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评价著名学者郦波和康震的诗词水平?

 昵称32901809 2018-05-11

吓得我赶紧去搜了一下两手“绝句”诗来拜读了一番。不读不知道,一读吓一跳。有两个心得:1、高下立现;2、高手在民间。

一、为什么有高下立现之说?

看看两首“原作”:

郦波老师的集句:“人间有味是清欢,照水红蕖细细香。长恨此身非吾有,此心安处是吾乡。”

郦波老师到底是熟读诗书,这个倒不假。集句基本没有问题,至少表面看上去都是前人的诗句,而且都是“七个字”的。绝句的“起承转结”也基本到位,只是“欢”、“香”、“乡”三字的韵出了点问题;意境上就不好说了,往大了说,可以说是“零零碎碎,六神无主”,往小处说,也可以说是“前言不对后语”。但是现场发挥,还算符合“诗词大会”的旋律吧。

本人前几天也有过一首集句诗,贴合清明节的,请各位比照:

清明时节雨纷纷,寂寂山城柳映门,尽是死生别离处,病树前头万木春。

康震老师的现场作品:“大江东去流日月,古韵新妍竟芳菲。雄鸡高歌天地广,一代风流唱春晖。”

康震老师的现场“力作”,实在无从评起。什么叫“流日月”?什么叫“一代风流唱春晖”?读得我是一愣一愣的,真是大跌眼镜。估计请康老师现在再解读一下,也难说出个所以然吧。

本人也有一首即兴口占的绝句,供大家对比一下:不见幽深青石路,黄鸡黑犬逐遗斋,衰翁俨坐如雕塑,一树荼蘼上石阶。虽然我写作时的场面没有“诗词大会”的恢弘,但自认为比康老师的要好太多了。

二、为什么会有“高手在民间”的说法?

通过两位老师的现场表演,网络诗词作者,尤其是网络古诗词作者应该更有自信了:原来,我们的作品比“肉食者”的还要好啊,我们为什么要自愧形惭?君不见,网络诗词虽然良莠不齐,但是要找一首康老师“这首诗”相当水平的,那还不是唾手可得?

民间作者,身份低下,其作品难以有传播的途径和空间。但是我们贴近生活,能看到、体味到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写出来的东西比较感动人;不似“庙堂之上”的大神们不食人间烟火,作品容易脱离现实,令读者“食之无味”。所以才有“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的说法嘛。

本文仅仅对上述两手现场作品进行评价,不针对两位老师此外的任何事或行,请勿无限引申。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