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处世哲理】藏巧于拙 用晦而明——装糊涂装傻才是聪明人

 老沔城人 2018-05-09












【处世哲理】
藏巧于拙 用晦而明
——装糊涂装傻才是聪明人

    古人云:“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鸟噬人的法术。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任重道远的力量。”这大概可以形象地诠释“藏巧于拙,用晦而明”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一般说来,人性都是喜直厚而恶机巧的,而胸有大志的人,要达到自己的目的,没有机巧权变,又绝对不行,尤其是当他所处的环境并不如人意时,那就更要既弄机巧权变,又不能为人所厌戒,所以就有了鹰立虎行如睡似病藏巧用晦的各种处世应变的方法。
    曹丕以哭胜曹植的美文是一个例子,安禄山做杨贵妃的干儿子也是一个例子。
    还有一种正面的“拙行”。如唐初的重臣李勣,本是李密的部下;而在当初起兵时,李密与李渊父子势力之间,是钩心斗角的两部,只是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他才随故主投于李渊父子的麾下。此时天下大势已趋明朗。李勣懂得只有取得李渊父子的绝对信任才有前途,于是他安排了这样的行动:把他“东至于海,南至于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的所据郡县地理人口图派人送到关中,当着李渊的面献给李密,说既然李密已决心投降,那我所据有的土地人口就应随主人归降,由主人献出去,否则自献就是自为己功、以邀富贵而属“利主之败”的不道德行为。李渊在一旁听了,十分的感慨,认为李勣能如此尽忠故主,必是一个忠臣。李勣归唐后,很快得到了李渊的重用。但是李密降唐后心怀怨望,不久竟又反唐,事未成而“伏诛”。按理说,一般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避嫌犹恐过晚,但李觔却公然上书,奏请由他去收葬李密——唯其“公然”,才更舔他的“高风亮节”,假设偷偷摸摸,则可能会有相反的效果——“服衰经,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之南,坟高七仞,释服散”。说起来,这纯粹是做给活人看的,李密已死,晓得什么?表面看这似乎有碍于唐天子的面子,是李勋的一种愚忠,实际李勣早已料到这一举动将收到以前献土地人口同样的神效。果然“朝野义之”,公推他是仁至义尽的君子。从此李勣更得朝廷推重,恩及三世。李勣取的是一种“负负得正”的心理效应;迎合了人们一般不信任直接对己的甜言蜜语而相信一个人与他人相处时表现出来的品质——即侧面观察的结果,尤其是迎合了人们一般普遍地喜爱那种脱离于常人最易表现的忘恩负义,趋吉避凶、奸诈易变的人性弱点而表现出来的具有大丈夫气概的认同心理,看似直中之直,实则大有深意,是“藏巧于拙”处世而成功的典型。
    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叫“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则揭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保藏用晦的处世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蚊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在此其间从容行事。元末的朱元璋在攻占了南京后,因为群雄并峙,为了避免因崭露头角而成为众矢之的,他采取了朱升的建议,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赢得了各个击破的时间与力量,在众人的眼皮底下暗度陈仓,最后一并群雄当上了大明皇帝。
    以上所述,都是一些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不过,对于一般的普通人,古人也认为应该有包藏、凝重的胸怀与气度。有一句名言,曰:取象于钱,外圆内方。古钱币的圆形方孔,大家都是知道的。为人处世,就要像这钱一样,“边缘”要圆活,要能随机而变,但“内心”要守得住,有自己的目的和原则。例如,对周围的环境、人物,假如有看不惯处,不必棱角太露,过于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来,“处世不必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既可以保全气节,也可以保护自己。
    《菜根谭》“藏巧于拙,用晦而明,寓清于浊,以屈为伸。真涉世之一壶,藏身之三窟也。”总体而言就是讲:做人要将聪明藏在愚笨之中,不能显得聪明绝顶,锋芒毕露,这是最明智的举动。大智若愚即是如此。除此之外,做人不能太清高自傲,要学会如何在污浊的社会中生存;另外学会以退为进。这样才是立身处世最有用的法宝,明哲保身最有用的狡兔三窟。
    一个人不要锋芒太露,不是教人伪装自己,而是办事要分清主次,讲究方法。常言道:“大智若愚”,是说一个人平时不咄咄逼人,到紧要关头自然会发生功效,这就是“中流失船,一壶千金”的含义吧。一个人一生要做的事很多,不可能件件都要劳心伤神,只有碌碌无为的人才会整天为琐事缠身,在世俗面前夸耀自己的才华。一个人要想拥有足以藏身的三窟以求平安,第一直藏巧于拙锋芒不露,第二还要有韬光养晦不使人知道自己才华的修养功夫。而且办什么事都应当留有余地才是。最关键的是在污浊的环境中保持自身的纯洁。不露锋芒,韬光善晦并不影响洁身自好,相反,洁身自好是前二者的基础。
    “藏”是一种学问,也是一种技巧。懂得隐藏的人善于保留自己的神秘感,蛰伏时寻求可以表现的机会,而把自己的弱点藏起来也是一种做人的智慧。做人要学会藏,也要懂得适可而止的展露自己。
    中国人的“藏”字,很有意思,好的要藏,坏的也要藏,比如藏锋,藏拙,卧虎藏龙,藏污纳垢。
    有句话说,“一个聪明人,不说话就是最大的聪明。”因为再聪明,也知言多有差,不如隐藏起自己的一些想法,给人一种神秘感,关键时候发声,以一敌十。
    花欲开未开时最好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见得好。干什么事,都讲求个意味儿,把话说尽了,趣味、意思也就没了。所以,讲话的艺术就是,不必把话说得那么直白,话到嘴边留一半,另一半留给别人去思考。
    书法也有藏锋之说,其藏锋即以点画不出锐角,讲“藏锋以包其气”,又讲“露锋以纵其神”,但这并不矛盾,适当的退后,确是为了更好地向前。
    做人忌锋芒毕露,懂得藏锋守拙。“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抢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是俗语,是忠言,也是智慧,为人张狂、锋芒毕露,难免招致灾祸,历史上,三国时杨修为一例,明朝的解缙也为一例。
    而集藏锋大成者,青梅煮酒的刘备,“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越王勾践,守拙藏锋,高明处世,低调做人,韬光养晦,乃成大事。
    世上最珍惜的东西,都是藏起来,不与外人道,把好东西藏起来,让人有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雾里看花的朦胧美感。金屋藏娇,秋收冬藏,藏巧于拙。一个“藏”字,才倍显珍爱。
    露巧不如藏拙。话有三说,巧说为妙。清·李渔《慎鸾交·计竦》:“花封纵美,也敌不过亲职高,和盘托出空贻笑,倒不如藏拙高。”藏而不露,耐人寻味,听者会体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画里藏画,话中有话,都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想象空间。
    一个藏字,囊括了中国人的含蓄和智慧,有着永远谈不到底的奇妙和惊奇。
    说话藏拙是每个人都该学会的道理,与他人聊天时交流话题点到为止,不过分挖掘深入,也不啰啰嗦嗦讲废话,这样既能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也能在聊天过程中观察别人。说话藏七分,露三分,才是做人之本。
    【感悟】
    装糊涂会装傻才是真聪明!聪明人挑剔,傻瓜糊涂。可是越少要求,机会越多;越少计较,收获越多。看起来聪明的人,未必真的聪明;看起来傻傻的人,却未必是真的傻!想要得到快乐很简单,不要说自己聪明能看穿一切。有种豁达的智慧叫做装傻,会装傻才是真聪明!现代的社会,聪明未必就能真的带好运。相反的,站得越高,越容易成为攻讦、嫉妒、陷害的标靶;能力越强,需要解决的麻烦就越多;做得越多,做错的可能性就越大,树敌就越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