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隋唐群英史话(十九)李唐天下:战神出世

 sonytv 2018-05-09

武德四年,李世民率唐军终于通过虎牢关一战打垮了窦建德的夏军,从而直接逼迫已经穷途末路的王世充投降。虎牢关大战可以说是李唐开国以来具有最重要战略意义的一战,此战过后,夏郑两国败亡,隋末逐渐形成的北方三国鼎立之势随即土崩瓦解。而窦建德与王世充这两位隋末枭雄一个被俘一个投降,最终境遇却也殊途同归,窦建德被直接斩首,王世充则在流放过程中被仇人之子杀死。

隋末三国,终于曲终人散。杨广,李密,翟让,窦建德,王世充,宇文化及等等等等人物,都已雨打风吹去。

但是,上文也讲到,李渊对窦建德痛下杀手的行为值得商榷。当然李渊一改平常招降纳叛的常态而杀窦建德是忌惮他巨大的声威与影响力,相比李密与王世充,窦建德有着巨大的东山再起的资本。因为虎牢关一战唐军虽然获胜,但只是击溃了夏军,而不是歼灭,战斗结果只是歼灭近万人,俘虏五万人。那么十几万的夏军此时至少还剩下一半,虽然后来齐善行献出夏国国玺投降,但散落在外的文臣武将与几万将士仍还在,实力不可小觑。而李密和王世充投降时,一个是弹尽粮绝,一个是人心尽失,李渊没必要杀掉对自己全无威胁的人,所以留了活口,但这两人的最终命运一个是再叛被杀,一个是被仇人杀死,也算是遂了李渊的心愿。

但窦建德就不一样了,现在的夏国将士都在观望,观望胜利者李渊到底如何处置自己的大王窦建德,所以此时摆在李渊面前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如果留着窦建德,那相当于在自己身边放了一颗定时炸弹,鉴于窦建德平素的名声与威望,一旦起事,后果不堪设想。如果杀了窦建德,散落在外的夏国将士会不会触底反弹,毕竟夏国虽灭,但实力仍在。

最终李渊选择了处死窦建德,他寄希望于杀鸡儆猴,但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兔子急了都咬人,别说猴子了。一场暗涌正在酝酿,不久之后,将成为滔天巨浪。

窦建德死后的蝴蝶效应我们暂且不表,至少从武德四年看,整个天下对于李唐来说已经触手可及,从地盘来说,初期接连击败薛举、李轨、刘武周统一西北,又灭夏郑两国统一河北河南,再加上武德三年割据幽州(今北京)的罗艺与割据渔阳(今天津)的高开道接连归附,李唐基本统一中国北方,实力俾睨天下,再次实现大一统基本只是时间问题。所以从今天这章开始,争霸天下的章节正式讲完,我们要正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那就是——李唐天下。

自从杨广跑到江都后,我们就一直在讲北方的战事,富庶的南方已经被我们忽略已久。这一章,我们就讲一下李唐统一南方的故事,这基本都跟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真正的公认的大唐战神。

李靖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一、封神的李药师

李靖,字药师,所以后世又称他李药师(大家是不是想到了黄药师),雍州三原人,即现在的陕西三原县,多说一句,之所以叫三原县是因为此县境内有三原:西有孟侯原、南有丰原、北有白鹿原(是不是想起什么来了)。所以,李靖其实是操着一口重低音,爱吃羊肉泡和biangbiang(对不起打不出来,陕西的乡党你们懂得)面的陕西汉子。

李靖出生于公元571年,也就是说杨坚称帝建隋的时候他已经10岁了,杨广登基的时候他已经33岁了,那么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他已经50岁了,大器晚成已经不太合适他了,应该叫大器老成。

战神李药师

与瓦岗寨的那些草莽英雄成长起来的名将不同,李靖跟当时大多数名将一样都是名门出生(其实自汉末到隋唐的这些王朝都是贵族门阀与军事贵族集团建立起来的,这有点复杂,如果有时间我详细讲下)。他的爷爷是刺史,他的爸爸是太守,所以李靖是纯正的省市级一把手的公子,妥妥官二代,他还有个舅舅很出名,那就是隋初四大将(杨史韩贺),灭陈头功的——韩擒虎。

由于生在官宦之家又有一代名将舅舅韩擒虎的提点,李靖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显出文韬武略之姿,韩擒虎曾经摸着他的背说:能与我讨论孙吴(孙武、吴起)之术的人,只有你啊。大名鼎鼎的杨素见到他后,也曾指着自己的胡床说:你这小子终究能做到这个位置。

李靖基本的履历讲完了,简单总结就是陕西人官二代、从小天赋异禀、被名臣良将看好。下面在讲正史之前,我们先聊聊几个有意思的事情,因为李靖战功卓著,名气太大,在后世备受追捧,所以根据他编纂出来的演义故事与神话传说数不胜数,我在此就挑三个有代表性的:托塔天王、陈塘关李靖、红拂女。

大家都知道托塔天王与陈塘关李靖是神话人物,托塔天王出自《西游记》,而陈塘关李靖出自《封神演义》,《西游记》成书比《封神演义》早,算是中国第一部完整讲述中国神仙系统与佛教神话的书,所以我们基本可以确定《西游记》里托塔天王的形象是综合杂糅唐朝战神李靖的名号与佛教神话托塔天王的神职而成的,托塔天王实际是佛教神话里的四大天王之一,又名北方多闻天王,又名沙毗门,“多闻”意为颇精通佛法,以福、德闻于四方。住须弥山黄金埵,身为绿色,穿甲胄,左手卧银鼠,右持宝伞(或宝幡,西游记将其改为宝塔),是古印度的财神与北方保护神。其他三大天王分别为: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西方广目天王(手缠一条龙或蛇)、南方增长天王(手持宝剑)。所以大家以后再到佛寺,不要急着乱拜各种菩萨烧香捐钱,可以仔细欣赏下佛教的四大天王。

四大天王

明白了这一点,《封神演义》里的陈塘关李靖就很好解释了,首先《封神演义》讲的是武王伐纣的事,时间发生在商朝,而李靖是唐朝人,不可能穿越到远古时代去,所以作者其实是沿用了成书较早的《西游记》里对托塔天王的描述(比如两本书李天王的三个儿子都相同分别是金吒、木吒、哪吒),但为了自圆其说,就把李靖的职位改成了所谓的陈塘关总兵。而《封神演义》虽然成书比《西游记》晚,但讲述的故事却早于它,所以封神虽然沿用了很多西游记的神话人物,但却留了很多引子和伏笔,所以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将《西游记》与《封神演义》连着看,你会发现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引子,比如孙悟空这个形象,《封神演义》里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但却留了一个引子。

再讲讲名噪一时的李靖与红拂女的故事,这对俊男美女再加上一个貌似第三者虬髯客,并称:风尘三侠。这个故事被后世争相传颂,后还改编成各种影视剧,比较出名的是一个姓霍的帅哥与一位姓舒的美女拍的《风尘三侠》。风尘三侠的故事出自唐传奇《虬髯客》传中,讲的是在隋朝宰相杨素家中做歌姬的一个叫张出尘的美人,又名红佛女,有一天,陕西三原县一个叫李靖的年轻人前来求见杨素,想要建功立业。红佛暗中听到李靖与杨素的谈话,发现此人又高又帅,文武双全,认定其定成大事,遂一见钟情。但最终李靖在杨素这里吃了闭门羹,郁郁不得志之时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是红佛,红拂见到李靖便开门见山的讲到:我愿投奔公子,伴您闯荡天下。于是,一对俊男美女便从杨素府中连夜私奔。

这对小情人一路跋涉,走到灵石镇客栈的时候遇到一个满脸虬髯(络腮胡子)的人,此人虽相貌粗鄙,但器宇轩昂,三人志趣相投,于是义结金兰,合称“风尘三侠”。三人一起跑到汾阳见到了李世民,李世民与李靖一见如故,而神秘的虬髯客则暗叹李世民有君临天下的气质,遂离别李靖与红佛,自己独身闯荡,走之前留给小两口丰富的财产外加几册神奇的兵书。原来虬髯客是一南方富商,预感天下大乱,想成就一番功业。后来虬髯客出走扶桑国,灭其政权,自立为帝。而李靖与红佛女从此过上了幸福了生活。

关于李靖身后比较大且有影响力的传说奇闻讲完了,李靖能一人承载那么多传奇,究其原因就是此人生前确实战功卓著,死后又极具哀荣,唐朝建的武庙供奉了自古自来十大战神,李靖就名列其中,与白起、韩信、孙武等并列。再后来民间关于他的传说越来越多,逐渐将其塑造为救民于水火扶危济困的神仙,民间纷纷建庙供奉。所以,李靖的逐渐成神,其实是广大百姓一次自觉的造神行为,跟之前的关云长、姜子牙一样。

好了,插播了那么多传奇,我们将李靖身上的“神”的外衣去掉,继续讲他的故事。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自小就天赋异禀被诸多人看好的李靖命运终于在大业末年发生了重大转折。他被朝廷派去了一个地方做官。

这个地方在山西,叫马邑。

李靖真正的传奇,即将在此起飞。

二、好事多磨

李靖来到山西马邑后,担任郡丞,在军政一把手李渊账下与突厥作战,此时已经四十多岁的李靖虽然目睹了乱世群雄并起的局面,但他心里此时只想做一名忠臣,为国家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但他在山西呆了没多久,却慢慢察觉到自己上司有点不对劲,因为李渊暗地里一直在结豪强并招兵买马,蠢蠢欲动图谋不轨。

李靖察觉到李渊有不臣之心后,敏锐的判断他这是准备造反,于是抱着一颗报国之心他决定只身前往江都准备告发,而且是步行。为了在李渊的地盘掩人耳目,他伪装成囚徒前往江都。但已经为时已晚,李靖前脚刚出山西,后脚李渊就反了,而当李靖好不容易走到陕西长安的时候,李渊已经长驱直入率大军围城。这下好了,关中大乱,道路阻隔,李靖只能待在被围成铁桶一般的长安城听天由命。不久之后,李渊攻破长安,李靖躲无可躲逃无可逃成为阶下囚。

抓到了告密未遂的李靖,李渊气的牙痒痒,欲除之而后快。就在被五花大绑押到刑场的时候,李靖想着自己满腹经纶立志成就一番事业,却即将就这样不明不白不光彩的枉死,一种莫名的失落与愤懑充斥胸口,他大吼一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

有些人临死的时候会喊碗掉了脑袋大个疤,有些人会吟诵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而李靖临死前喊出的这四句话则充满着智慧的,首先他说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这两句话是对李渊起兵的目的做了总结,虽然李渊起兵本质上反叛,最终是要称帝夺位的,但表面上肯定不能这么说,必须打一个冠冕堂皇的口号以掩人耳目,那就是:为天下除暴乱。意思就是我起兵并不是要推翻隋朝称帝,而是帮助隋朝去除暴乱。李渊之所以喊这个口号主要是为了政治正确,保证自己起兵的合法性,这样既可以最大限度的不过多树敌,又可以尽量的招揽人才。所以李靖率先说出这两句话,是为了让李渊再复习一下自己起兵的政治口号,为后面两句话做铺垫。

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意思大概就是不想成大事或者大事还没成,你怎么就以私人恩怨而斩杀有用的人才呢。这段话是为了提醒李渊,你新攻入长安,却为了私人恩怨杀人,实在是不智的行为。再加上前面两句政治口号的铺垫,四句话的言外之意,我们大概可以这么理解:你既然说起兵是为了为天下除暴乱,那么今天居然为了私怨杀一个人才,这件事传出去有损你的声誉和名望,你再仔细考虑考虑。

高手过招,总会切中厉害,聪明绝伦的李靖在临死前喊出的这四句话,实打实的浇了李渊一盆冷水。刚才还沉浸在气愤复仇情绪中的李渊听到李靖的话突然一个激灵,知道自己做得不对,并立即觉得此人有城府有智谋,电光火石之间,李渊改变了想法,史书上称:高祖壮其言。

除了李渊外,在场的还有一个人也立即听懂了李靖的话并且被他的胆识和智谋折服,他就是李世民。

作为历史上最佳表演搭档之一的李渊李世民父子立即心领神会,于是儿子李世民向老爹李渊替李靖求情,而李渊正好顺坡下驴,饶恕了李靖。

不久之后,李靖被救命恩人李世民招入幕府。李靖与李世民的故事拉开帷幕。

随后的几年里,李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讨,虽然建过一些功业,但此时的他并没有像秦叔宝、程咬金、李世積、尉迟敬德一样威震天下。

年近五十的李靖仍然在等,在蛰伏,他在等一个真正属于他的机会与更为广阔的舞台。

苍天终不负有心人,武德三年当李世民率精锐唐军在河南与夏郑两国陷入三国混战的时候,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南梁趁机派水师朔江而上,进攻唐朝峡州(今湖北宜昌)及巴蜀等地,峡州刺史许绍拼死抵抗,南梁军队攻击不顺遂退守荆门,伺机而动。

李渊为了能让北方中原战事顺利进行,遂决定派兵削平南梁,但唐朝所有能打的将领基本全都在中原战场,到底派谁去呢。

李靖。

三、南梁往事

按照老习惯,我们且让李靖在路上走会(事实上他确实走得很久),先讲下南梁与那里的皇帝萧铣。

萧铣跟李渊一样祖上曾经阔过是正经的王公子弟,他的曾祖父萧詧(cha)南北朝时期建立了西梁,后来爷爷萧岩归附南陈朝廷,文帝杨坚灭陈后,诛杀萧岩,改朝换代后,萧氏一族逐渐没落,萧铣年轻时贫苦,以卖书为生。后杨广登基,萧铣的亲姑姑被册立为皇后,史称萧皇后。因为沾亲带故,萧铣以外戚身份被杨广提拔为罗川(今甘肃正宁县附近)县令。

隋朝末年群雄四起,南方也同样电闪雷鸣,大业十三年岳州(今湖南岳阳)校尉董景珍、雷世猛,旅帅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郭华,沔州人张绣等共谋起兵反隋,众人欲推举董景珍为首领。但名微职卑的董景珍说,我出身寒微,怕不能服众,罗川县令萧铣是梁超皇帝的后代,宽仁大度,有梁武帝(萧衍,梁朝开国皇帝)遗风。我听说帝王兴起,必有符命,隋朝冠带称:起梁,这就是梁氏中兴的征兆。我觉得大家应该推举萧铣为主,以应天顺人。

这一段,与千年后近代发生在南方的某次起义推举首领的桥段何其相像。

远在甘肃的萧铣听说湖南义军推举自己为主后,意气风发非常激动,随即回信董景珍表示愿意担当此任,重振梁国。写完回信,萧铣立即在甘肃募兵,于大业十三年十月正式起兵,自称梁公,不久颍川贼寇首领沈柳生率先归附,随后几天之内甘肃境内远近势力争相归附,众达数万,浩浩荡荡开往巴陵。

身在岳州的董景珍听说萧铣率军前来后,立即派手下徐德基率数百人前来迎接。也就在此时,刚刚起事踌躇满志的南梁内部迎来了自己的宿命顽疾。

内斗。

事情是这样的,我们再来看南梁内部的势力划分大概分为两部,一部分是以董景珍为首的岳州集团,一部分是萧铣与沈柳生为首的甘肃集团,两股势力即将合并,虽然都以萧铣马首是瞻,但起事的将领们却已经开始为地位和功劳展开争斗了。

徐德基首先见到的是沈柳生,见完徐德基,沈柳生就生出了坏心眼,他对部下说:梁公起兵,我最先归附,功勋居第一。如今我们千里迢迢来到湖南,岳州兵多将广,势力超过我们,那些起事的将领谁会肯居于我之下呢。不如我们杀掉徐德基,挟持梁公进取岳州城,这样的话就没人比我的功劳大了。

典型的鼠目寸光弱智贼寇逻辑。

沈柳生杀掉徐德基后才去禀告萧铣,萧铣大惊失色的说道:今欲拨乱反正,内部却自相残杀,我当不了你们的首领。说完便走出中军营帐,意欲离开。沈柳生这下慌了神,伏地请罪。萧铣也拿沈柳生没办法,只是斥责了一顿,随后两人率军进岳州城。

进了岳州城,听说沈柳生杀害徐德基的消息后,董景珍大怒,于是他找到萧铣,说:徐德基是起事领导人之一,竭诚尽力,却被沈柳生这么随便杀害了。如不诛杀沈柳生,以后将无法控制诸将,必生祸患。萧铣一听觉得有道理,于是命董景珍又杀了沈柳生。

萧铣刚进岳州城,集团内部就已经食物链一般的杀了一圈,内斗杀戮像一颗毒种子一般就这样植入南梁王国内部,成为萧铣一生的梦魇。

不过暂时看上去,萧铣与南梁还是辉煌了几年。武德元年,萧铣正式称帝,百官政体全依照梁国故旧。不久之后迁都江陵,大封以董景珍为首的起事功臣,共封七王。隋灭后,由于北方三国混战,无暇顾及南方,萧铣趁机招降纳叛,频频出兵,不出一年即占领南方诸地。《旧唐书》记载:“东至三硖,南尽交址,北拒汉川,皆附之,胜兵四十余万。”

萧铣与南梁迅速发展到顶峰,但这就像一道烟火,生的绚烂,灭的寂俱。

说了那么多,受命平叛的李靖居然还没到,好事总多磨,李靖在路上掉链子了。

武德三年李渊决定彻底平定南梁势力,于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从正在鏖战正酣的中原战场调出了无甚大功的李靖。李渊命李靖迅速奔赴夔州(今重庆奉节)平叛,李靖接旨后只率几骑星夜兼程,但在途径金州(今陕西安康)时,恰逢遇到李渊堂侄庐江王李瑗平剿蛮兵接连失利,道路被贼兵占据,李靖只得暂时逗留并为李瑗出谋划策,不久后帮李瑗大胜蛮兵后,李靖这才再次动身。但当李靖抵达峡州时,因为南梁军队控制长江天险,李靖再次受阻,以至于迟迟不能到达夔州。

李靖未及时赶到夔州赴任的消息传到长安,李渊再次暴怒,误认为李靖无故滞留不前,贻误军机。李渊虽然在刑场上放了李靖一马,但对他印象并不太好,于是密诏峡州刺史许绍处死李靖。多亏许绍识人,知道李靖才干卓越,上书为其请命,李靖方才再一次免于一死。

李靖继刑场劫难后再次在长江边上逢凶化吉,俗话说事不过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李靖终于来到了夔州,与主营巴蜀的赵郡王李孝恭汇合,双李合璧,南梁的末日即将来临。

四、李氏这一家

在这里,有必要先说下赵郡王李孝恭,截止到现在,我们已经讲了三位李渊的亲戚王爷了。分别是被窦建德打的丢盔卸甲的淮南王李神通,被蛮族兵打的一筹莫展的庐江王李瑗,还有这个镇守巴蜀要地的赵郡王李孝恭。我们略花点时间,捋一下李渊这支陇西李氏家族的族谱。

之前将李渊的时候我们说过了,李渊的祖先是西凉开国君主李杲,杲生李歆,史称西凉后主,歆生李重耳,西凉灭亡后出仕北魏,任弘农太守。重耳生李熙,官至金门镇将,曾率军镇守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从李熙开始,李氏家族在武川定居。李熙又生李天赐(一说李天锡),官至宿卫统兵,这个李天赐就是大名鼎鼎的李虎的父亲,所以李虎算上去是李杲的五世孙。

李家到了李虎这一代再次恢复到无上荣光,李虎一生南征北战,建工无数,官至西魏八柱国,而八柱国里还有一位叫独孤信。李虎与独孤信同朝为重臣,关系素来交好,于是独孤信将四女嫁给了李虎的三子李眪,又将长女嫁给了西魏实际创立者宇文泰的儿子宇文毓,最后把七女独孤伽罗嫁给了同样是朝廷重臣的杨忠的儿子杨坚。李眪与独孤氏生李渊,杨坚与独孤伽罗生杨广,所以李家与杨家是血缘在三服以内的亲戚。所以,李渊得叫隋文帝杨坚一声小姨夫,而杨广得叫李渊一声表哥。

但从经验来看,表哥是个极其不稳定的因素,杀伤力仅次于隔壁老王,在言情小说里表哥就经常骗表妹,动不动就私奔,在历史进程里,表哥经常揍表弟,结果把人家王朝都掀翻了。

套用一句歌词大概就是,你哭着对我说,表哥都是骗人的。

李虎算是陇西李氏中兴的一个重要人物,除了地位显赫,李虎还特别能生,区别于独孤信老生女儿,李虎老生儿子,李虎整整生了八个儿子,比葫芦娃还多一个。

由于李虎儿子太多,孙子更多,曾孙已经巨多,再加上很多英年早逝的,我们只能捡重要的说。

李虎的长子次子都英年早逝,无嗣。直到三子李眪,官至北周安州总管,共生四子,名字偏旁都带水,大概是他算了卦,认为自己儿子命里缺水吧,李眪四个儿子分别叫澄、湛、洪、渊,前三子都早逝,唯独李渊活了下来。李虎四子李璋,官至北周梁州刺史,生两子,分别叫李韶、李孝基,李韶英年早逝,李孝基建唐后被封为永安王。李虎六子李祎(yi),官至隋朝仪同三司,生三子分别叫叔良、德良、幼良,李叔良死于武德四年与突厥之战中,有个曾孙叫李林甫,玄宗后期臭名昭著的宰相,就是他一手埋下了安史之乱的火种。而李幼良性情暴躁,太宗时期暗中反叛,事泄,赐死。李虎七子李蔚,官至北周朔州刺史,生两子分别叫李安、李哲,李安是个有钱的艺术家,因为喜欢给画贴金,他的儿子就是赵郡王李孝恭,而李哲的儿子就是庐江王李瑗了。李孝恭的故事一会详细讲,而庐江王李瑗,多年后他将于在中原大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王君廓发生交际,生出一段血腥的故事,这里暂且不表。李虎八子李亮,官至隋朝海州刺史,生两子名字都很拉风,叫李神通、李神符。

好了,看晕了没,李虎的儿子以及孙子极其部分曾孙就将那么多。我们就关注三点,第一,李虎真是牛掰,生的八个儿子基本全都是省部级高干;第二,李渊的性格里有任人唯亲的一面,自己家的宗室子弟只要活着的,基本一个没忘全部封王委以重任,不过初期创业打江山这样做倒也没什么不妥,不信你看看曹操。第三,论辈分,我们先前讲到的三位王爷,身为李渊表弟的李神通最高,而李瑗、李孝恭与李世民是平辈,三服堂兄弟。

行了,开讲李孝恭。为什么单独将李孝恭呢,因为人家不仅是沾了王族子弟的光,他的打仗水平也是一流,我们可以这么说,李氏这一支里,李世民第一,李孝恭当仁不让排第二。

李孝恭(跟李世民长得挺像)

李孝恭比李世民大七岁,所以此时如果双方见了面,李世民还得恭恭敬敬叫声堂哥。李孝恭初次登上历史舞台是在李渊攻破长安后,占领长安后,李渊目光如炬,远见卓识的制定了攻略巴蜀的战略规划,而实施者正是李孝恭,此时他年仅20岁。

李孝恭以山南道招慰大使的身份率军前往巴蜀,摧枯拉朽般的连下三十余州县,随后攻打巴蜀守将朱粲,大破之,俘获甚众。这个朱粲为祸巴蜀甚久,经常杀活人食之,天怒人怨,唐军建议将其坑杀。话说巴蜀人民也是苦,一到动乱就受灾严重,千年后他们又遇到了一个食人魔王。面对激愤的将领,李孝恭却拒绝了,他说:如今列城尽在寇境,如获敌则杀,以后谁还归附。于是他将俘虏全部释放,所到之处,望风归降,巴蜀从此平定。

轻而易举的平定了巴蜀后,李孝恭被任命为信州总管,专门经略巴蜀。武德元年,李孝恭又将矛头对准了逐渐做大的南梁,同年,他率军讨伐南梁,攻下通、开二州,斩南梁东平郡王萧阇(du)提。武德三年,李孝恭又上书言平梁策,李渊大喜,将其进爵为赵郡王,改信州为夔州,让其广造战船,教习士兵水战,准备伺机已动。

而就在此时,命大的李靖也终于姗姗来迟,二李相遇,唐平南梁之战即将打响。

五、李靖灭南梁

李靖来到夔州后,由于此前并未立大功,所以有点名不见经传,估计此时唐军诸将都对其有些轻视,应该也包括年轻气盛的李孝恭。此时的李靖迫切需要一场胜利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机会很快就来了。

武德三年,就在李靖刚到夔州不久,当地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军进犯夔州,李孝恭亲自出马应敌,居然失利。面对危局,李靖知道机会来了,他率八百士卒袭击叛军大营,大破之。随后又在险要处设伏兵,一战杀死冉肇则,俘获五千人。此一仗,是有记载以来,李靖指挥的第一场大胜仗,捷报传到长安,李渊大喜过望。知道自己之前一直错怪李靖的李渊对臣下说:朕听说使用有功劳的人不如使用有过失的人,你们看,李靖果然立了大功。随后颁诏对李靖说:卿竭诚尽力,功勋卓越,日久见人心,我终于发现了你的无限忠诚,你再也不用担心以后的功名利禄了。发完诏书,李渊觉得还不够诚恳,于是又亲笔给李靖写信说:我们以前的不愉快我早就忘了,既往不咎,既往不咎。

行动从来都是最好的证明,李靖终于用胜利彻底取得了李渊的信任。而李渊善察明理并知错即改的用人之道也值得我们称颂。

在50岁的年纪,李靖终于仿佛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般的跃马前奔,这一奔就再也没有停下,从此他逐渐封神。

套用一句老掉牙的鸡汤:有梦想,多久开始都不完。但我想加一句,你还得有实力啊。

李靖一战就打出了威名,正式确立了自己地位,证明了自己的价值,终于说得起话了。武德四年正月,李靖审时度势,上陈平梁十策。李渊非常重视,二月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并明确下令:三军之任,一以为靖。这相当于将平定南梁的唐军指挥权全部交给李靖,李靖成为实际上的三军统帅。李靖从之前的默默无闻迅速青云直上,而他的经历,包括与李孝恭的搭配,像极了我军的一位名将,此人在解放战争期间一跃而起,成为最耀眼的一颗将星之一。

当上统帅之后,李靖紧锣密鼓的为攻梁做准备。同时,他见巴蜀归附不久,各部族并不稳定,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建议李孝恭将巴蜀各部族的酋长子弟全部召集到夔州,根据才能授以官职,安置左右。 “外示引擢,实以为质”,对外宣称是提拔当地子弟,实际上是作为人质,此举一出,巴蜀大稳,唐军后方之患彻底解除。

就在唐军内部蒸蒸日上有声有色的时候,南梁内部又是一个什么情况呢。

当年萧铣入岳州内斗杀戮的恶之花已经破土而出,此时的南梁内部开始了眼花缭乱的大乱杀。

南梁虽然地盘大,兵力更是多达四十万,但是萧铣管不住。领军诸将日渐横暴,不听节制,萧铣左思右想想出了休兵农耕以罢兵权这一招,说白了就是让士兵去种地,既然士兵变成了农民,那么将军就成了光杆司令。

这一招其实跟后来的杯酒释兵权也差不多,历史上很多皇帝也用过,但在此时却非常不合时宜,原因有二,第一:休兵应该是在天下一统的和平时期,但现在唐军就在上游虎视眈眈,你却出个休兵农耕,到时候那什么跟别人打?第二,要想推行这个策略,统帅必须令行禁止,让诸将惧怕,但萧铣,算了吧。果不其然听说萧铣要出这个政策,大司马董景珍的弟弟率先不干了,意图谋反,结果谋反事泄被萧铣杀死。

萧铣杀人还挺果断痛快的,但不知道他想过没有,他杀得可是开国元勋时任南梁三军统帅的董景珍的弟弟啊,连个招呼都不打,就把三军统帅的弟弟杀了。真不知道萧铣是胸有成竹还是脑子进水。

事后证明,萧铣是脑子进水。此时,董景珍正镇守长沙,并不在国都江陵。而萧铣杀了董景珍弟弟后,马上颁布了赦免董景珍的诏书。

并且,招董景珍立即返回江陵。

如果说接到赦免诏书的董景珍还是一脸蒙蔽的话,看到招自己回江陵的命令,他是真的怕了。自己的弟弟犯事,自己并不知情,发一个免罪诏书就已经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居然还让我返回江陵,萧铣你想干什么,难道想杀我?

很怀疑萧铣这套驭人之术是不是从盗版书上学的。

董景珍彻底怕了,为了保命,他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投降唐朝。不久之后董景珍派使者前往李孝恭处,举地降唐。萧铣立即派齐王张绣进攻董景珍,看着进攻自己的老战友,董景珍在城楼上说:张绣,你听过“前年醢(hai)彭越,往年杀韩信”的典故呢,我们何必互相攻打呢。

给大家解释一下,醢,是一种酷刑,简单说就是把人剁成肉酱。韩信的结局我就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董景珍这句话实则就是提醒张绣兔死狐悲,鸟尽弓藏。

在整个南梁集团里,张绣算是很能打的,但可惜脑子不开窍。他没听董景珍的劝告,率军攻城,董景珍抵挡不住,率军溃逃,被部下所杀。张绣杀董景珍后被提升为尚书令,不久后因居高自傲,又被萧铣杀害。

大乱杀了一圈,萧铣终于停手了,而南梁为数不多能打的功臣猛将都被杀光了。活着的南梁群臣尽怀疑惧,生怕自己就是下一个萧铣的目标,于是人心浮动。

所以看似强大实则孱弱的南梁末日为期不远了。

武德四年九月,即公元621年,李渊征发巴蜀兵士集结夔州,任命李孝恭为荆湘道行军总管,李靖为行军长史,统辖十二总管,大军自夔州(今重庆奉节)顺流而下;李瑗出襄州道(今湖北襄阳市襄阳区),为北路军;黔州刺史田世康出辰州道(今湖南怀化北),为南路军;任命刚刚从南梁集团降唐的周法明(对还是隋朝名将周法尚的弟弟,这哥们先降了李密,后又降了萧铣,最后降了李渊,算是从北降到南,又从南降到西)出夏口道(今湖北省武汉市汉口),为东路军,四路大军分头并进,一齐杀向南梁国都江陵。

唐灭梁之战

大家还记得当年杨坚灭南陈的故事吗,公元588年,杨坚发动八路大军五十万人发动灭陈大战,期间涌现出了贺若弼、韩擒虎等猛将,而高熲、杨素的调度,杨广的安抚都让人印象深刻。而三十年后的灭梁大战,明星只有一个,那就是李靖。

多说一句夸夸李渊,古征南方长江流域,比先得巴蜀,而后顺流东下才可,比如三国后期晋国也是灭了蜀汉后才灭的孙吴。而几年前,李渊在攻下长安后,立即收复巴蜀的远见卓识终于获得了回报,真是一个卓越的战略大师。

九月的长江流域正逢雨季,江水暴涨,滔滔江水掀起巨浪咆哮而下,响声震彻山谷。面对天时地利,萧铣大意了,他认为江水汹涌,三峡艰险,唐军定不能东下,遂休养兵士,不加防备。此时的唐军诸将面对滔天浊浪和三峡险滩也都望而生畏,纷纷请求江水退却后再进攻。但李靖断然拒绝,他凭借超人的胆识与谋略,力排众议坚持进兵,并说:兵贵神速,机不可失。如今萧铣认定我们不敢东下,我们如果能克服困难趁机出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出现在江陵城下,萧铣只能仓促迎战,我们定能一举成功,这是兵家上策。李孝恭听后表示赞同,于是唐军在恶劣的天气于艰滩险谷中出兵。

萧铣算到了天时与地利,但唯独忽略了人和。

果不出李靖所料,由于南梁军队毫无防备,唐军连破荆门、宜都二镇,随后趁胜前进,十月,即抵达夷陵(今湖北宜昌)城下。

此时,南梁将领文士弘率数万精兵驻守在夷陵附近的清江。李孝恭大军刚到,就想攻击,李靖劝告说:文士弘是南梁大将,手下士卒骁勇,现在荆门刚刚失守,他会把精兵全部派出来迎战,这叫“救败”,这样的军队恐怕锐不可当。我们应该把战船停泊,避其兵锋,等到他们士气衰落,再与之决战,一定能胜。李靖这段话总结起来就叫避其兵锋,挫其锐气,一战可擒。但此时由于连战连捷,被胜利冲昏头的年轻人李孝恭认为李靖太过保守,坚持率兵出战。

结果,双方甫一交战,唐军大败。

文士弘率军击败唐军后,即纵兵劫掠,梁军兵士肩扛手提,缓缓前行,阵型大乱。李靖看到此情形,立即抓住时机,指挥唐军出战。看到唐军进攻,梁军一时难以收拢,被唐军打的措手不及,落花流水。此战过后,被杀及溺亡的梁军多达万人,李靖率唐军一鼓作气,攻下夷陵。

攻下夷陵后,李靖不做休整,继续马不停蹄率轻骑五千为先锋,直奔南梁都城江陵,李孝恭率大军殿后。梁军做梦都没想到,唐军居然那么快就打到了夷陵,阵脚大乱,李靖率先锋先后击败梁军三位大将,每战必克,声威大震,瞬间攻克江陵外城。

李靖在攻破江陵外城后,缴获了大批舰船,他居然马上命令全部将其散弃入长江中,任其顺流漂走。诸将对此大惑不解,他们认为缴获的舰船正好可以补充进唐军水师做军舰,为何却要遗弃,以姿敌用呢。李靖胸有成竹的说:萧铣的地盘,南出岭表,东据洞庭,我们孤军深入,如果攻城不下,对方的援军就会四集而来,我们将腹背受敌,进退失据,到时候就算有舰船,又能做何用呢。如今我放弃舰船,使其堵塞长江,南梁援军见到了,一定会以为江陵已破,不敢轻易前进,我们正好可以趁这个时间,攻下江陵。

李靖此计果然奏效,长江下游的南梁援兵走到半路看到长江里到处都是遗弃散落的舰船,大惑不解,以为江陵已破,都裹足不前。南梁交州刺史丘和,长史高士廉在前往江陵的路上,道听途说萧铣已败,于是投降唐军。

高士廉就是隋朝一代名将长孙晟的姐夫,也是长孙无忌与长孙氏的亲舅舅。

李靖趁援军不敢前来的机会迅速包围江陵城,萧铣见援军不来,败局已定,遂仰天长啸:天不佑梁朝,如待力尽再降,必害百姓遭殃。不如趁城未破,先行出降,可免乱兵祸害。

随后以太牢祭太庙,率百官身穿孝服开城投降。

萧铣投降后,说道:应死者仅萧铣一人,百姓无罪,请不要杀掠他们。李孝恭受降,送萧铣回长安受审,几天后,长江下游十几万援军方才赶来,看到萧铣已降,便全部就地归附。李靖的神鬼奇谋,避免了一场血战的爆发,保全了军士,也保全了南梁百姓,可谓功莫大焉。

而萧铣虽然驭人无术,色温内嫉,但终归也是避免了一场兵祸。到达长安后,他面对李渊的申斥,只求一死,正色说道:隋失其鹿,英雄竞逐,我无天命护佑,故被你擒获。但我并没有作乱,正如田横南面称王,难道是对不起汉朝吗。李渊听后大怒,下令将其斩首,时年39岁。

李靖率军进入江陵城后,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唐军诸将认为南梁将帅抵抗正义之师,罪大恶极,应该没其财产,犒赏将士。但李靖拒绝,他说:王者之师,应该保持抚慰人民,讨伐罪恶的节义。百姓受到战事的驱逼被迫抵抗难道是他们本来的愿望吗。为萧铣战死的人,死为其主,不能与叛逆者同等对待。现在我们刚平定荆州、江陵,应该采取宽大政策,抚慰民心。

正由于李靖安抚为主的做法,江汉之地梁军望风归降,及此,南梁覆灭,南方平定。

纵观此战,李靖仅用两个月时间,即消灭了长江流域最大的割据势力南梁,可谓用兵如神,而他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的战术死路与对时局对人心对时势的洞察更让人赞叹。

灭梁后,李靖马不停蹄越过南岭,到达广西桂州,招抚岭南。所到之处,望风归附,不到一月连下岭南九十六州,收得民户六十余万。自此岭南平定,李靖意识到岭南各族久未开化民风强悍,如不加以威慑,恐会反复,于是亲率大军从桂州出发南巡,所经之处,李靖亲自“存抚耆老,问其疾苦”,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于是“远近悦服”。

李靖的横空出世以及封神之路的第一场大战灭梁之战讲完了,他的故事还有很多多。我们下一章再次将目光望向刚刚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北方,本以为灭夏灭陈后就可以高枕无忧的李渊,此时遇到了新问题,这个问题是他始料未及的,而对李唐又一次的严峻考验开始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