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气学源流答后台读者问

 为什么73 2018-05-12

看了大家的留言,那我在补充一下关于气之源流。


从能够看到的文献记载中,就会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


中医讲究精气神三者,但却看不到医书里讲精神气神。同时,这中间又有一个时代差异。


在战国以前,文献记录是没有关于练气、养气的方法。

从战国到明代,文献记录基本只记载、关注养气,练气方法。

从明代到今,文献记录基本都只关注具体技术。


如果把时代统一起来,就会发现这个就是精气神之演变规律。


一、战国以前


在战国以前文献中,是看不到练气、养气方法,那时的文献主要讲的是如何炼神。


战国时期出现的《素问》,提到了形与神俱便是最好的明证。


那战国以前的中医,按照现代划分他们不练气,而炼神,用的是什么方法?


这个方法主要记录在《尚书》、《礼记》、《春秋》之中。


《尚书》中提到了十六字心法,即: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二、战国到汉唐


到战国时期,由于炼神之术太难,且官学流落民间,为了恢复官学,便将炼神之术进行细分,也就是现代所讲炼气。


此时各家学说流行,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内经》中具有炼气痕迹、炼神痕迹。


炼气痕迹是“服天气而通神明”,炼神痕迹是“四气调神”。


但一到具体方法,似乎失传了。


其实并没有失传,但并没有保留在医书里。


在《孟子 尽心》篇,讲:“吾善养浩然之气”(其原文就介绍了具体方法),若一个人养成了这种气,病气算啥?


《鬼谷子 本经阴符七术》讲的就是如何修炼精气神,主要是炼神之术。举个通俗例子,你看外科医生很少有病气,为何?因为精神力非常的凝聚。


又如《管子 心术》篇,《庄子 人间世》中都有很多神气同修之术。(当时的诸子百家中都有记载)


到了南北朝时期,神气双炼之术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太难,这时就出现了具体可执行、可操作的方法。具体见《养性延命录》。


所以从南北朝以后,因为具体方法流行,所以到了南北朝以后中医才开始蓬勃发展。(《伤寒论》流行是在宋代以后)


三、隋唐到宋


具体方法流行以后,将炼气方法融合进入医学之中,就不得不说到孙思邈。


如果我们仔细去翻看孙真人的书,就会发现里面有很多炼气方法,不过这些炼气方法非常散乱且不成体系。


不过任何事都有好有坏,炼气融合进了医学之中以后,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因素,也就是大家熟悉的病气。所以从孙真人之后,符咒才才出现在中医明面上。


如果大家去翻孙真人以前的医书,是看不到多少符咒治病记录,基本从孙真人以后,医书基本都有符咒记载,据说现在都做成了生意。


有次,我跟一个朋友请教画符的事,他说符咒就是一种精神力,不过现在真懂精神力修持的人太少了。


因此,如果一个中医,走的是战国以前炼神术,病气对他来说属于可有可无的存在,现实中有些人又恰好冥冥之中符合炼神之术。


四、宋到明清


到了宋代、金元时期,也就是简化版的战国,这时候出现了才开始出现具体功法。


仔细去翻阅历史就会发现,功夫的具体修持成为专门学问,就是从宋代开始。

我们现代所熟悉的道家功夫也好,佛门功法也好,都是从宋代开始的,以前大家都炼神来着,谁没事去打坐,至少不会在明显上出现。


宋代大儒朱熹的书中,就有专门的炼气法,配合正心诚意来做。而当时的文人们也有各自的炼气法,所以当时优秀中医都是有炼气,同时配合炼神来完成,那时中医都号称儒医。


也因此,那时的人都能正心诚意,也自然不会受到所谓病气影响。


所以仔细追溯的话,就会发现现代所谓打坐、站桩、气功、道家功夫等,都是宋代及以后的产物,至于宋代以前,都不带打坐的,你能找到宋代以前打坐的书?


所以,金元时期医家著作中,常常会介绍一些打坐方法,也就是受到当时时代影响。


五、明清到今


明朝中叶,道藏编辑,里面收录了各种典籍、功法、医学著作,自从以后,练气都是要配合动作来进行,而且重心是在身体上的折腾。比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素医按:


古代修炼有精气神三道,战国以前以炼神为主,战国到明是以气为主,明到今是以精为主。以精气修持,容易受到病气影响,而对于炼神这来说病气可有可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