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摊上事了,高校多名学生“被贷款”

 昵称a83Y3 2018-05-09

飞来横祸,莫名贷款万余元

小张是职教城某高校的学生,自2016年起,小张陆续收到“名校贷”平台发出的催款信息,起初认为是诈骗短信的他并没有理会。直到2017年10月17日,一名“名校贷”的工作人员找到了小张,并称小张2016年3月17日在“名校贷”平台贷款一万元,至今已严重逾期,本金、利息、违约金、滞纳金和逾期利息已累计达一万八千元。小张感到非常诧异,自己并没有在该平台进行过任何贷款。为了查清事实,工作人员提供了申请贷款时的手续材料,令人震惊的是,身份证、银行卡竟都是小张本人。

拨开迷雾,案犯竟是铁哥们

小张当即到经开分局学林派出所报了案,就在民警着手进行调查时,又先后接到了同校学生卜某、陈某的类似报案,他们也各“被贷款”了一万元。民警发现,该校园贷平台贷款门槛很低,审核不严,仅需上传身份证、银行卡的照片和一段自述视频即可获得几千元到几万元不等贷款,通过调取三名受害者在该平台的自述视频,发现自述视频中均不是受害者本人,而是他们的“铁哥们”郭某。经过进一步的调查,初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周某、郭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民警遂即奔赴到益阳市将周某抓获归案,随后,郭某来所投案自首,两人对诈骗的事实供认不讳。

真相大白,盗用身份频作案

据犯罪嫌疑人周某交代,2016年他从网络上了解到可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在平台上贷款的方法,缺钱花的他便打起了“小算盘”,趁同学张某到他家玩之时,伺机盗取张某的身份证和银行卡信息,并利诱犯罪嫌疑人郭某冒充同学张某录制贷款视频,成功在“名校贷”平台贷款一万元,其中两千元为平台押金,获得的八千元现金由两人瓜分。尝到甜头两人也曾提心吊胆,但过了许久并未东窗事发,心存侥幸的他们又以相同的方法盗用同学卜某、陈某的信息贷款两万元。目前,犯罪嫌疑人周某、郭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当中。

因身份证被冒用向校园贷机构借款,校园贷机构应为自身疏漏担责;

同时提醒广大学生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保管好居民身份证等证件,万一丢失要及时挂失;

如遭遇冒名贷款,请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

经开蜀黍课堂

所谓“校园贷”就是在校学生通过针对大学生的网络贷款金融机构和平台在网上申请获得信用贷款的方式。

1

“低利息”,实为高利贷

校园贷款的成本较高,除了贷款利息外,还有服务费、手续费、工本费等其他“隐形”费用,利率是银行的20-30倍。

2

越便捷越容易变”劫“

校园贷的信息审核程序,都只需学生填写身份证、学校、年级、学号以及父母双方的姓名,联系方式等等,但从本案来看,即使填写别的同学的个人信息,只要确有其人,就不会被发现。

3

一旦逾期,全方位催款

一旦学生不能按时还贷,网贷平台并不会通过正当途径追款,而是采用给父母、亲友、老师群发短信、在校园里贴大字报,甚至安排人员上门堵截等威胁恐吓的手段向学生催款逼债,对学生的人身安全和校园秩序造成严重危害。

4

不良信用记录影响生活

逾期没有还贷,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目前购房、买车、贷款及办理信用卡等等行为都会被征信,如若个人信用不良会被银行拒之门外。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不攀比、不追求超出自家经济能力的物品,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

天上不会掉陷阱

不要轻信校园贷的宣传,江湖险恶,涉世不深的学生不要被花言巧语迷惑,一旦入套,追悔莫及;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还未走出校门,身背债务及心灵创伤会给今后生活、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谨记古训贪小便宜吃大亏;

额外消费与家人商量

有额外开销、花费要与父母、家人协商,征求父母、家人的意见,避免上当受骗,防止落入校园贷的陷阱。

供稿:学林派出所

编辑:蔡柳

编审:李思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