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退保理财”骗局有哪些?

 昵称11935121 2018-05-09


最近,一种新型的骗局悄然兴起,就是“退保理财”。

就是有些理财公司诱骗一些买了理财型保险的用户,把保险退掉买理财,受害者多为老年人。

据了解,在上海这样的企业已发现30多家。

家住上海的王先生,就接到了自称是某保险公司贵宾客户服务中心的电话。

对方说公司最近针对去年投保的贵宾客户,进行了一项返利活动。

就是在去年收益的基础上,增加收益,进行收益补偿,在某某办公地点进行统一办理,过期不候。

到达现场后,不仅可以获得高额的收益,还可得到价值千元的贵宾大礼包。

所以王先生拿着身份证、银行卡、保单去指定地点进行了办理。

后来在代理人张女士的提醒下,发现自己是进行了退保,然后购买了一家理财公司的产品,并不是保险公司产品。

才知道自己上当受骗了。

1

其实发生这样的事情,主要还是源于客户信息泄露,骗子们掌握了大量的投保用户信息。

具体操作流程什么呢?

第一:骗子利用得到的用户信息,谎称自己是金融办、监管机构、消费者协会、保险公司工作人员等,给投保用户打电话,说做客户服务回访。

以用户现投保保险产品收益太低、高额礼品、免费升级、售后服务,升级后可获得更高收益,诱导用户携带保单、身份证、银行卡到指定工作地点办理升级手续。

第二:待用户前往后,诱骗用户将其保单退掉,然后利用退保资金,转购“理财产品”。

之前在后台咨询过退保是否划算的朋友都知道,退保是一件非常不划算的事情。

1:资金损失

退保很可能连所交保费都拿不回来,即便拿回来,也可能是很少一部分。

例如:有朋友一年交20000,一共交了两年,退保时只退了18000?

本金都没退出来,何谈收益。

所以这种把钱退回来买理财的,国家银保监会已经认定不是非法集资,就是诈骗。

2:退保后再投保,保费可能会增加

如果退保后,在同一保险公司进行2次投保,很可能会加费,保险公司会把退保列入失信一栏。

所以一定要提高警惕,更何况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回顾所有的骗局,都是一个“贪”字惹的祸。

没人不迷恋高收益,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

你要的是人家的利息,人家看中的是你的本金。

面对高收益、礼品诱惑,希望大家三思而后行。并且正规保险公司,不会建议用户退保。

2

遇到这种情况多几个心眼,千万不要上当受骗,具体怎么去防范呢?

(摘自中国保监会保险消费者权益保护局):

第一,正确认识保险功能。

保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风险保障。

尽管部分人身保险产品兼具投资功能,但其本质仍属保险产品,以保障功能为主。

建议保险消费者谨慎退保,以免失去保险保障。

第二,勿受高息理财诱惑,做到“三拒绝”。

以高收益为卖点的“理财产品”,可能涉嫌非法集资,一旦涉入,可能血本无归。

为避免上当受骗,建议消费者不要轻信“退保理财”,做到“三拒绝”:

拒绝相信高息“理财”和以保险公司名义承诺的高额回报;

拒绝被赠送礼品、“先返息”等诱饵打动;

拒绝与销售人员以个人名义签订投资理财协议以及销售人员以个人名义出具收据等。

第三,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做到“三查”。

如遇可疑邀约时,可通过各保险公司官方网站、客服电话或保监局、保险同业公会网站等正式渠道查人员、查产品、查地址。

即邀约的业务员是不是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所售产品是不是保险公司产品、所留地址是不是保险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地址。

如遇“退保理财”骗局时,建议留存相关证据,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牢记“六不”:

不相信高息“理财”;

不被小礼品打动;

不接收“先返息”之类的诱饵;

不轻信任何以保险公司名目承诺高额回报的借款行为;

不与任何个人签订此类投资理财协议;

不接收任何个人出具的此类收据。

(摘自上海保监局)

一、勿轻易出示保单和身份证件给他人。

保单属于有价单证,个人身份证是个人身份证明,请务必妥善保管。

切勿轻易对他人出示或交给他人代为办理所谓“保单分红”手续,谨防不法分子借机忽悠消费者将保单退保并继续行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