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抗过敏药已经发展了三代,而你还在用第一代?

 xxyy01 2018-05-09

我们经常会听到长辈这样说,中药副作用小,西药副作用大,但是一次次惨痛的教训告诉我们,中药用不好,副作用可不是一般的大,中医历史上也一直强调是药三分毒,到了现代,中药也逐渐推行临床实验来保证安全性,而一直被认为副作用非常大的西药呢?

今天就以一个典型的例子,抗过敏药讲讲这些年西药在安全性方面取得了多大的进步。

抗过敏药已经发展了三代,而你还在用第一代?

过敏药也有很多种,而其中应用最多的就是抗组胺剂H1受体拮抗剂,1933年,第一种H1受体拮抗剂——哌罗克生被发现,在之后的几年间,衍生出了几十种H1受体拮抗剂,其中最为大家熟悉的药物就是马来酸氯苯那敏和苯海拉明。其中马来酸氯苯那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扑尔敏,至今仍在很多感冒药中被大量使用,我们留意一下常见的感冒药,都有一个相似的名称氨酚黄那敏或氨酚黄咖那敏,其中的这个“敏”字,就是指的马来酸氯苯那敏。

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疗效确切、口服吸收快,但是分子量较小,亲脂性较高,因此非常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而产生中枢抑制、中枢镇静、局部麻醉的作用。我们吃感冒药时经常会瞌睡,原因就出在马来酸氯苯那敏的这个副作用。因此一代也被称为镇静抗组胺药或传统抗组胺药。在一些交通法规健全的发达国家,服用这些药物禁止开车,被称为“药驾”,其惩罚力度堪比酒驾。

抗过敏药已经发展了三代,而你还在用第一代?

由于这个副作用,第二代H1受体拮抗剂应运而生,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们通过分子改造,研制出了西替利嗪、氯雷他汀、特非那丁、阿司咪唑等药物,这些药物有一个特点,因为分子量较大,有一条长的侧链,不具有脂溶性,无法通过血脑屏障,因此到了二代,其瞌睡的副作用也就基本消失了,但是二代还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心脏毒性,因此,第二代没过多久就被停止使用了,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氯雷他定,于是氯雷他定成了美国空军司令部和联邦飞行局的唯一一个可用于飞行员的抗组胺药。

抗过敏药已经发展了三代,而你还在用第一代?

而此时已经是人类医学药学飞速发展的时期,第三代H1受体拮抗剂很快就登场了,第三代来自于二代的活性代谢物或光学异构体,如非索非那定、地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等,他们的代谢不依赖肝酶CYP3A4,故CYP3A4 抑制剂不影响其代谢,因此较之第二代抗组胺药具有抗过敏和抗炎效能增强,镇静、心脏毒性以及药物间相互作用减少等优势。

所以H1受体拮抗剂经历了80多年的发展,如今副作用已经非常小了,但是为什么市场上抗过敏药还是以一代为主呢?这是两方面原因,第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原因,money!一代经历了80多年的量产,如今已经是白菜价了,而三代价格依旧高高在上。而另一个原因就比较有意思了,因为一代最大的副作用是镇静、瞌睡,但是有的时候,这并不是坏事,例如过敏伴有焦虑、失眠、偏头痛时,那一代还是非常好的选择。此外我们常见的晕车药,其实就是第一代抗组胺药——苯海拉明和异丙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