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知识:镜头为何十年不降价?你知道是怎么做的吗

 红翡綠翠 2018-05-11

最近有人问村长,怎么镜头10年还一个价?相机机身跌价快,淘汰快。镜头更新慢,价格一直不变化。在器材发烧友中,大多数钟爱收藏镜头。因为镜头很保值,有的镜头甚至比黄金还保值。为何镜头这么保值?今天我们就来揭秘镜头的生产过程。


厉害了我的佳能!

最近,著名小道消息网站canonwatch最近出了一篇文章,讲得是日本宇都宫工厂如何制造出佳能红圈镜头的。这篇文章在国外没有引起关注,倒是国内很多粉丝非常感兴趣。红圈L头怎么牛逼呢?总计了十条。 


1. 精细化生产全覆盖;
2. 专家牛逼到用耳朵就能听出残次品;
3. 镜片抛光工具中有钻石成分;
4. 非球面镜片采用熔化玻璃制成;
5. 工厂到处都可以看到智能机器人;
6. 镜片抛光机能够自动校正;
7. 镜头的精准度要求极高;
8. 最难做的是大炮,100-400mm f / 4.5-5.6L IS II USM组装耗时比EF 16-35mm f /2.8L III USM4倍,贵是有贵的道理;
9. 创新从未停息;
10. 佳能镜头如果放在地上,可以覆盖半个地球。

厉害了我的佳能!其实,别家也不差。


副厂镜头也这么牛

和电子产品不同,镜头对于工艺的要求极高,而且玻璃材料的开发、镀膜工艺的改善、精密的微控系统,以及静密非球面加工都是保证镜头品质的必要条件。真不是有钱就可以砸出来的,更不是复制就能成功。这些年,新的相机品牌倒是出现不少,但是新的镜头品牌呢?长庚是个好例子,但它的聪明之处在于集中所有精力,选择从某一个点突围。

很少有人知道,镜头中的镜片是怎样生产出来的。看下面这段视频告诉你。


下图是2005年的时候,适马公开的一组日本镜头工厂的照片。看得出,那个阶段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一个高度,只是工人的数量比较多。



广告



    10年后,适马的镜头工厂已经有了巨大的变化。工厂组件的生产规模让人感到震惊,每个月生产9万个镜头绝非易事。

    为了制造非球面镜头,要创造出曲面,首先就是要造出玻璃。接下来要进行平滑和抛光处理,然后就是严格的测试,工厂还要涂上涂层,减少反光、重影、闪光、色彩畸变。

      工人对组件进行检查,然后才能组装。一旦玻璃到位,工人就会在玻璃上添加电子组件。

       

镜头为何大多是工操作?

      很多镜头都是手工组装,特别是高端镜头对于手工操作部分要求非常高,机械化代替难度大,这也是镜头价格贵的原因之一。

       下面这段时间是2014年时候流出的一段佳能EF200-400mm f/4L IS USM的组装流程。没有最复杂,只有更复杂。


 

 下面这段是2015年富士公布的“富士龙”镜头生产流程。工作环境已经有了极大的变化。


目前发展的趋势是用机器人替代部分人,佳能在这方面的确走在前面。

曾经有个粉丝问过我一个问题,在国内生产的、泰国生产的、日本生产的镜头真的有区别吗?难道设备不一样?本质上没有区别,只是日本厂商习惯将高端产品线放在本土,致力于垂直整合自己的制造系统,从而以最低成本让质量达到最高程度。

最后回答镜头为何比较保值,抛开材料不谈(尤其高端使用的材料,比如萤石、超低色散ED玻璃之类的),最重要是,设计难度高,门槛高,不好山寨。关于镜头的光学镜头专利,几乎都是日本的,垄断行业价格自然高。另外镜头属于精密仪器,零部件的精度以0.01mm计算,不像其他产品,依葫芦画瓢就能山寨。看完前面的介绍就知道,这些技术难度的门槛了。


平常出去拍照,带的装备太多

拍照效率会大大下降

实践证明,往往一机一镜出片率最高

如果你想轻装上阵,你还需要一根肩带

细节展示,做工优良

只需要将快装板连接上相机即可

拆装都非常方便

一根改变你拍照方式的好肩带

59.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