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同学,为什么现在我们变得无话可说了?

 富书 2020-06-20

她小学文化、81岁仍没出过台湾,却建立慈善帝国,帮助了60多个国家的穷人

2018年度最催泪短片:余生很长,莫要慌张

为什么现在的女人比男人拼多了?

如果你想让自己活得有质量,就先有过硬的本事,不是仅仅混迹于低层次的朋友圈。

作者:霁颜酱(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namei

富书主播:木棉

主播荔枝号:牙璋辞凤阙 (FM1965863)

一、 时间宝贵,何必浪费

本科毕业第三年,微信群里说话的人越来越少,同学聚会一次比一次难筹办。

5.1前,组织委员在群里统计聚会人数,40人的班级,回应的不到一半。

4.30晚上再统计的时候,冒泡的不到10人。

听说最终5.1聚会到场的只有一桌,合计8人——两个寝室的铁哥们。

今年是我研究生生涯的最后一年,盲审过后,忙着准备答辩材料与工作签约。本来想会会老朋友们,最后决定不去。

之前在群里聊过几次,尬聊,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尴尬。

我在群里说我还没毕业呢,有同学就开始以过来人的姿态建议我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速进体制内,理由是“女孩子,不要太辛苦。企业什么的不稳定,还是家庭为重。开放二胎政策了,蹭一波单位福利,再生一个给老大作伴

还有人默默晒着,说早已不靠爹娘养着了,读到25岁还没赚钱啊,实在不合算……

回想过年时的聚会,大家相互吐槽活着不易,工作的人大多抱怨这年头钱难赚。

读研的抱怨文凭越来越难拿,就业形势也不太好,吐槽完后就是向混得好的同学无穷无尽的敬酒,试图挖出点“致富经”,找找共同进步的新渠道。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例行公事般的吃饭、K歌、宵夜、各回各家,一天就这么混过去了,找不到任何意义。

在学校时,所有人的身份都是同学,大家平起平坐、没有等级差别。

步入社会之后,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人生轨迹和生活方式,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差距也越来越大,物质生活上的差异、身份阶层上的悬殊也愈加明显。

一场同学会,把千姿百态的人生汇聚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中,尴尬在所难免的。

人生没有高低,价值观也没有对错,只能说圈子不同,不用强融。

毕业后,我们没有共同语言,集体失语,如果我们注定渐行渐远,也没必要强行拉拢,以免横生痛苦。

  • 最怕我把你当同学,你却把我当人脉。

二、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由无话不说变成无话可说

同学间的“失语”,从群里消息越来越少、人越来越少开始。

前段时间和闺蜜聊天,她说她曾经就主动退过一个同学群。

那时候,微信刚兴起,几个学生时代要好的朋友有了微信后,纷纷互加微信建群,闺蜜也被拉了进去。

起初,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在追忆年少时的趣事、囧事,点不完的未读消息,大家似乎又回到了学生时代。

可时间一长,这个群的回忆就渐空,变成了吐槽集中营。

已婚的朋友抱怨老公不会赚钱,承担不了家庭的责任或是婆婆奇葩,管太多闲事,不带孩子还话多;

未婚的朋友们天天求介绍;工作的朋友们吐槽钱少事多离家远,老板抠门压榨劳动力;

还在攻读硕、博学位的朋友们整天为发表论文而忧心,大骂“当年选择继续读书,就是脑子进了水”。

她们闲来无事时“水群”,说起家长里短比谁都顺溜。

谁嫁得不错,她们会说,关上门还不一定什么样,谁知道呢;

谁家女儿独立自主,年薪百万,她们会说,哎哟,当心没人要,赚钱是男人的事,相夫教子才是正道。

有的人,以小人之心度量别人,在不幸的、有幸的人身上找到最能平衡的那个点,自我安慰“其实我的日子还不错”,将“阿Q精神”中的“精神胜利法”用到了极致。

敬往事一杯酒,有些人,留在回忆里就好,闺蜜默默退了群。她说:

当你在前进时,回头看看,发现同学圈里当年爱说八卦、嚼舌根的人依旧停留在原地,不曾改变,这样的圈子,不要也罢。

我们没必要用无效的社交来填补内心的空虚,你对生活、工作的不满,在群里根本得不到解决,也不会博取到同情,学会收拾好自己,再来谈与人相处。

如果你想交到高层次的朋友,从现在开始,退了那些可有可无、整天吵个不停的微信群。

混错的圈子,不如不混,浪费时间精力;没用的社交,退了就退了,说散就散了吧。 

三、小孩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欢乐颂》里有一句台词:常与同好争高下,不共傻瓜论短长

《后会无期》里说:小孩才分对错,成年人只看利弊。

这不是有多现实,而是选择适合你的圈子,毕竟强融的圈子一定不会有多好过。

我们没有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做出成绩,不能给别人带来新的观点,提供新的价值或者说是利益,因此被归结为“低质量社交”。

与其想办法巴结别人将你带进“圈子”,不如自己就拥有进“圈子”的能力。

传说当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蒙牛董事长牛根生为防止蒙牛被境外机构恶意收购,当晚给圈内人提出资金倡议。

柳传志、俞敏洪、江南春等大佬立马送出2亿资金,熟悉境外股市的欧亚平立刻安排操盘手买进蒙牛股票,保证股价不被境外恶意买家操控。

你如果问我怎么进“圈子”,我会给你看下面两张去年乌镇互联网大佬们的聚会图:

京东的刘强东是宿迁高考状元,美团的王兴保送进的清华,小米的雷军2年修完4年本科学分。还有不在饭桌上的百度李彦宏(北大)、巨人史玉柱(浙大)也都是高考状元

和你同在一个圈子的人,实力也是旗鼓相当。

如果你想让自己活得有质量,就先有过硬的本事,不是仅仅混迹于低层次的朋友圈。

四、你自己不牛,认识再多牛的人也没有用

随着年龄增长,见识的增多,我越来认可这句话:人脉不在别人身上,而是藏在自己身上

周国平说过:

高质量的友谊总是发生在两个优秀的独立人格之间,它的实质是双方互相由衷的欣赏和尊敬。

使自己真正有价值,配得上做一个高质量的朋友,这是一个人能够为友谊所做的首要贡献。

首先,把聊天的时间用来多看几本书,在专业领域中深耕,让身份拥有更多附加值,在自己的领域中深挖,做出价值来。

你的知识、阅历与能力是你实力的象征。当你有了雄厚的实力,你也会有资本去进行链接,正如你若盛开,清风自来。

你自己不牛,认识再多牛的人也没有用。

其次,选择与你有共同目标,一路同行的“核心人群”。

社会学里面有个很著名的定律,叫150定律,也叫“邓巴数字”理论。

讲的是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圈子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这是人类社交人数的上限。

而精确交往或是深入跟踪交往的人数仅为20人左右。为了扩展人脉而混进多个低层次的朋友圈,不如用心经营自己质优的小圈子。

你自己的层次,决定了你所处的层次。这次不必“求大神、大咖带带我”,而是潜心修炼,等待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路同行。

富书曾经发表过这样一篇文章《你不想参加同学会,都是因为这两个字》,里面谈到:

如果你将同学会视为枷锁,不如改变自己的认知和心态。

尬聊无非来自于四点——认知层次身份阶层生活圈子三观

这次不妨把同学会当作一面镜子,用这面镜子去照出现在焦虑、浮躁的你,用这面镜子带你穿越遇见那个曾经的自己,问问自己,以后你想在镜中看到一个怎样的自己。

生活始终是自己的,放弃心中所有的攀比、计较、无措,放下拓展人脉、重拾友谊的包袱,去同学会只为遇见曾经的自己,思考未来的自己。


作者简介: 霁颜酱,富书签约作者,90后双子座辣妈,文学硕士,热爱写作与生活,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终身目标,诗酒趁年华,不负最美时光,简书、豆瓣@霁颜酱,微博@霁颜酱-张贝贝。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