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舍:母亲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gudian386 2018-05-10

人物档案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196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且获投票第一。

    1899年2月3日老舍生于北京,因为这天正是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意为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老舍的母亲,一位慈爱、坚韧、勤劳能干的女性,因为丈夫早逝,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肩负起养育儿女的责任。她用自己的辛劳,给儿女换得稍好些的生活和接受学校教育的权力,她更用自己的言行,给儿女们以生命的教育,成为他们真正的老师,使他们与她一样,勤俭、诚实、坚毅,不怕吃苦、乐于助人。

    为儿女操持出一隅温馨

    在北京小杨家胡同一座狭长的院落中,有两株枣树、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每到夏季,这满树的繁华给破旧的小院落增添了无限生机。老舍的母亲马氏,整日在院子里操劳。父亲去世时,老舍才一岁半。母亲独自挑起生活的重担,肩负起养育三个未成年儿女的责任。

    白天,她有两大盆的衣服需要浆洗;晚上,油灯下有没完没了的缝补裁剪活。为了一家人的衣食,为了让儿女们有稍好些的生活,她总是夜半方睡,黎明即起,终年没有休息。在老舍幼年朦胧的记忆里,母亲的双手总是鲜红微肿的。就是这双手,把孩子们抚养成人;就是这双手,把一个因丈夫早逝而愈加困顿的家,操持得井然有序。贫穷破旧,却清清爽爽,永远弥漫着“家”所特有的安定与温馨。

    在母亲的影响下,孩子们很早就养成了勤劳、爱清洁的生活习惯,也继承了母亲热情好客、宽以待人的品德。就连刚刚学会走路的老舍也跟在大人后帮忙。大人浇花木,他忙着取水;大人扫地,他帮着撮土……儿时的艰辛生活,母亲的言传身教,给老舍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成年以后,老舍始终保持着儿时的生活习惯,他总是自己动手收拾屋子,自己取水浇花,像母亲在时一样,房间里窗明几净,一尘不染。他穿衣不讲究,却很整洁,就连他的手稿,也总是那么清楚、规规矩矩。

    母亲是一位宽怀大度、倾己所有帮助别人的热心人。生活的窘困并未改变她淳朴好客的天性。有客人来,她总要设法弄一点吃的来款待客人;遇上亲戚邻居家中有红白喜事,她一定前去贺喜吊唁。家中清苦,一份礼也许只是两吊小钱,但她却一定要换上洗得干干净净的大褂,诚心诚意地前去表达自己的心情。左邻右舍家中有事,她总是第一个前去帮忙。她会给婴儿洗澡,会刮痧,会给孩子们剃头,会给少妇们绞脸……只要有求,凡是她能做的,都有求必应。

    母亲的这些品德使老舍从小耳濡目染,深受影响。与老舍接触过的人,都为他对待朋友的热情、诚恳所感动。而这种天性,正来自幼时母亲的身教。老舍曾说:“到如今,我的好客习性,还未全改,尽管生活是这么清苦,因为自幼看惯了的事情是不易改掉的。”

    无论穷人富人要活得硬朗

    老舍的母亲性格坚强,生活得硬朗。

    丈夫死在八国联军的炮火下,儿女幼小,一家人生活无着落。这些打击没有压倒她,她横下一条心,咽下泪水,发誓要把儿女养育成人,要在绝境中坚强地活下去。最终,她做到了。给大儿子娶了媳妇,把第三个女儿嫁了出去,送小儿子去读书。为了儿女们的前途,她自己去有钱人家当女佣,又到第四女子小学当工友。

    年关到了,每当年幼的儿子老舍向母亲报告某家宰了两口肥猪,某家请了两座供佛的“蜜供”时,母亲总会摸着老舍的头说:“咱们家的饺子肉少菜多,但最好吃!”是啊,这饺子是他们自己劳动挣来的,是自己亲手煮的,怎能不好吃呢?

    到了年底,把手里的活计交了出去,家里也该收拾过年了。扫房子,换对联,母亲还要把平时不知藏在哪儿的一张“王羲之爱鹅”图找来挂上,还要把破桌子、破柜门上的早已不齐全的铜佛件再擦上几遍。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儿子:咱们穷,可要活得硬朗!她更要让儿子知道:只要手脚不懒,人就不会走绝路。

    老舍毕生实践着母亲的人生教诲,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写作,从不投机取巧。为了专心写作,他甚至不惜辞去报酬甚丰的大学教职,靠稿酬维持并不宽裕的生活。晚年,为了维护自己心中的净土和人格尊严,他更是宁折不弯,用最决然的方式,向丑恶宣战。他铭记着母亲的话:人要活得硬朗。

    最懂儿子的心愿

    有母亲精心地培养,老舍终于读完了小学。根据当时的家境,他能够读完小学,已经是十分难得了,小学毕业,孩子应该去学手艺、谋生了。老舍心里十分明白,他知道母亲的难处,但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坐卧不安。终于,他偷偷地报考了师范学校。因为在那里,制服、饮食、书籍、住宿都由学校供给。但当他被学校录取后,他还是踌躇了,因为,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

    十元的保证金,对于这个为贫穷所困扰的家庭,简直是一笔巨款!但母亲知道孩子的心愿,面对儿子这唯一的请求,她又怎能拒绝呢?总不能因为家里穷,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啊!母亲答应了孩子的请求,开始筹措这笔“巨款”。

    半个月以后,她把费尽心思筹到的十元钱交到爱子手中,含泪把儿子送去学校,没有更多的言语。但老舍何尝不知道这十元钱对母亲意味着什么。母亲是宁可自己一人多操劳,只要儿子有出息。

    长大的儿女陆续离开了母亲独立生活,家中只剩下母亲一人。有一年除夕,儿女们还没回来,最终在读师范的小儿子老舍回来了,母亲露出欣慰的笑容。

    当时,政府提倡用公历,不准过旧历春节,老舍是为了安慰母亲特地请了两小时假回来的。看到母亲脸上泛着幸福的光彩,老舍实在不忍心告诉母亲真相。但学校有规定,时间到了,老舍不得不告诉母亲自己还要回学校去,母亲的笑容僵在脸上,半晌,才叹出一口气来,默默地把儿子送到街上,从口袋里掏出一大把花生——那是她专为儿子准备的年夜里吃的杂拌儿,装进儿子的衣袋:“去吧,小子!”街上,正是热闹的除夕夜,母亲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院门前,目送着爱子走出街巷……

    五年过去,老舍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那一夜,母子二人一夜不曾合眼。儿子望着因操劳而显得疲惫、苍老的母亲,千言万语只汇成一句话:“以后,您可以歇歇了!”母亲的回答,只有一串串无声的眼泪。

    后来,老舍在一篇回忆母亲的文中满怀深情地写道:“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几十位老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