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解读“高血压”形成原因,为什么吃了降压药不能轻易停下来?

 chi_ping 2018-05-10

当你出现眩晕、头痛、耳鸣、失眠等症状的时候,要谨慎可能有高血压了。特别是中老年人务必及时测量一下。高血压,字面上理解,就是血管壁的压力高于正常值

GIF

解读高低压

低压相当于人的元气,是先天的,高压是后天自我调节能力。

低压变高,是身体在调动元气促进身体血液循行,现在很多中年人一患高血压就是低压高,说明他们透支太多,急需放缓生活节奏和多休息。

低压变低,是身体元气大伤,力量不够。低压变化的过程,一般先肾气亏损,然后心脏搏动无力,再发展下去甚至会出现心跳间歇的问题。

如果高压降低而低压增高,差值很接近的话,说明脏腑的运化功能已经衰退,这就比较危险了,要引起度注意、尽快就医。

如果下午的血压比上午的血压高,属人体自救功能,说明脏腑功能正在恢复当中。

如果上午的血压比下午的高,说明元气正在衰退,病情正在加重。(因为人经过了一夜的休息,上午的血压基本上是正常的,经过一上午的消耗,下午自然需要进行一定的加压)

血管壁的压力为什么变大的呢?

大家看左边两张血管的图片,最大的差别是中间的空间变化。左边是正常血管,血液可以流通的空间比较大,右边是高血压的血管,明显血液可流通的空间变小,在同样的血液流量下面,内在空间越小,血管壁的压力就变大了。

血管是如何一步步被堵塞,空隙变小的呢?

脾主运化水湿,当脾虚之后,血液里面的湿气代谢不出去会化成痰,痰湿让血液粘稠粘连在血管壁上面,空间变小,又因为粘稠的血液流动慢,会导致血管壁上粘粘的血液越来越多,空隙就越来越小。血管需要从新鲜血液中吸收营养,才能具有足够的弹性伸张,当粘稠的血液阻挡了新鲜血液和血管壁之间的距离之后,血管壁没有足够营养就会逐步变硬,弹性变小,特别是在我们心情激动或者心跳加快的时候,血流量变大,血管壁的压力就会明显增高。

中医辩证

中医说,“无痰不作眩”、“无虚不作眩”,眩晕、头痛实质是下虚上实的病理现象。

肝阳上亢

誉医世家

中医辨证施治

气郁体质

肝阳为上实,肾虚为下虚,气郁体质导致: 辨证差别点是目胀、口苦、心烦易躁、面红耳赤、舌苔黄厚。

外治疗法建议:点刺耳尖泄热、刮胆经泄热,平补平泻肝经。

痰浊上扰

誉医世家

中医辨证施治

痰湿体质

痰湿为上实,脾虚为下虚,痰湿体质导致: 辨证差别点是头重、食少多寐(湿气重的表现)、喉中痰鸣、舌苔厚腻。

外治疗法建议:火疗祛湿 + 艾灸补脾,穴位为足三里、中脘、关元等

瘀血阻络

誉医世家

中医辨证施治

血瘀体质

淤血为上实,肾虚为下虚,血瘀体质导致: 辨证差别点是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如针刺,心痛时痛处固定如针扎、舌质紫暗及瘀斑等症状。

外治疗法建议:药浴活血化瘀 + 艾灸补肾,穴位为肾俞、涌泉、太溪等。

为什么一旦吃上降压药就不能停下来,停下来容易中风?

降压药的本质是把血管壁撑开让血压降下来,就如同一根棍子,撑开口子一样,所以吃降压药是有效果的。可是血管在被动撑开的过程中,自身那点微弱的力量在不断消耗,当有一天停下药了,血管自身就能变得很危险,完全抵抗不住这样的压力,就容易变得严重,出现中风

回到高血压的根本原因血管为什么堵塞说到底是湿化成痰,让血液粘稠流动慢粘在血管壁越来越多,痰湿不化掉,即使吃降压药,也会发现越吃越多才有效。

专家指出:人们借助中医疗法来应对高血压疾病,这不仅仅能帮助患者更好的控制疾病,与此同时,对于患者的副作用也是很小的,由此可见,应对高血压,选择中医疗法是比较明智的.

小贴士:为什么高血压的人一定要少吃盐?

《黄帝内经》说“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

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医中咸入肾多吃咸味的东西,会伤到肾气肾主一身的元气,先天之气,气不足,血液流动变缓慢从而喊得粘稠,颜色也会相应变深。

这也正是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变现。

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那么,一个人一天吃多少盐才最合适呢?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摄入食盐量不超过6克为宜。

学中医,找誉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