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有幸邀请陈秀华教授至我院进行题为《岭南陈氏针法及其临床应用》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将讲课、视频及现场操作结合起来,讲课过程结合具体例子来阐述,形象生动,简单易懂。通过此次讲座,我们不仅学习到了岭南陈氏针法的主要学术思想及针法精髓,现场陈教授还针对不同的病症进行了诊治,诊断思路清晰缜密,针法娴熟,效果立竿见影,学员们都受益匪浅。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 01 重视经络理论对针灸临床的指导作用 由于针灸治病是用针或灸的方法作用于腧穴,从而发挥调经络,通血气,调阴阳,补虚泻实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病目的。因此论治时明辨病在何部位,属于何脏何经尤为重要。根据此理论,陈全新教授建立了岭南陈氏针法的学术思想: 通(远近取穴通经络) 调(俞募配穴调脏腑) 和(上下配合通阴阳) 畅(左右思变畅六经) 这些都是辩证取穴的重要原则,对针灸临床诊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02 开创无痛进针手法——飞针 针灸医学发展到今天,其治疗效果众所周知,但由于患者(尤其是儿童患者)对疼痛的恐惧,导致无法接受针灸治疗,或者即使接受针灸治疗,但由于他们的恐惧,直接或间接地减弱了针灸应有的治疗效果。因此,如何使进针手法达到无痛或尽量减少疼痛发生,是针灸医学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飞针,是陈全新教授受何若愚《流注指微赋》“针入贵速,既入徐进”的影响,在“无痛进针法”和“透电进针法”的基础上独创的快速旋转进针法。飞针的特点是:无菌、无痛、准确、快速,它奠定了我国无痛针灸技术的里程碑。陈教授强调飞针的练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常反反复复地操作练习。飞针的练成需要经过四部曲:1.徒手练习;2.捻针;3. 持针垂直旋转刺入;4.摆动旋转刺入。每个步骤都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其中徒手练习需要一个月;捻针需要两个月;持针垂直旋转刺入需要三个月。 03 提倡分级补泻 《素问·调经论》曰:“百病之生,皆有虚实,而补泻行焉。”故补虚泻实是平衡阴阳,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及途径。陈氏的分级补泻法是以辨证为基础的。根据病人的不同体质,疾病的不同阶段,以及针下气至情况,采用不同的运针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将补针和泻针分为“轻、平、大”三类(即大补、平补、轻补;大泻、平泻、轻泻和平补平泻)。分级补泻手法将徐疾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等多种补泻手法结合。分级补泻除了辩证特点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补泻手法量化,这让操作更具规范化,不仅在临床的实践中能更好应用,而且能针对不同证型的患者进行施治,从而提高临床疗效。陈教授讲完后进行了现场操作,其中某学员在接受轻补手法后诉针下有沉紧感,自我感觉很愉悦,疲劳感瞬间减轻。可知,补泻手法的使用得当对针刺效果是如此的重要。 04 重视运针行气 针刺得气后,采用相应手法使针感沿经脉循行路线向病所或远处传导的现象,称为循经感传和气至病所。而促使循经感传的针刺手法称为导气法。《灵枢. 九针十二原》曰:“刺之要,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此文道出了气至病所的重要性,也间接说明了导气法的重要性。讲座中陈教授给我们讲解了按压关闭的导气法。即充分运用押手,按压针柄或按压针穴上下,以使针感向预定方向传导。《金针赋》曰:“按之在前,使气在后;按之在后,使气在前。”一文说的就是导气法。当时一学员左侧腰部有酸胀、紧绷不适感,身体前倾受限。陈教授取其右侧中渚穴,气至后行导气法,用押手按压针穴之下,使经气往上走,行气一次后症状有所缓解,再次行气后症状消失。 ▲陈秀华教授为患者诊治 05 强调治神与守神 所谓治神,一是在针灸施治前后注重调治病人的精神状态;二是在针灸操作过程中,医者专一其神,意守神气;病人神情安定,意守感传。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粗守形,上守神。”清.吴谦《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曰:“凡下针,要病人神气定,息数匀,医者也如之。”这说明了治神与守神的重要性。治神与守神是充分调动医者、病人两方面积极性的关键措施。医者端正医疗作风,认真操作,潜心尽意,正神守气;病人正确对待疾病,配合治疗,安神定志,意守感传,才能更好地发挥针灸疗法的作用,提高治疗效果。 小结 “岭南陈氏针法”是陈全新教授在古代针刺手法的基础上改良并独创的系列针法 , 其涵括了“岭南陈氏飞针法”、“岭南陈氏分级补泻手法”及“岭南陈氏导气法”。其独创的“飞针”,以无菌、无痛、准确、快速为特点,诊治时根据脏腑经络学说, 将辨证、辨病与辨经相结合,再施以相应的补泻手法及导气法,临床疗效显著。很开心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对岭南陈氏针法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去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