伞柄也是存在一定的风险的,在户外躲避雷雨的关键是不要把自己置身在比其他物体高的位置。

在户外防雷电,

这几点要注意!


1.降低高度

  闪电是从上到下的,所以通常会击中最高的物体。因此应当避免使自己成为最高的物体或站在最高的物体附近。尤其是在空旷地带,非常容易成为雷击的目标。当在户外来不及躲入室内避雷雨时,应双脚合拢坐在原地,降低高度。

2.保护头部

  在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下蹲,双手抱膝,胸口紧贴膝盖,尽量低下头,因为头部较之身体其他部位更易遭到雷击。

3.拒绝金属饰品

  雷电交加时,如果人体头、颈、手处有蚂蚁爬走感,头发竖起,说明将发生雷击,应赶紧趴在地上,这样可以减少遭雷击的危险,并拿去身上佩戴的金属饰品,如发卡、项链等。

4.车内避雷

  雷雨天气行车尤其在高速公路上要注意,遭遇打雷时,千万不要下车避雨。如若雷电击中汽车,电流会经车身表面传到地面,在车内反而安全,不过车窗一定要全部关紧。也不要听收音机,因为收音机的天线会吸收闪电。


谨记防雷十大要诀


1.留在室内,并关好门窗;在室外工作的人应躲入建筑物内。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水管、铁丝网、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

5.切勿游泳或从事其它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它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6.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它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遭遇洪水如何自救?你要记住这些!






暴雨来了别慌,这份防御指南要收好



牢记防灾减灾知识

当灾难来临时

学会自救保护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