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国名中医——李发枝教授运用归脾汤治疗抑郁症经验

 jiezhukuaile 2018-05-10


李发枝教授



系河南中医学院《金匮要略》教研室原主任、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发枝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艾滋病专家组成员、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专家组组长。


李老业医50余载,学宗内难,法崇仲景,旁及东垣,方采诸家;擅用经方,活用古方,不弃时方。临证主张方证相应、专方专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娴熟运用归脾汤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症、顽固性失眠和冠心病心绞痛等病证。擅长诊治内、妇、儿科疑难病症。笔者有幸随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李教授运用归脾汤治疗抑郁症的经验介绍如下。


抑郁症的病因病机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抑郁症为西医病名,临床表现与中医“郁证”“脏躁”“失眠”“善忘”相类,症状多样,病因病机复杂。古代文献中多将该病归于“情志疾病”的范畴里。《景岳全书·郁证》曰:“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又若思郁者,则惟旷女嫠妇,及灯窗困厄,积疑任怨者皆有之。


思则气结,结于心而伤于脾也”。《类证治裁·郁证》言:“七情内起之郁,始而伤气,继必及血”。《证治汇补·郁证》云:“郁病虽多,皆因气不周流”。综上可知,郁证病因以情志内伤为致病特点。


中医学中情志与心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素问·举痛论》言:“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素问·本病论》曰:“人忧愁思虑即伤心”。《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思伤脾”。《灵枢·本神》言:“脾愁忧而不解则伤意”。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


若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导致心脾气血不足,则不能濡养心神,心神失养,出现胆怯易惊、少寐多梦等症;脾气亏虚,出现倦怠乏力、少气懒言、食欲不振等症;气血生化乏源,终致气血亏虚,心神失养,而见郁闷寡欢、情志不舒、心情低沉、兴趣索然、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等一派神气不足的表现。


心与脾两脏联系密切,二者阴阳相通,经络相连,气血互济,两者之间的相互关联既体现在生理上,也体现在病理上:如过度思虑或者劳心过度,则导致心血耗伤,又可引起脾之运化功能失常,进而气血生化无源,最终导致心脾两虚,由此可见,心脾两虚是抑郁症的一个重要病机。



《中医内科学》郁证中辨证为心脾两虚证,证见:多思善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健忘,失眠,纳差,倦怠乏力,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归脾汤的组成、功用、适应症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之《济生方·惊悸怔忡健忘门》的“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本方系严氏据《素问·阴阳别论》中“二阳之病发心脾”之病机理论为基础创制。


至明代薛己《正体类要》加入当归、远志二药,使本方组成更趋完美,即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炒)、人参、木香、炙甘草、当归、远志、生姜、大枣。汪昂《医方集解》诠释此方,“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


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远志、苦泄心热,枣仁酸敛心气),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而补气。汪机曰:“木香与补药为佐则补,与泄药为君则泄,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证悉除矣治实火之血,顺气为先,气行则血自归经;治虚火之血,养正为先,气壮则自能摄血”。本方配伍严谨精当,君臣佐使非常合宜,用药不仅既刚柔相济而且精要简练,实为一经典方剂。


综上所述,本方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其特点为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故方名归脾,意在于此;同时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归脾汤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适应症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体倦发热,失眠多梦,食欲不振,怔忡惊悸,自汗盗汗,吐血下血,妇女月经不调,赤白带下,以及虚劳、眩晕证属心脾气血两虚者。抑郁症之临床表现多为情志所伤,思虑过度、劳伤心脾为其病机,李发枝教授临证之时常运用归脾汤治疗抑郁症患者,取得良好疗效。



验案举隅



案1  患者某,女,28岁,2014年1月20日初诊。


患者2年前因生气而出现心烦,忧郁不畅,易怒,情绪低落,时悲伤欲哭,对周围人群和事物丧失兴趣,甚则卧床不欲见人,悲观绝望,有自杀倾向。在当地某医院精神科诊断为抑郁症,服用氯硝西泮症状稍减,但近来服药后胃不适。


现症见:患者抑郁,心烦,失眠,多梦,时头痛,时或悲伤欲哭,厌世,月经延后,大便时干时稀,舌质淡红,苔白腻,脉细涩。

西医诊断:抑郁症。

中医诊断:郁证,证属心脾两虚兼有郁热。治宜养血安神,补益心脾兼清虚热。

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2g,炙黄芪40g,当归12g,云茯苓15g,制远志10g,炒酸枣仁12g,广木香6g,龙眼肉12g,淮小麦30g,夜交藤30g,栀子10g,淡豆豉15g,炙甘草15g,大枣5枚为引。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4年2月26日二诊,患者诸症均有减轻,但近来胆小易惊。继服15剂,患者自诉心情渐佳,抑郁心烦、失眠多梦等症状全部消失。


按:本病属中医“郁证”范畴,郁证成因主要为情志内伤,欲而不遂,忧思过度而成。患者初因生气致情志不遂、忧思过度,长期忧思伤及心脾,气郁而化热,因脾伤气血生化不足,心伤则神不能主,是以出现失眠、心烦、头痛、悲伤欲哭等症状。而其病机关键在于思虑过度,心脾劳伤,证属心脾两虚兼有郁热,方拟归脾汤、栀子豉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以养血安神,补益心脾兼清虚热,初诊治疗症减,效不更方,继服前方上症痊愈。


案2  患者某,女,38岁,2014年5月20日初诊。

患者2年前因生气而情志抑郁,悲伤欲哭,不思饮食而至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头晕耳鸣。1年前在当地市医院确诊为抑郁症,服用黛力新半年余,症状不减。


现症见:抑郁心烦,喜静,闻声易惊,眠差多梦易惊醒,倦怠乏力,少气懒言,头晕耳鸣,喜悲伤欲哭,头皮紧,纳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

西医诊断:抑郁症。

中医诊断:郁证,证属心脾气血两虚。治宜养血安神,补益心脾。

处方:党参15g,炒白术12g,炙黄芪40g,当归12g,云茯苓15g,制远志10g,炒酸枣仁12g,广木香10g,龙眼肉12g,淮小麦30g,夜交藤30g,葛根20g,泽泻20g,炙甘草12g,大枣5枚为引。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4年6月9日二诊,患者诸症均有减轻,但近来时干呕,头冷。继服上方,葛根、泽泻加至30g,另加清半夏20g,继服20剂。患者自诉心情舒畅,抑郁心烦、少气懒言等症状已全部消失。


按:患者中年女性2年前因生气而情志抑郁。多思善虑,喜静闻声易惊,其病机关键在于长期过思伤脾,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而导致心脾两虚之证,方拟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以养血安神,补益心脾,加葛根、泽泻以升清阳、健脾气,清半夏止呕散寒。患者经治疗诸症均减,再诊时则将原方中几味药加量续服20剂诸症均消。


案3  患者某,女,40岁,2014年7月9日初诊。

患者1年前产后出现上腹冷,甚或全身恶风,背困紧,或背热如被火炉烤,头目不清,倦怠乏力,抑郁,喜静恶动。在河南某省级医院住院诊断为抑郁症,神经官能症。经治疗效不佳。现症见:自觉上腹冷,致全身恶风寒,心烦,抑郁,头目不清,倦怠乏力,月经延后,经期失眠头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西医诊断: 抑郁症,神经官能症。

中医诊断: 郁证,证属心脾两虚。治宜养血安神,补益心脾。

处方: 党参20g,炒白术15g,炙黄芪40g,当归15g,云茯苓15g,制远志10g,炒酸枣仁12g,广木香10g,龙眼肉12g,淮小麦30g,夜交藤30g,炙甘草12g,生姜10g,大枣5枚为引。7剂,每日1剂,水煎服。


2014年7月24日二诊,患者诸症均大减。继服上方,加桂枝10g,10剂,煎服同上。患者自诉腹冷、全身恶风寒、心烦等症状全部消失。


按:患者因产后气血两虚,长期调养不当,致心脾气血两虚,脏腑长期失于气血温煦濡养则出现腹冷、头目不清等症;血虚则心神失养,而致心神不宁,出现心烦、失眠、头痛抑郁等症;属心脾两虚之郁证,方拟归脾汤、合甘麦大枣汤加减,以补养气血,宁心益脾,加葛根、泽泻以升清阳、健脾气,清半夏止呕散寒。患者经治疗诸症均减,二诊时则将原方中加桂枝以温经散寒,续服20剂诸症消除。


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临床上亟需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西药抗抑郁剂不良反应较重,近年来亦有研究表明归脾汤对抑郁症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其相关研究


如下:归脾汤在改善患者的生理机能、缓解躯体疼痛、提高生命活力、改善精神健康状况以及总体健康方面有良好的疗效。归脾汤是治疗心脾两虚型抑郁症安全有效的方法。研究表明,归脾汤可能是通过保护海马CA3区神经元不受损伤而发挥的抗抑郁作用。


李老师在运用归脾汤治疗抑郁症时,注重辨证论治、随症加减用药。若兼见颈不适,头晕耳鸣者加葛根、泽泻;精神恍惚、抑郁者,合甘麦大枣汤,以滋养心神;失眠严重者,加淮小麦、夜交藤,以益神宁心;心烦,易怒者,合栀子豉汤,以清热除烦。李老师临证运用本方治疗证属心脾两虚之抑郁症患者有良好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