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懂石门颂,才算读懂中国书法

 红尘里的一颗心 2018-05-11

一起学,有奖学,聪明学

专业学书法,中书汇最好


·《石门颂》原石(局部)

前两篇文章阐述了《石门颂》的来历和深度学习的方法。而事实上一直有个疑问萦绕在初学者的心头

——这么破破烂烂,歪歪斜斜的字,我真看不出好在哪!



1

1

1

《石门颂》的美,需要凝视


光滑、整齐、对称、一目了然,是一种美,比如《峄山碑》。

还有一种美,需要凝视,需要时间,需要阅历,需要想象,它的呈现是有层次的,是逐步展开的,是对审美者的知识、智慧、学养、审美能力的一种“挑逗”。《石门颂》的美就是这样的方式。


从形式感的类型看,《石门颂》恣肆、纵逸,可以叫“壮观”、“雄肆”、“豁达”,而不是“秀逸”、“规整”、“内敛”,不衫不履的造型之下蕴含内力,一往无前的推进之中却艰涩难行,这种内在的张力,赋予了《石门颂》高度的艺术价值。

·《峄山碑》与《石门颂》字对比



1

2

1

《石门颂》的独特——拒绝程式化


·左边是《石门颂》当中的一个“明”字,右边是《乙瑛碑》


这两个字的结构看起来是基本差不多的。但继续往下来:

·第一个是《石门颂》当中另外一个“明”字,看起来身材“宽敞”了许多,显得有了点拙劲,这还不算完,右侧这个的结构更加奇特,直接处理成了梯形


·上面三个字为《尹宙碑》选字,下面三个字,为《石门颂》选字


庙堂隶书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过于程式化,同样是相同的字,《石门颂》的处理方式就灵活许多。即使是相同的字,也是有不同的形态,这是其它庙堂隶书所不具有的“优点”。

·上图中的左侧两个“其”都是选自《石门颂》当中,右侧两个“其”分别选自《朝侯小子残碑》和《张迁碑》


可以看出,《石门颂》的结构,不单纯是一种表现形式,而是多种不同审美要素的完美契合,它用几近单一的线条表达方式,融合了如此之多的结构形式。一幅作品中包含了稳定,灵动,飞扬,跳跃等多种审美因素,但又丝毫不显得蛮拧,这就是《石门颂》艺术高度,能够欣赏《石门颂》的美,你的审美也逐渐踏入了“艺术”的大门。



1

3

1

写《石门颂》到底有什么好处


《石门颂》可以写很久,甚至写一辈子。


首先,突破了格子。虽然还是一个个方字,但是很多笔画出格,而且,字的大大小小不那么一致了,也不是一个个很正,而是偃仰顾盼,相迎相背,字与字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联络,生动活泼,相映成趣。如果说《峄山碑》像一列列大秦军人,那么,《石门颂》就真的像一撮撮美国大兵了,看上去没什么纪律,但实际上,魂是在的,很协调很默契。能让我们的书法“活起来”。


其次,很多单字的构型,产生了势。秦篆,更多体现了静态的形,理性的间隔与对称,而《石门颂》则处处体现了动态的“势”,这个“势”,让每个字都活了起来,几乎没有对称一说,即使有的字是轴对称,但是书写者似乎就是要故意打破这种对称。

·左右就是那么不一样,哪怕是一点点不同,也要不同,更别说两个字的相同偏旁了


1

4

1

最后说说令人迷茫的“金石气”


除了这些外形上的特点,《石门颂》还有一种特别值得注重的美感,需要慢慢的体会,仔细的回味,这种美叫做“金石气”。

所谓“金石气”,就是指依托金石材料固有的质感,加上铸刻等技术和工艺,再辅以自然的风化、剥蚀,以及拓工打墨的轻重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所综合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美,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审美趣味。


潘天寿说:“石鼓、钟鼎、汉魏碑刻,有一种雄浑古朴之感,此即所谓‘金石味’。古人粗豪朴厚,作文写字,自有一股雄悍之气。然此种‘金石味’也与制作过程、与时间的磨损有关。金文的朴茂与浇铸有关,魏碑的刚劲与刀刻有关,石鼓、汉隶,斑驳风蚀,苍古之气益醇。这些艺术品,在当时刚刚创作出来的时候,自然是已经很好,而在千百年以后的现在看来,则往往更好。”


他明确指出了浇铸、刀刻和斑驳风蚀对形成金石文字特有的审美趣味的重要作用。另外,拓工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因为我们所获得的“金石”美感大多从拓本中获得,拓工的轻重,精细程度,墨的质量,都会影响到最终效果。


这种美是具有“时空性”的,是时间和环境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不可复制的美。这里的时间,不单单指东汉到现代近两千年的时间段,更有东汉建和二年(《石门颂》刻制年代,公元148年)和2017年这跨越了近一千九百年的两个时间点的差异。审美方式出现了差异,环境更发生了差异,感叹于沧桑巨变、醉心于先贤遗风,当我们沉浸于这样的精神活动,中国书法的审美力量才真正被撬动。

·商周铭文、秦《石鼓文》,北魏《张梦龙》、唐《麻姑仙坛记》等等经典书法作品,细心的感受,都确实具有所谓的“金石气”


中国书法,是一种文化认同的线索,我们每个临习古帖的学书者,一旦抓住了这条线索,就真的可能达到“安身立命”的高级境界,这种境界,在当今社会是弥足珍贵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