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分析胃痛原因缓解胃痛的小妙招你可知?

 独孤有我 2018-05-10
原标题:中医分析胃痛原因 缓解胃痛的小妙招你可知?

  胃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个症状,多见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也见于胃粘膜脱垂、胃下垂、胰腺炎、胆囊炎及胆石症等玻如打嗝、胀气、恶心、呕吐、腹泻、胸闷等症状。如果胃痛时身边却没有胃药,该怎么办?

  胃痛中医原因分析

  1、胃寒痛:胃寒痛证见喜手按热饮,痛时持续,伴吐清水,胃寒,手足冷,脉沉迟,舌苔白腻。中焦受寒所致,属实证,治宜温中散寒,方用厚朴温中汤。兼饮食不慎,寒食交阻,疼痛加剧者,酌加神曲、山楂等以消食滞。胃寒痛如恶寒或呕吐白沫,宜用桂枝,不宜用紫苏。紫苏行气宽中,可用治脾胃气滞,胸闷、恶心呕吐等,但偏重于风寒解表,不若桂枝通阳化气,治里虚寒证最适宜。

  2、胃气痛:胃气痛多因饮食所伤,胃气阻滞引起。证见胃脘胀痛,胸闷痞塞,得嗳气则舒,或伴腹胀,大便困难,脉多弦滑。治宜行气散滞,常用香砂枳术丸。较重者结合用沉箱降气散。胃气痛多由肝气引起,恼怒之后,肝气横逆犯胃,常见胁满胀痛,时有太息。治宜疏肝健脾和胃,方用柴胡疏肝散或调气散。凡肝气引起的胃痛,经久不愈,极易化火,治宜宣泄苦降,方用化肝煎合左金丸。

  3、胃虚痛:胃虚痛证见空腹痛,得食或得温则缓解,伴泛酸胃寒喜暖,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或虚弦。此证与脾关系密切。因胃主纳,脾主运;胃宜降,脾宜升;胃喜凉,脾喜温;胃当通,脾当守,两者作用不同,但相互为用。胃虚痛,其病机偏重于脾气虚寒,治宜黄芪建中汤温养中气。

  缓解胃痛的小妙招

  揉内关

  内关穴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三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处,在两筋之间取穴。用拇指揉按,定位转圈36次,两手交替进行,疼痛发作时可增至200次。

  点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边际下三寸(相当于四个手指并拢的宽度),在胫骨和腓骨之间。以两手拇指端部点按足三里穴,平时36次,痛时可揉200次左右,手法可略重。

  揉按腹部

  两手交叉,男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以肚脐为中心揉按腹部画太极图,顺时针36圈,逆时针36圈;此法可止痛消胀,增进食欲。

  平时如何保养预防胃痛?

  定时定量

  即每日三餐定时,到了规定时间,不管肚子饿还是不饿。都应主动进食。避免过饥或过饱,使胃坚持有规律的活动。每餐还应坚持食量适度。

  温度合适

  饮食的温度应以“不烫不凉”为度。否则,过烫过冷的食物进入胃部之后,都会刺激胃黏膜,久而久之。易引发胃病。

  细嚼慢咽

  对食物充分咀嚼,使食物尽可能变“细”,以减轻胃的工作负担。咀嚼的次数愈多,随之分泌的唾液也愈多,对胃黏膜有维护作用。

  饮水择时

  最佳的饮水时间是早晨起床空腹时及每次进餐前一小时。餐后立即饮水会稀释胃液,汤泡饭也会影响食物的消化。

(责编:任志慧、邓  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