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苦再难,也请把孩子带在身边

 清牛居 2018-05-11




“当你受苦,当你付出,当你承担,当你流血而背着沉重的十架前进的时候,爱之玫瑰却在其上芬芳吐出。好像安徒生童话《野天鹅》中的最后一幕。忽然想到,母亲生产时的苦痛和随之而来的喜悦欢欣,多么像这爱的缩影。”

——佚名


前几天,在广州的城市分享会上,有个爸爸的提问,让我印象非常深刻。


他问:“暖暖妈,因为个人的很多原因,我们没法继续带着孩子在广州打拼,可能得把孩子送回老家,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


我想了一会儿,还是给了这个爸爸一些建议。


但今天,我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想先给大家讲几个故事。



1975年,爸爸跟珍熙说,今天爸爸要带你去旅行。


这是珍熙最开心的一天。爸爸给她买了漂亮的衣服和美味的蛋糕,路好长好远,珍熙坐在自行车的后座,靠在爸爸的背上,期盼着旅行地点的到达。


然而,她永远都不会想到,爸爸带她旅行的终点,是一家孤儿院。


珍熙到了孤儿院,爸爸说,你等爸爸一下,爸爸出去一趟。


可是,爸爸再也没有回来。



那年,珍熙九岁。


在和心理医生的谈话中,珍熙说,爸爸又给她找了一个新妈妈,新妈妈又生了一个小孩,她在帮助照顾小婴儿的时候,小婴儿的腿被安全别针刺伤了,新妈妈觉得是珍熙想杀死小婴儿,所以非常愤怒。珍熙觉得这个是爸爸送她过来的原因。



珍熙在这座孤儿院里,小心翼翼地成长着。在偶然收养的小鸟不幸死掉和最亲密的朋友被收养之后,珍熙在孤儿院里唯一的精神安慰也没有了。


于是她请求院长去她家找到爸爸并说服爸爸来接她。


但她没有等到,因为家人早已搬家,她一直在心里牢记的地址,再也回不去了。



绝望的珍熙跑到埋掉小鸟的土堆旁,费劲力气挖出一个土坑,自己躺了进去。当泥土覆盖了她的眼睛,她的天空完全暗下来……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旅行者》。讲述的是电影导演童年的经历。

 

看到网上的影评,其中有人说,如果珍熙的妈妈知道女儿九岁时就被狠心的父亲送进了孤儿院,她一定会后悔当初没有带她一起离开。


珍熙等不到爸爸,也盼不到妈妈,她就像那只已经死去的小鸟,暴雨中看不到希望。


她的成长,背负了本不应该存在的苦痛,是日后任何温暖都无法弥补的。


如果有那么一天,作为一个妈妈,必须要承担婚姻的失败,或者温饱线上的挣扎,请一定一定尽全力,把孩子带在身边。为,妈妈的怀抱,是最安全的堡垒,是最温暖的记忆。


因为你将咬牙前行,黑暗总会过去。



昨天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特别戳心。说的是妈妈去外地打工了,两岁的孩子看到院子里晾晒的妈妈的睡衣,以为妈妈站在那,跑过去才发现不是,哇哇大哭起来。

看后泪目。妈妈的温度和妈妈身上特有的味道,仿佛还在衣服上留存,可是妈妈却不在身边了。


一个那样小的孩子,在成长路上,即使再多的物质陪伴,都代替不了妈妈的怀抱啊。没有了妈妈的陪伴,孩子的心里该有着怎样的孤独与恐慌,甚至是深深的自卑!


可能也有人会说,落后山区的那种条件,父母出来打工,孩子跟着出来只能受罪,还不如当个留守儿童。


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妈妈就是一切。每一次的亲吻和拥抱,每一次成长的赞许和鼓励,都是那样幸福和踏实。而对于妈妈们来说,即使再辛苦,只要能每天看到孩子,陪伴ta成长的每一点,每一滴的历程都那么值得回味。孩子成长的路,只有短暂的这么几年,哪怕我们再苦再难,只要能陪伴孩子成长,怎样付出也心甘情愿。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任何坚强的理由,都源自一句话:我们是妈妈。



前段时间网上大热的街头访谈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提问者分别问了男士和女士一个问题:“离婚后你会选择房子还是孩子?”



被问到的男士,几乎都选择了房子,其中一个人还细致地问了一下是什么地段的房子。


而女士全部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孩子。


视频中,对于妈妈们而言,孩子是无价的,是亲人,是无可取代的宝贝,而对于爸爸们来说,孩子没了可以再生,房子没了再赚就困难了。


还有一个视频是姜思达采访了一位经手了400多起离婚案件的律师的片段。在这段视频里,绝大多数的家庭在面临婚姻破裂的局面时,男方往往都会重视财产的分割,女方几乎更在意孩子的抚养权。


因为绝大多数的爸爸们,永远都不能体会,妈妈们经历过的数小时宫缩的阵痛和养育时日以继夜的疲惫,开奶喂奶的焦虑以及抵抗产后抑郁的心酸。


不论条件如何,妈妈的第一选择,永远是自己的孩子。那是她这辈子最大的财富。




去年,八岁的孩子朱尔写的这首诗——《挑妈妈》,还记得吗: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觉得你特别好/想做你的孩子/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孩子带着最完满的爱和信任找寻到我,让我做他的妈妈。而我该如何回馈这样的爱?


当我们成为了妈妈,看着怀里这个柔软温暖的小孩,决心成为ta的天。那一刻,决定了妈妈这个角色,是一生的角色。


而不是仅作为一个生育者存在着。


所以,再回到这篇文章开头时候那位爸爸的问题,当时,我是这样回答他的:


“站在孩子的角度,是非常希望爸爸妈妈一直陪伴在身边的。不管物质条件怎样,爸爸妈妈能陪伴成长,是孩子世界里最无法替代的最幸福的事。


但站在家长的角度,因为每家的实际情况确实不同,如果真的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那也请尽量高频率地,比如半个月或者一个月回家跟孩子有几天实质性的陪伴。如果对孩子做出承诺,也一定一定要做到。”


因为,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那样一个小小的人儿,在我们承诺回家看他的那一天,一直竖着耳朵听敲门声的那种心焦,和盼了一天始终见不到我们时无法平复的失望。


所以,无论再苦再难,也请你把孩子带在身边,陪伴他成长,让他时刻感受到你的爱,与你分享他的喜悦和伤心。

 

而现实的残酷下,拼尽全力也无法时刻陪伴孩子,也请蹲下来,认真地告诉孩子,你只是换一种方式,继续爱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