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四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两次消亡?

 斯郎曲培卓拥 2018-05-12

最早的蜀地文明,是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所展现的文明,是一种与华夏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传承,这才是蜀地最早的文明。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证实了在5000年前,蜀地确有一种与中原地区大相径庭的文明,与华夏文明并行于世。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率领大军攻灭古蜀国,古蜀国文明彻底的中断了。这是最早关于古代蜀国的记载,古代蜀国也一直发扬着巫文化,在以后的历史中也能见到西南一片如隐若现的巫术。

李白的《蜀道难》中就曾写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自古以来,四川就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名声,号称是土地肥沃、易守难攻的“天府之国”。从军事上看,只要拿下三陕汉中,牢牢控制进入关中的通道,巴蜀之地进可以取天下,退可以保基业。公元1123年,蒙古发起了消灭南宋的战争,到1279年南宋灭亡的57年间,蒙古人在四川遭遇了空前激烈的抵抗,这个以屠城闻名,令欧洲闻风丧胆的强大帝国曾经三次攻下成都。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杀成都居民。千年古城只落得民无噍类,城中遗骸达到惊人的140万!最近有学者从宋史、元史和明史提供的数字统计,四川被蒙古人屠杀后,人口由1300万减少到60万。这就是四川的第一次消亡,一个无论文化还是农业都昌盛无比的地区就这样变成了人间炼狱,尸骨堆积成山、城市村庄变为废墟、农田荒废成牧场。但古蜀文明有着极强的再生复原能力,经历了蒙古的屠杀之后,四川又回到了历史上“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时代。

为什么说四川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两次消亡?

第二次是明末清张献中的屠川事件。17世纪中叶,乱世枭雄张献忠盯上四川,明史上称屠杀60多万,其中贡生4万。600多万人的四川,“十不存一” ,彻底摧毁了四川的文化与生产力。自张献忠进四川到清兵占领四川都是两次兵灾。四川从地域上说,有两个人口密集区域,一是成都平原,二是涪江流域丘陵地区。均不是能够躲避兵灾的地方,因此川北川南山区应该有不少避祸的川人后裔。在到清朝移民政策湖广填四川时统计有扩大,有些原川人后裔为了享受开荒拓土的政策隐瞒了川人身份在偏僻的地方躲起来,开始一个家族新的繁衍。在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有的地区相互相距较远却依然说四川话,就已经证明这些人都是从四川迁移出去的,而且这些省份在其省内口音都很杂乱,而四川话相对来说是很统一的。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川人或其后裔又从这些地区迁回四川,形成了所谓的“填川”

这之后的两次屠川,只是消灭了大量的人口,而文化传承始终没有再次灭绝。现在的四川依然是人口大省,依然富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