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抖音毁掉的年轻人

 富书 2020-06-20

我跟上千个女人聊过婚姻:给已婚男人的十个无价忠告

中国父母正在用焦虑废掉下一代

一个人的精力往往是有限的,这些快餐化的信息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剥夺了我们应当在自己领域上深耕的时间。

作者:筱茧(富书签约作者),转载请加微信:fushunamei 

富书主播:安然

主播荔枝号:安然在1993(FM989474)

01

抖音真的有“毒”。

我一个大热剧都会等着全集结束后才看的滞后者,偶然看了下抖音,想着随便刷两条看,结果一刷就几个小时,完全不能自拔。

现在一天到晚就只想,去重庆坐轻轨,去西安摔个碗,去郑州喝占卜奶茶,去调戏土耳其冰淇淋小哥…

还有一款“戏精太阳花”,魔性舞姿和60多首乐曲,没有她怎么治愈我平淡的生活…

正如赫胥黎所说:人终究会毁于他们所热爱的东西。

从学生党,到上班族,国人悄然间都对这短视频里的世界成了瘾。

人们乐此不疲地分享、集赞、模仿,端着手机一天到晚莫名其妙傻笑,很开心没错,但是然后呢?

管理学里有这样一个著名的“瓜子理论”:就是人当开始嗑瓜子,就不会停,直到嗑出一堆瓜子壳,这个过程你会很享受,但是除了浪费时间,长胖,其实一点用都没有。

玩手机、刷抖音就是会让人沉溺在娱乐消遣里,而忽略了生活中更重要的东西,甚至还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

前不久,陕西一位14岁女孩,半夜在被窝里拿着从同学处借来的手机玩游戏,不料被醒来的弟弟发现。

因为担心弟弟向父母告状,女孩竟然残忍将亲弟弟杀死。

还有一个中学生眼镜店内暴打母亲,只因妈妈递单据的时候挡了一下他的手机屏幕。

成年人也中毒不浅,一男子看短视频上很火的挖奔驰车车标的视频而得到“启发”,跑到路边挖别人的车标,边挖边录,最后被警察拘捕,面临刑事处罚。

武汉一位爸爸发现一个与孩子互动的翻跟头视频很有意思,便和女儿挑战。

结果父亲在抓住女儿向上翻转180度时不幸失手,孩子头部先着地,致脊髓严重受损,上半身已经无法行动。

互联网时代,想毁掉一个人,给他一部手机就够了。

当然还有更奇葩的人物出现在短视频中:“02年的小孕妈”、“产后4个月全网最小二胎妈妈”,未成年脱衣露体直播…

短视频其实杀不死微博,也杀不死微信公众号,它能杀死的,只有你和你的时间。

很多人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影响睡眠质量,耽误工作和学习…

于是出于舆论等原因,反沉迷系统上线。

然而,这个措施背后,隐藏着一个细思极恐的事实:

分配自身注意力和精力的主动权,已经慢慢脱离了我们自己的手中,转移到了强制执行的电脑程序中。

在各种心理学、行为经济学、认知神经科学等理论指导下,用最前沿的科技,最详尽的数据,通过声、光、交互、反馈等全方位途径,精心打造出的手机软件。

手机无非就是为了创造一个虚拟空间,来消磨你的时间,而你真的无法控制你自己了。

玩手机虽有短暂的快乐,但大脑长期被这种“高刺激阈值”环境包围,这种快乐只会让人变得越来越肤浅,甚至会退化。

更重要的是,所有沉溺在手机娱乐消遣里的人,都忽略了现实生活中更重要的东西。

02

手机操控下的现代人,无法长时间地集中精神,缺少对某个问题深入持久的了解和思考,这已然成了新时代“通病”。

虽然很多年轻人沉迷于手机,但另一方面,他们也想改变这种局面。

很难吗?

其实,要走出这种状况也很容易,就是放下手机。

朋友小莫,一个朋友圈重度用户,每天必发状态,巴不得所有人都知道她今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看了本书想到了什么。

新加完朋友就会很担心,大家都不熟,如果对方来看朋友圈发现了自己的小秘密怎么办?

一天看微信数十次,是那种连起夜尿尿都会打开微信刷一会儿的人。

发条朋友圈需要斟酌一两个小时,选图P图,文字一遍遍改,发出去后还要花时间去看点赞和评论。

有时候忘记分组可见,发张出去吃饭的图,领导会教育她不要总想着玩忘记业务学习;

家长会教育她要还房贷节俭一点,还要害怕楼下那么多外卖店的老板们,看到自己的背叛,像是被捉奸的感觉一样;

设置分组可见了吧,聚会的时候互加微信,新朋友翻朋友圈,一交流,老朋友们发现自己被屏蔽,被当面揭穿好尴尬。

于是,前段时间小莫终于下决心关闭朋友圈了。

第一天,她看不了朋友圈,就打开看一看,搜一搜,共计打开了二十七次,按照每次五分钟算,她浪费掉起码两个小时时间。

第二天,小莫的肌肉反射明显较之前减轻了一点,一天只打开了不到十次微信,除了两个闺蜜,大部分的人也没意识到她的失踪。

第三天,她忍不住点开朋友圈,看到熟悉的内容:代购的、晒娃的、旅行的、结婚的,毫无新意,一切如常,她悻悻离开。

打开朋友圈看起来是一个成本很小的动作,然而日积月累之下你将会发现,你人生里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毫无意义的人和事占据。

离开之后,那些给别人的生活的围观时间转换到了观察自己身上,才发现,空守一大堆非必要的社交关系太蠢了。

怀念以前车马很远,书信很慢的日子,人们在等待的过程中自然拉长了情愫的积蓄,才酝酿出了最深沉的情感。

社交网络虽然缩短了空间的距离,却难再有那种沉甸甸的真情实感。

停用朋友圈的这4个月,小莫看了32部电影和11本书,有了更多时间思考后,她连带着把那些娱乐软件也卸载了。

必须承认,这些东西刚看的时候是很有趣,但是刷累了,关上手机屏幕后,迎接你的就是空虚。

当你抽身出来再回头审视才发觉,那些无脑跟风的段子、毫无技术含量的舞蹈、机械性地逗猫逗狗…

其实这些真的挺无聊的,而在认知的舒适区里乐不思蜀,也真挺可怕的。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到:

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一个人的精力往往是有限的,这些快餐化的信息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剥夺了我们应当在自己领域上深耕的时间。

03 

手机必然弊端很多,但工具本无罪,使用工具的方式决定了它的作用。

诚然,手机软件巧妙的沉浸式体验让他们被称为“精神鸦片”,但是这些并不能成为我们放任自我的理由。

说到底,这类软件就是利用了我们逃避生活压力的心理。

人们更愿意在多彩迷人的短视频中忘掉现实的麻烦,但离开手机之后,现实问题并没有被解决。

反而只有选择从手机软件中断舍离的人,才能拥有略微严肃但却饱满的日常生活以及人际关系。

各种社交软件的本义本就是“离你喜欢的人更近一些”,可是更多情况下,它却把我们从无话不说推向无话可说。

我大一的时候,那会儿人人网还没死,大家靠着并不发达的网络去展示自己的生活,但更多的时候是线下交流。

我曾经和我最好的朋友大吵一场,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双方陷入了冷战状态,谁也不搭理谁。

小孩子吵架,转脸就能没心没肺地一起玩耍,但大人吵架,心里就多了很多隔阂。

后来我借着晚饭的时间,问他要不要出去喝酒。

这是我们都知道的共同活动,吵架之前我们经常一起喝酒,两人心情好就一起侃大山,一个人有心事了可以静静地不说话。

他答应了,然后问我酒后有没有下半场,要不要去唱个歌。

那一刻我知道,他也原谅我了。

现在呢?

好朋友吵架要比恋人吵架更纠结,吵完一定要在朋友圈暗戳戳地发些暧昧不清的图和话,让共同好友站个队,一来二去,让本来就不好修补的关系雪上加霜。

大数据时代,优质劣质讯息翻涌不息,碎片化讯息哗哗而来,朋友圈如是,微博如是,所有的互联网社交都如是。

被冲淡不仅仅是专注力,更有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

日本著名的企业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在他的书中描述:

时下年轻人只关心自己半径三公尺以内的事情,在网络上无话不谈,在现实生活中却是十足低情商和低智商…

是的,好多人变成了点赞党、索赞党,但真实生活没有因此美好半分。

关了这些应用,一切照旧,真见了面,谁也不会因为你日夜的点赞多给你一个笑脸,而你失去的是去和真正朋友相处的时间。

其实多少个赞,都抵不过现实中的拥抱、牵手,和朋友、家长面对面畅谈5分钟比网聊两小时都带劲,那种环绕在耳旁最爽朗的笑声才更加明媚动人。

据《2014年国民家庭亲子关系报告》:

父母与孩子共处时,经常看手机的父母占17.8%,偶尔看的占51.8%。《北京晨报》刊文说南京几名小学生呼吁爸爸妈妈:“放下手机,抱抱我吧!”

请放下手机,抱抱球,抱抱书,“抱抱我”。

作者简介:筱茧,富书签约作者,90后,本职在大裤衩搬砖,业余公号狗,2018想成为一个有写作力的斜杠青年,做个有趣有料有格调的人,给你解气解闷解乏,简书@筱茧_, 微博@筱茧。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