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几种讨人厌的双标人格,你中招了吗?

 闲谈集锦 2018-05-11

  每一个热爱写作的人 都关注了随书课堂 



少一点双标,多一点理性。

——江晚舟




  这是江晚舟在随书的第110篇原创文章



最近这两天挤地铁碰到同一个大哥,但是场景完全不同。

 

昨天(他站在地铁门口生气地对外面的人说):诶呀,挤不进来了,别挤了。

 

今天(他站在地铁门附近,用力的往里面挤):往里面挤挤啊,我要迟到了。

 

说实话,挺搞笑的,同样的时间地点人物,只因为门里门外的不同,变成了一个言行完全相反的人。

 

虽然是巧合,但生活中这样的“双标人格”确实并不少见——对自己要求的少,对别人要求的多。

 

其实,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人格存在,但是,如果过了一个度,这样的人真的非常讨人厌。




1


自己怎么都是对的别人就不行


老家有个赵姓邻居,一直是处于话题中心的人物。

 

他属于普通家庭,家里有一子一女,都没上大学就辍学了,所以嫁娶都比较早。

 

女儿嫁人的时候,老赵想,得多要点彩礼钱,到时候儿子娶媳妇的时候就不用愁了。所以在别人都是6万6,8万8的标准时,老赵狮子大开口,和亲家要20万,为此两家闹得特别不愉快。

 

“你们讲理不,我把女儿养这么大容易吗?要点钱怎么了?”老赵理直气壮。

 

亲家虽然觉得过分,但因为家境还不错,把彩礼钱压到了15万后,事情就这么定了了。15万,是别人的两倍呢,老赵觉得也可以接受。

 

没过一年,老赵儿子要娶媳妇了。

 

虽然儿子没什么本事,但娶的媳妇却是大学毕业生,本来是挺高兴的事,可对方开口要彩礼的时候,老赵瞬间脸就黑了:

 

“25万?!你是卖女儿呢,还是抢钱呢?”

 

可对方说:“我养大个大学生花了20万可不止,听说你家姑娘没怎么念书你都要20万,我要的算多吗?”

 

老赵哑口无言,嘴硬道:“你这是不讲理!”

 

儿子娶媳妇的事就算吹了,但老赵逢人就说,对方卖女儿之类的话,反正都是对方的不对。旁人听了也就笑笑,不予置评。

 

在一本小说里看过这么一句话:

 

世人总是这样双标,自己杀起人来砍瓜切菜,轮到别人也这么对自己,就开始要求人性。

 

自己怎么做都有道理,轮到别人做一样的事了,就变成不讲理了。

 

这样的人,世界里只有两种标准:自己的一切都是合理的,一旦违背自己意愿的就都要扯到人品问题了。




2


按关系好坏划分标准


我们每个人的朋友都不止一个,有时候很难去权衡偏向谁多一点,可有的人就会把自己的朋友分为三六九等,然后双标对待。

 

记得小学的时候,班主任若不在,纪律的重担就落在了班委身上,可往往和班委关系好的同学犯错总能被视而不见,其他的同学则一切按规矩办事。

 

以为是年纪的问题,可小孩子不懂的事,大人未必就能做得很好。

 

想起曾经陪奶奶看的一部伦理剧:《左手亲情右手爱》。

 

里面女主角罗家宝和男主角谢纲刚出生时,被他们的奶奶在医院约定掉包了,并决定将这个秘密埋进坟墓。

 

可阴差阳错,长大后的两人相爱了,谢家家境殷实,罗家却十分拮据,两人的爱情遭到了谢纲妈妈的反对,尽管后来两人结婚,谢妈妈依旧对佳宝百般刁难,工作之后回家还得做各种家务,怀孕了还让佳宝去做亲子鉴定。

 

逼得这两个相爱的人矛盾不断。

 

谢奶奶看不过去,又实在改变不了谢妈妈的恶劣行径,不得已说出了真相,谢妈妈这才开始后悔,觉得自己做得不对。

 

可是她已经把家宝伤透了。

 

现实生活中,很多婆婆也是这样,喜欢刁难儿媳,但又总担心自己的女儿被婆家欺负。

 

不过就因为女儿是自己的,儿媳是别人的。

 

关系不同,就以不同的标准区别对待,只会激化矛盾。

 

也只有感同身受,才知道自己的双标人格有多可恶。

 



3


“偶像”怎么都是对的


有一种常见的现象:盲目崇拜。

 

大致感觉就是,自家的爱豆骂人都是悦耳的,打人也一定是对方的错。

 

但一旦是别的明星犯了一样的错误,绝对是一生黑,各种说他的不好,永远不可以被原谅。

 

人红是非多,最近迅速蹿红的小鲜肉蔡徐坤,“黑料”也频频被挖掘。

 

昨天回家刷微博,一个蔡徐坤以前上学时说脏话的视频,在网上迅速传播,除了一些人的理性分析,谁小时候还没有个黑历史了。

 

这样的理解无可厚非,可以说是很中立了。

 

可偶然间看到一条评论:莫名觉得坤坤这样子好害羞、好可爱啊。

 

果不其然,很多人说此人脑残。

 

这其实是一种典型的“晕轮效应”

 

如果一个人的某种品质,或一个物品的某种特性给人以非常好的印象,那么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人们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这个物品的其他特性也会给予较好的评价。

 

于是,在这种效应的作用下,很多人出现了严重的双标人格,微博也成了重灾区,随意点开一个明星的评论,总有粉丝在撕架,你死我活的模样。

 

总是以近于严苛的标准来要求别人,而面对自己喜欢的人和事,就像魔怔了一样,心安理得去纵容和袒护。

 

其实,偶像也是人,而且还是陌生人,喜欢就喜欢吧,犯不着去诋毁别人。




4


想起上海交大教授窦令成那句很经典的话:

 

现在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来源于有那么一拨人,惯于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很多人,眼里容不下沙子,但是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喜欢信奉的人和事,所有的标准都形同虚设,活脱脱的“双标人格”。

 

的确,人性使然,我们不可能一碗水端平,但也无需太倾斜,浇了别人,脏了自己。

 

少一点双标,多一点理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