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学习笔记90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5-10
太阳变证/随证治之的举例/脏结证

   下面我们看脏结证。
   关于脏结,我们上次课曾经对它的基本概念说过一句话,什么叫脏结呢?脏结是内脏阳虚,阴寒内凝,内凝就是凝结。就是内脏阳虚,阴寒凝结的证候。

   我们这里只说是脏结证,不说脏结证治,因为《伤寒论》里对脏结,没有提出过有效的治疗方法。

   脏结是内脏阳虚,阴寒内凝的证候,所以它是个正衰邪实,有正虚,有邪盛,而结胸证呢是一个纯实证,它没有正气虚,所以它们这一点是不一样的。

   我们看原文129条。
   《伤寒论》“一二九、何谓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四细沉紧,名曰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如结胸状” - 脏结在那些方面象结胸病呢? 就是胸膈脘腹的疼痛拒按象结胸一样,疼痛这个症状象结胸。

“饮食如故” - 饮食大体是正常的,因为邪在脏而不在腑,没有影响到腑气,腑气还是通畅的,所以饮食大体正常。
   言外之意呢,结胸证常常饮食不如故,饮食不正常,你想一个消化道穿孔导致的弥漫性胸膜炎的病人,我们中医可以辩为结胸,你说这种病人他的饮食还能够正常吗?所以这里的“饮食如故”说明脏结证病位在脏而不在腑,因此脏结证饮食大体正常,言外之意结胸证饮食不正常,不能食。
笔记者注:心、肝、脾、肺、肾为五脏,其特点为实质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气血精津液。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为六腑,其特点是为空腔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

“时时下利” - 这是由于内脏阳虚,运化失司, 阴寒不化,所以才有了时时下利。
   这是脏结的临床表现,是内脏阳虚,阴寒不化的特征,言外之意是说,结胸证不会有下利,结胸证没有时时下利。

“寸脉浮,关脉小细沉紧” - 这又是以脉象来代表脏结证的成因。

  * 寸脉浮,是指的寒由外来,浮是指表邪,寸是候外的,寒由外来。不是阴寒凝结吗?这个阴寒凝结从什么地方来的阴寒呢?是从外来的。
  * 关脉是候里的,小细,是阴虚。小脉、细脉是一回事,是阴虚。
  * 沉是阳虚,阳气虚。后面我们讲少阴病就可以提到“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四逆汤主之”沉是阳虚。由于阳气虚,鼓动无力脉就沉,沉在体内。所以这是阴阳两虚。
  * 紧主里寒盛,也主痛。

“名曰脏结” - 以这样的脉提示了内脏虚衰,不仅有阳虚也有阴虚,阴寒内凝。

“舌上白苔滑者,难治”- 舌上有白滑胎的,其实舌苔的“苔”字,原本应当用肉月旁过来一个台字,这个“胎”因为它是长在人体的舌面上,不知道后来怎么变成了草字头的“苔”结果现在草字头的苔到成了正字了,肉月旁的这个“胎”人们倒不知道是指什么了,原本应当是肉月旁的这个“胎”,“舌上白苔滑”就是舌上有白滑苔,这是阳虚寒凝的表现。

“难治”- 为什么难治呀?正衰邪实,攻补两难,你攻邪容易耗伤正气,你补正容易助邪气,所以说难治。

   原文130条,
   《伤寒论》“一三O、藏结无阳证,不住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胎滑者,不可攻也。”

   脏结证由于有胸膈脘腹的疼痛,所以它需要和少阳病相鉴别,需要和阳明病相鉴别,因为少阳病可能会有胁痛,阳明病可能会有腹痛。

“不往来寒热” - 说明这不是少阳病,它有胸胁的疼痛,但是它不往来寒热,说明不是少阳病。

“其人反静” - 这是和什么病相鉴别呢?是和阳明病相鉴别,阳明病,阳明里热,阳明实热扰心,常常有烦躁,甚至阳明病也有心中懊憹,所以现在“其人反静”说明不是阳明病。当然也不是太阳病啦,太阳病寒邪闭表,阳郁化热,也有烦躁,现在病人安静,所以说它也不是太阳病。
   因此“不往来寒热”和“其人反静”就除外了少阳,出外了阳明,出外了太阳。

“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 舌上苔滑者和上面的“舌上白苔滑者”是一个意思,它提示了阴寒内凝,所以这样一个正衰邪实的证候,他说“不可攻也”,不可以用苦寒攻下。

   这节课时间到了,脏结证还有一条,我们休息一会儿再讲。
====================================================

   大家好,我们接着上课,我们上一次课的最后,关于脏结证没有讲完。
   我们说脏结证是内脏阳虚,阴寒内凝,正衰邪实的一种证候。脏结证还有一条原文,就是讲义69页的第167条。
   《伤寒论》“一六七、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痛引少腹人阴筋者,此名藏结,死。”

“病胁下素有痞” - 病人平素胁下有痞块,《伤寒论》里所说的这个痞在许多情况下,它是指的一个自觉症状,就象我黑板上所说的是指心下,也就是胃脘部自觉堵塞不通的,自觉胀满堵塞不通的一个自觉症状。
   但是在第167条所说的这个痞,它不是一个自觉症状,而是指的一个肿块,要注意,这个痞是指的一个肿块。这个“胁下素有痞”是指的肿大的肝脾。

“连在脐旁” - 肿大的肝脏和脾脏,连在脐旁,我们在城里很难见到这种病。只有在寄生虫病发生的地方能见到,有的时候,那个脾大到什么程度呢?脾不是在左侧吗?脾能够大过脐中线,跑到脐中线的右侧来,巨大的肝脾肿大,所以这里所说的“病胁下素有痞,连在脐旁”这就是那个巨大的肝脾肿大,这是病程日久,寒积内凝,气血壅结所造成的,脏结证嘛,病程日久,寒邪内凝,气血壅结,所造成的。

“痛引少腹” - 当病证发作的时候,这个肿块疼痛,痛引少腹,就是肿块疼痛一直连及少腹也痛,疼痛向少腹部放散。

“入阴筋” - 阴筋,请大家注意看注释,是指外生殖器。所谓入阴筋,是指的使阴筋挛缩,因为叫阴筋,所以这个证候也叫“阴缩证”。
   因为这种病证呢,多见于男性,男性的睾丸,男性的阴筋,缩到腹部,这是由于腹部筋脉的剧烈痉挛给牵引进去的,所以叫痛引少腹入阴筋,使阴筋缩入。而男性的外生殖器又叫阳具,所以有的书上又把它叫做“缩阳证”。  

“此名脏结,死” - 缩阳证、缩阴证,都是指的使阴筋挛缩,这就是脏结,它的预后不良。
   这个证候是内脏阳衰,阴寒凝结,气血壅滞,气滞血瘀,最后寒邪很盛,使三阴经寒凝、痉挛、疼痛,出现了这种情况。在古代应当说这是一个由肝脾巨大肿大的一个病证,病程晚期以后所出现的一种症状,血瘀,瘀血枯竭,真阳衰微,经脉拘挛这些症状,所以它的预后是不良的。
   可是,就是因为《伤寒论》提到了“痛引少腹入阴筋者死”,今天我们在临床上看到某些缩阴证或者叫阳缩证之后,无论是病人自身还是病人的家属,就都惊慌失措,认为这东西一缩回去就没命了。
   我们前几年遇到过好几例这种病人,然后病人的家属和病人自己都惊慌失措,可是我们前几年遇到的这些病呢,他都没有胁下素有痞,他都是新得的病,那么新得的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有的是下河捕鱼着凉,有的是房事过度,有的是房事过度之后又马上是游泳呀等等着凉所造成的,引起的一时的肌肉痉挛造成的这种证候,对于这种证候,我们医生心理应当有底数,他还不是死证。
   我们遇到的那几例病人,用了什么方法救治的呢? 
   实际上一块儿点燃三、四根艾条,然后让他的家属灸会阴穴,灸少腹部关元穴、气海穴,灸上它三四十分钟,慢慢的肌肉痉挛就缓解了,用药的时候,就用一些助阳的、散寒的药,有的人舌苔很厚腻,加上一些化湿的药。

   脏结证仲景没有提出具体的治法,我刚才所说的多条艾草来灸也不是指的脏结证,那是指的单纯的缩阴证或者叫阳缩证。

   对已脏结证来说,特别是167条所说,这是一个巨大的肝脾或者是肝脾的肿瘤,都可能导致这种情况,那么病一般是比较重的,所以仲景一条所难治,一条说不可攻,一条说死,可见脏结证是一个比较重的证候,脏结证放在这里主要是和结胸证相鉴别,和心下痞相鉴别的。

   关于脏结证我们就学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