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LEON波格 2018-05-09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那是古典中国思想的黄金时代,无数先哲在当时的社会黑暗下思考探讨如何看待世界、家国、治国之道等。法家、兵家、墨家纵横家阴阳家、小说家、道家、名家、农家、、、、一时如天上的星辰在争相辉映。法家在战国时期一时显赫,商鞅时期推动了秦国的发展,至始皇时期几乎达到唯我独尊的地步。那么,为什么最后却是由儒家主导了中国两千年的历史进程?是因为儒家的逢迎上意?是儒家的思想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

我上一篇文章说过,中国之所以有别于其他文明由宗教主导传播的文化不同,只有东亚的儒家汉字文化圈是世俗社会,因为在中国是由儒家制定了中国的主观精神秩序。纵观世界历史几千年,主导一个文明或者国家的文化从来不是针对某一项具体事情怎么做得学说,比如兵家、农家、法家;全部都是制定精神标准的某种意识形态。在古代是伊斯兰、基督教、佛教、印度教,在近现代是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都知道始皇帝最大的成就除了统一中国就是制定了大一统国家治理的框架秩序和度量衡,但许多人没有意识到儒家做的事情其实和他一样,不过他制定的是主观领域的标准秩序,在事实上统一了意识形态。看过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的人大概能对此有一些认识,在文明或者意识形态不一样的时候会发生什么?而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套统一的、受到大家认同的主观标准,实在难以相信这个国家会有长久的统一。所以,孔子的儒家对中华文明数千年无论如何分裂又最终必然统一有极大作用。

我经常说,在中国有两家主要思想,道家论天道、儒家定人道。道家受当时客观条件的限制总结分析世间万物的运行规律而成一家之言;儒家却是“无中生有”制定了一套主观伦理道德标准。客观是存在,万有引力、电磁作用力、弱相互作用力、强相互作用力、、、这些是客观存在,也是客观秩序、规律。只有在这种客观规律统一稳定的情况下我们才能分析出来并运用它们,才能产生科学推动社会发展,难以想象这些客观规律瞬息万变是什么样的状况。

同样,如果人与人之间的价值观相差太大基本上就难以相处和交流,更别说某些价值观十分极端、排他的时候。一套大家认可的主观秩序就像宇宙中不变的规律一样,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必不可少,只有在此前提下,人们才能认清自身,才有了人与人、人与社会间交流的准则并在此基础上组织社会、动员百姓。

经常听到一些人看到某种文明、宗教、阶级间的冲突的时候很有些看破一切的评价到“无非是利益之争罢了”。这话自然没有错,但衡量利益的标准不同往往就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同样半杯水在悲观者和乐观者眼里就完全相反,而无论是“只剩半杯水”还是“还有半杯水”都没有违背事实,这还是在标准大致相同的前提下,在不同文明里对玉石、牛、猪、狗、面子、家庭、腐败、神明、、、的看法不尽相同,同样的事物或者数据在不同价值观的人眼里它们的价值利益就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同一种价值观之间有冲突,比如一战的德国英国;更高一层的意识形态方面更有冲突,比如伊斯兰基督教,社会主义资本主义。

诸子百家里面除了儒家外并没有哪一家制定有另外一套主观标准,所以法家能显赫一时,但却必然由儒家主导中国社会。世界文明在度过早期的茹毛饮血后产生了对大自然、对未知的崇拜和恐惧,由此产生了简单的自然崇拜、巫术崇拜。但由奴隶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后,粗糙原始的自然崇拜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无法应对更加复杂的社会分工,思考更深、组织更严密的由此宗教诞生。如果中国在当时没有儒家制定这一套标准,多半就会被外来宗教入侵而进入宗教社会,这是无法避免的。

很多人认为古代中国其实是“儒皮法骨”或者“外儒内法”。法家强调“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认为人都有“好利恶害”或者“就利避害”的本性,所以对推动中国的法制建设有莫大功劳,但其实荀子的“性恶论”也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最重要的是,所谓利害的根源是什么?何谓人?依然需要一套主观对错好坏的标准去支撑它,最简单的例子,这个判罚是不孝,为什么不孝为错为罪?进一步不孝的程度如何衡量?为什么不忠、不信、不义为错?他们为什么认为这是利这是害?只有儒家有儒学订的标准作为支撑其礼法的根源,而儒学的对错标准又有仁作为核心与儒学对人的来源去处和何谓人有解释。基督世界也有法,伊斯兰世界也有法,如果他们推行教法法制的话难道是中国的法家被他们学习去?压根没有一条属于法家的“法”,所谓法制即是以“儒法制”。我说这些并不是否定法家的贡献,也非对法家有什么意见。

除了儒家文明之外的其他世界一切对错好坏皆为神制定的,神说你这么做是错的,那么做是对的,它并没有解释清楚为什么这么做是错的。我们当然知道其实并没有什么神仙,都是一个或者一群人为了推广自己的理念假借神的权威。因为让他人无条件接受自己的世界观是多么困难,何况还是让一个国家的人?只有假借神谕,神告诉你要这么做,否则会得到惩罚;神告诉你要那么做,会受到奖赏。能做到让一个国家或者族群接受你的标准,你便成了“神”,主观世界的创世神,即“创世纪”里所谓的“神说要有光,神说要有空气、、、”

只有孔子的儒家说的是“敬鬼神而远之”、“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是以靠以身作则,靠自己的努力、靠教学生传播自己的理念而最终使儒学成为主导中国两千年的意识形态。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孔子和其他文明的神是等同的;所以,即使儒家对鬼神持存而不论的态度,依然有人把孔子当神,把儒家当儒教。也所以,朱熹喊出“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虽然是有所夸张,也非完全没有根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