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谁干的?俄军卡52在叙利亚碎一地还被烧成灰

 心中有爱春常在 2018-05-10

图为卡52失事现场,除了残存的发动机外已看不出任何完整的结构。


据俄罗斯国防部5月7日晚发布消息称,在叙利亚执行任务的1架卡52武装直升机失事,2名飞行员阵亡。近日这架卡52失事现场被曝光,惨烈的场景不禁令人怀疑这是否是一次意外。对比此前历次武装直升机坠毁事故的现场,似乎只有一种可能导致了卡52的此次事故,那就是被敌方火力击落。

卡52上很多非金属、轻金属结构被大火焚烧后已化为灰白色的灰烬。


今年5月3日,1架俄驻叙空天军的苏30SM战机因为飞鸟撞机坠毁,2名飞行员丧生。时隔仅5天,当这架卡52失事时,很多人同样联想到飞鸟撞机或机械故障。但随着卡52失事现场的曝光,该机被击落的可能性骤然增加,因为现场实在太过惨烈,整架武装直升机不仅完全解体,仅有发动机结构基本保持了完整。因为坠毁区域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灭火,因此直升机上大量非金属、轻金属结构在经历大火焚烧后,已经化为灰白色的灰烬。

2013年的这架卡52在坠毁后尽管同样起火,但机体结构却依旧完整。


对于武装直升机而言,这种回归零件状态的场景很少见。2013年10月29日,1架卡52武装直升机在莫斯科市区发生坠毁事故,尽管该机同样在坠毁后起火,飞机损毁严重,但飞机的整体结构却保持了基本完整。而在2015年8月2日的“航空飞镖2015”开幕式上,1架米28武装直升机在编队表演投放诱饵特技之后开始出现异常,尾翼螺旋桨停止工作,随后整个机身随主翼快速旋转之后坠毁。尽管造成1名飞行员牺牲,但整机结构依旧完整。

2015年的这架“阿帕奇”坠毁后的场面惨烈,但与卡52的事故现场却明显不同。


当然,此前武装直升机坠毁后回归零部件的情况也出现过。2015年11月23日,1架驻韩美军的“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在江原道坠毁。但有别于此前的事故,这架“阿帕奇”是在夜间飞行时撞上了高压电线,发生爆炸后坠毁。这架“阿帕奇”基本归回零件状态,在大范围内散布了大量零部件,这也证明,只有爆炸才能使身披重甲结构坚固的武装直升机回归零件状态。但同为爆炸,5月7日的这架卡52的现场,与这架“阿帕奇”又有很多明显不同。

卡52残骸尽管相当细碎,但分布却很集中,这符合被击中失控后坠毁的特征。


图片显示,“阿帕奇”的残骸分布相对分散,而且起落架等零部件残骸距离机身残骸较远,这显示零部件残骸在飞机坠地之前就已经脱离机体,“阿帕奇”撞击高压线引发的爆炸令飞机在空中就已发生解体。但卡52的残骸分布却很集中,这显示该机在坠地之前相对完整,但在坠地前已经失控,不仅坠地速度很高,而且飞行员已无法将飞机调整至正确的抗坠姿势。这些都很符合武装直升机被地空导弹(肩扛导弹)或防空炮火击中失控的特征。

时至今日,肩扛导弹依旧是武装直升机最主要的威胁,游击队已大量装备。


如果这架卡52在坠毁前已彻底失控,但机体相对完整,那么很可能是在遭受肩扛导弹攻击时,躲过了导弹的直接命中,但导弹破片或爆炸冲击波造成了直升机气动布局或动力装置的损坏,使直升机失控并坠毁。除此之外,如果这架卡52长期沿固定线路飞行、攻击,则地面人员有可能在其必经之路上部署防空炮火进行拦截。如果面临14.5mm高射机枪,23mm高射炮,甚至是37mm高射炮的密集射击,卡52很可能也会在空中失控坠毁。

在历次事故中,卡52从未启动弹射逃生系统,坠毁时仍旧依靠传统的抗坠结构。


既然说到了卡52的坠毁,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就是该型武装直升机的弹射逃生系统。按照卡莫夫设计局的宣传,卡50/52武装直升机需要逃生时,会先启动6片桨叶末端的爆炸螺栓,在桨叶全部炸飞后启动弹射座椅逃生,整个过程只需15s即可完成,逃生概率比武装直升机传统的抗坠结构高5-6.7倍。但从卡52的历次事故来看,这套弹射逃生系统从未启动。可见对于武装直升机的自救来说,传统的抗坠结构或许被动,但仍是最有效的方法。


对于一款投入危险实战环境的近距打击装备而言,武装直升机被击落是很正常的。但从技术角度来看,这架摔成零部件并被焚烧出灰烬的卡52却太过惨烈。当面对类似的敌人与打击时,比卡52年长13岁的“阿帕奇”表现的要好得多,其中包含的理念、技术、结构差异值得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