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晁恩祥 | 应用承气汤及其类方临床医案举隅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18-05-11


承气汤及其类方首见于《伤寒论》,历代医家将其加减化裁,不仅创制了五承气汤等著名方剂,且拓展了中医“下法”的使用。


晃恩祥教授在治疗中医肺系病和相关急症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其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临床应用承气汤及其变方治疗肺系病和急症疗效显著。以往该类方常局限于腹满不通或便秘等症状,但晃教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探索性将该类方药使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1.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部感染

 

患者,男,56岁,2012年11月9日初诊,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病史5年,此次因受凉后出现咳嗽加重,黄痰难出,气喘胸憋,夜晚不能平卧,动则喘甚,不思饮食,腹胀如鼓,大便七日未解。舌红,苔黄、少津,脉弦。


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中医诊断:肺胀。


晃教授辨证为肺气失宣,痰浊内阻,腑实内结,治以宣肺平喘、止咳化痰、泻下通便。


方药组成:紫苑15g,杏仁10g,枇把叶10g,瓜萎30g,鱼腥草30g,橘红10g,牛蒡子10g,炙麻黄5g,石膏15g(先煎),苏子10g,莱菔子10g,生大黄10g(后下),玄明粉3g(冲服),甘草10g。5剂,日1剂,水煎取400mL,分2次口服。


嘱患者大便通则大黄减至3g或停服,玄明粉停服。5日后复诊,患者咳嗽明显减轻,喘憋缓解,腹胀减轻,服药后大便己通,大便每日1行。


按语

中医学认为,肺经与大肠经相表里正因肺与大肠相表里,若大肠之气机通畅则利于肺的肃降,对于肺生理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案治疗在化痰平喘基础上配合泻下通便,方以止咳化痰宣肺平喘药为主,辅以调胃承气汤(生大黄玄明粉甘草)缓下热结,正是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基础。既有调胃承气汤之意,又不用枳、朴者,以其不作痞满,恐伤上焦虚无氤氲之元气。


《医宗金鉴》曰:“三承气汤之立名,而曰调胃者,则有调和承顺胃气之义,非若大小专攻下也”《内经》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火淫于内,治以苦寒。”君大黄之苦寒,臣芒硝之咸寒二味并举,攻热泻火之力备矣;更佐甘草之缓,调停于大黄、芒硝之间,又少少温服之,使其力不峻,则不能速下而和也。本例又合宣白承气汤之意,“喘促不宁,痰涎壅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宣白承气汤主之”,方中“以杏仁、石膏宣肺气之痹,以大黄逐胃肠之结,此脏腑合治法也”,是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具体应用。


2.不完全肠梗阻

 

患者,男,62岁,2011年3月22日初诊,患者结肠癌术后3年,因大便不利12天来诊。患者1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满,继则大便不利,排便困难,大便呈羊屎状,每日解1 ~2个小球,肮腹胀满日渐明显,排气少,夜间腹中胀痛明显,伴恶心。舌红,苔黄略腻,脉弦。


西医诊断:不完全性肠梗阻;中医诊断:便秘,腹中燥结、气滞血瘀证,治以攻下通便、理气活血,佐以润肠。


方药组成:厚朴10g,枳实10g,大黄8g(后下),元明粉3g(分冲),丹参10g,大腹皮10g,木香10g,香附10g,元胡10 g,当归10g,火麻仁30g 。3剂,日1剂,水煎取400mL,分多次频服,中病即止。

 

服药3剂后腹部胀满有缓解,呢逆,可进食100g,排气少,大便每日2~3次,排便量增多,成形,夜间腹部胀痛缓解。舌红、苔白略腻,脉弦。仍以泄热通便,健脾理气化湿之法。


方药组成:厚朴10g,枳实10g,大黄5g(后下),木香10g,香附10g,元胡10g,白芍10g,大腹皮10g,薏苡仁30g,砂仁10g,陈皮10g,火麻仁30g。7剂,日1剂,水煎取400mL,分2次口服。三诊时腹部胀满己明显缓解,呢逆减,有时左上腹痛,每天进食150~200g,夜间腹部无不适,排气较前增加,大便每日1~2次。



按语

大承气汤临床应用虽以“痞、满、燥、实”四症为主,但不能拘泥于此,临床所见并非典型病例。此患者,便结己10余天,不急下攻其实,恐生他变,使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难以奏效,故以大承气汤(厚朴枳实大黄元明粉)峻下热结,佐以理气活血之品理气除胀止痛,兼润肠通便。


但患者非典型大承气汤证,因而在应用中取其方义,在药量上加以调整,使攻之而不峻烈,并详察病情,详审病机,兼顾病证形成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如气滞、血瘀、血虚、肠道失养等。


如《伤寒论》中所说“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首方取效,守方恐伤其正,故转而以小承气汤,轻下热结,佐以健脾理气化湿,润肠通便之品,去其燥屎,仍取大黄泻下热结治其标,但用量减少,并非拘于原方之意,而气滞乃标本并见之证,故增大理气之厚朴、枳实用量。


晃教授推崇张仲景承气汤与麻仁丸,认为二方对应之证契合腹、满、燥、实,同时有枳实、厚朴等药增强了行气之用,可提高胃肠道平滑肌的兴奋性,改善和消除肠道麻痹瘀滞状态,增强胃肠蠕动。以大黄泻下荡积,活血祛瘀通下,为主药;番泻叶、芦荟、决明子等大都同于大黄;对于芒硝,晃老因元明粉缓而仍具软坚作用,能吸收肠中水分使燥硬之便软化而常用之,用量可视病情轻重而加减。


关于三承气,晃教授认为大承气药力重也,但方中大黄、芒硝使用能影响其作用之强弱,理气药厚朴、枳实亦十分重要;调胃承气方中芒硝、大黄、甘草重点在于便结、实证;而火麻仁润肠滑肠作用明显,适用于老年肠燥便结、习惯性便秘等,其中亦有大黄、麻仁、杏仁、枳、朴等,增加润肠作用,改通下为润下。


参考文献:屈毓敏,王辛秋.晁恩祥应用承气汤及其类方临床医案举隅[J].北京中医药,2014,33(08):632-63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