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经典《恒先》:心气相生,大道虚静,无为而无所不为!

 昵称pORw2 2018-05-12

《恒先》

恒先无,有朴、静、虚:朴,大朴;静,大静;虚,大虚。自厌,不自忍,或作。有或焉有气,有气焉有有,有有焉有始,有始焉有往。者(昔)未有天地,未有作行,出生虚静,为一若寂,梦梦静同,而未或明,未或滋生。气是自生,恒莫生气,气是自生自作。恒、气之生,不独有与也。或,恒焉,生或者同焉。

昏昏不宁,求其所生:异生异,畏生畏,韦生非,非生韦,依生依。求欲自复,复生之生行。浊气生地,清气生天。气信神哉!云云相生,信盈天地,同出而异生,因生其所欲。业业天地,纷纷而多采物。先者有善,有治无乱;有人焉有不善,乱出于人。先有中,焉有外;先有小,焉有大;先有柔,焉有刚;先有圆,焉有方;先有晦,焉有明;先有短,焉有长。

道家经典《恒先》:心气相生,大道虚静,无为而无所不为!

天道既载,唯一以犹一,唯复以犹复。恒、气之生,因复其所欲。明明天行,唯复以不法。智既而亡思不天。有出于或,生出于有,音出于生,言出于音,名出于言,事出于名。或非或,无谓或;有非有,无谓有;生非生,无谓生;音非音,无谓音;言非言,无谓言;名非名,无谓名;事非事,无谓事。恙宜利主,采物出于作。作焉有事,不作无事。与天之事,自作为事,甬以不可赓也。

凡言名,先者有疑,妄言之,后者学比焉。举天下之名虚属,习以不可改也。举天下之作,强者果天下之大作,其冥尨不自若。作甬有果与不果?两者不法。举天下之为也,无夜也,无与也,而能自为也。举天下之生同也,其事无不复。天下之作也,无许恒,无非其所。举天下之作也,无不得其恒而果述,甬或得之?甬或失之?举天下之名无有法者,与天下之明王、明君、明士,甬有求而不虑?

道家经典《恒先》:心气相生,大道虚静,无为而无所不为!

《恒先》是1994年发现的上博简中的一篇古佚书,因第3简简背写有'恒先'之标题,故名。其文字内容具有鲜明的道家色彩。《恒先》是一篇首尾完整的战国道家古佚书,最早由李零教授整理,现存于上海博物馆,因第3简简背写有'恒先'之标题,故名。是一篇勾勒宇宙生成序列的道家唯物哲学名篇 。

《恒先》共13简,510字,完简长39.5厘米。三道编绳,书体和《周易》相同,当为同一人所书。第三简背有篇题'恒先'两字,故名。和上博简其他竹书对比,《恒先》保存基本完整,没有缺简,没有残断,字迹也十分清晰,不需要做太多增补、推测,保障了文本的可信性,有利于进一步的研究。

道家经典《恒先》:心气相生,大道虚静,无为而无所不为!

《恒先》具有明显的道家思想倾向,但其倾向和《老子》、《庄子》、《鹖冠子》、《淮南子》、《文子》、《列子》、《黄帝四经. 道原》、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既相关又不同,为早期道家思想研究提供了珍贵材料。绝大多数学者认为,《恒先》的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上半部分主要论述宇宙生成论,下半部分主要论述政治哲学,同时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对应关系,即上半部分的宇宙生成论是下半部分政治哲学的根据。而在这两部分内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恒先》'自生自作'的观点,它通过论述宇宙生成论中的'自生',最后导出'自为'之政治哲学的合理性。

如果把视野扩展到与'自生'相关的各种表现方法,扩展到'自然'的问题,那就可以发现,'自生'决非孤立的现象,相当多具有道家倾向的文献,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全方位地、极其详尽地讨论过和'自生'、'自为'、'自化'等相关的问题。从生成论角度讲,'自生'指的是包括人在内的万物并不是被故意'生'出来的。从政治论角度讲,'自生'指的是包括人在内的万物必然'自为',所以最高的政治一定是'无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