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峨眉,先访峨眉山下两大寺,报国寺、伏虎寺

 一个虫虫的旅行 2018-05-10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峨眉山景区非常大,可以分山下、山中、山顶几个片区。如果想用一天时间游访峨眉金顶的话,不妨在山下先住上一晚。住报国寺一带最为妥帖,星级宾馆到农家民宿都很多,吃住非常方便,到市区交通也非常便利。峨眉山下片区可供游玩的地方也不少。

峨眉山报国寺天下名山坊

2017年8月,峨眉山报国寺 门票8元

报国寺,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为峨眉山中第一大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址在离现址不远的伏虎寺对岸的瑜伽河畔,原名会宗堂。原寺庙内供奉儒、释、道,取三教会宗合祀之意。清顺治年间移现址重建,康熙赐额“报国寺”,取“四恩四报”中“报国主恩”之意。后经修葺扩建,成为布局典雅、五重殿宇、亭台楼阁俱全,均为木质结构的宏大庙宇。也是登峨眉的起点。

游完报国寺,沿“中国第一山”文化长廊前行,景点沿着虎溪河依次展开,最终达到伏虎寺。文化长廊向游人展示道、佛、儒三教在峨眉山相互融合的独特而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走,带你一路走走看看。

“中国第一山”文化长廊广场

文化长廊由第一山亭、古今游山图、摩岩石刻、三行道、儒释道、峨眉武术馆、影展馆及儒释道休闲步行道等景点组成。

第一山亭

古今游山图

俗称“天下第一图”,为铜铸造。古图(左)选明万历皇帝御题“天下大峨眉山胜景”图,体现峨眉山传统文化的厚重,新导游图(右)突出新风貌、新景观。

摩岩石刻

摩崖石刻用六组石刻讲述佛传故事。

三教会宗(原报国寺旧址)

首先“占据”峨眉山的是道家方士,西来的佛教是后来者。到唐宋时期峨眉山二教并存,明代道教开始衰落,到了清初,一些道观更被更改为寺庙,从此神仙无影无踪,遍山是菩萨金相。儒释道文化在中国是逐渐走向融合的。

峨眉武术馆

峨眉武术与少林、武当并列为中华武术的三大流派。历史悠久创派最早的当数峨眉武术。少林武术创立于后魏,武当派创立于宋,峨眉武术起源于春秋战国,由先秦司徒玄空创“峨眉通臂拳”为其标志。司徒玄空也是有史记载的中华武术第一人。

儒释道休闲步行道

瑜伽河畔

只有在天府之国,才见这种溪畔的休闲方式。

伏虎寺(虎溪精舍)

2017年8月,峨眉山伏虎寺 门票8元

继续前行,经虎浴、虎啸、虎溪三桥就到达了伏虎寺。伏虎寺,峨眉山八大寺庙之一。始建于唐代,清顺治年间,贯之和尚依山坡重建,历时二十载,建成上下十三殿,成为峨眉山第一大刹。因山形如卧虎,遂将寺定名为“伏虎寺”。又有传说树林中曾经多有虎患,虎最终被“摄伏”了(注意,出家人不杀生,不是把虎“消灭”了)。现在的伏虎寺是峨眉全山比丘尼(女性出家人)集中居住处,游客不多,环境异常清爽。

伏虎寺建筑木质结构,带有川西民居特色的烙印。民间建筑与寺庙建筑手法相融,小青瓦,木皮屋面,素脊,几近院落,显得与民相亲。

伏虎寺离垢园牌匾为康熙赐名,亲笔题写。“离垢”可以理解为出家人远离世尘,实意为从寺院看庭院四周的屋顶上,一年四季都没有枯枝败叶,像是刚刚打扫过一样,一尘不染远离尘垢。伏虎寺房顶无落叶是一种自然现象。伏虎寺虽处于群山密林环抱中,山风吹过这里,产生环形气流,在屋瓦上旋转吹拂,把落叶都吹走了。

游完报国寺、伏虎寺,第二天你可以集中时间精力安排好线路游峨眉金顶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