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鸿茅药酒被判处方药,难道从此中药都要开处方?

 晓峰书阁 2018-05-12

打开百度,查看关于“鸿茅药酒”的词条,可以看到这样的显示:“鸿茅药酒为甲类非处方药品,其药品标准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四册,处方含有67味药味,规格为每瓶装250ml和500ml,功能主治为:祛风除湿,补气通络,舒筋活血,健脾温肾。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脾胃虚寒,肾亏腰酸以及妇女气虚血亏。”

鸿茅药酒,曾一度是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们最喜爱的保健药酒,也一度是孝敬长辈们的最佳礼品选择。

如果鸿茅药酒被判处方药,难道从此中药都要开处方?

截至今天,关于鸿茅药酒从“包治百病、广告铺天盖地”到“争议纷纷,批评甚嚣尘上”的事件,已经持续发酵半年。今年4月下旬,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其官网上发布消息称,已组织专家对鸿茅药酒由非处方药转化为处方药进行论证,并责成内蒙古自治区食药监局对鸿茅药酒的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情况作出解释。

至此,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对以下论证结果的期待:鸿茅药酒最终将被重新划归为处方药类还是非处方药类。

根据原食药监总局网站的发文,鸿茅药酒的批准文号是“国药准字Z”打头,即“中成药”,并且可以检索到关于鸿茅药酒的不良反应报告共计137例。在此,鸿茅药酒可说已明确被认定为“药”。如果最终鸿茅药酒被重新判定为处方药,那么,最终认定结果的背后所隐含的潜台词,对于老百姓而言,是不是则意味着今后所有的中成药都必须经由医生开具处方才能放心吃?

OTC,还是Rx?

早前,中国非处方药协会曾经针对3万名城市居民的用药安全知识进行过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部分城市居民对安全用药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非处方药和处方药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理解有误。其中,19%的受访者认为非处方药是“无不良反应的药”,23%的受访者认为处方药是“有不良反应的药”。有69%的受访者知道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医生处方的药”,有62%的受访者知道非处方药可以“在适应症下自行使用”。但对处方药,14%的受访者认为是“不常用的药”,有9%的受访者则认为是“绝对不安全的药”。

那么,究竟处方药和非处方药有什么区别呢?

OTC(Over The Counter)是非处方药物的英文简称。根据我国卫生部医政司的定义,非处方药指那些可以不经过医生处方,直接从药房或药店购买,并且不需要在专业医疗人员指导下即能安全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由处方药转化而来,是经过长期应用、确认有疗效,且质量表现稳定的药品。相对于OTC,Rx(Recipe x)则指那些必须凭借执业医师或医生开取的处方才能购买的药品。

相关医疗专业人士对OTC药物做了如下总结:

1. OTC药品特点:安全、有效、方便、经济。在投放市场前,已经过多年临床检验,并得到消费者广泛认可。

2. 不含有毒或成瘾成分,不易在体内蓄积,不致产生耐药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3. 对于不同使用对象,非处方药品规格不同,其说明文字通俗易懂,可在标签、说明书的指导下正确使用。

4. 在一般条件下储存即可,质量表现稳定。

5. 可以不用医生开具处方,不必在医生指导和监督下使用。

6. 患者可自行判断自身症状,并确认药物适应症,且药品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安全,起效快速。

7. 使用后一般可减轻病人的不适症状,或防止其恶化、延缓症情的发展。

我国自1996年开始提出药品分类管理,其中的非处方药大都用于多发病或常见病的自行诊治,比如感冒、咳嗽、头痛、发烧、肠胃不适等。“大病到医院,小病去药店”,这是我国普通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自我诊疗习惯。

不难看出,非处方药的分类使普通老百姓日常诊疗和用药更方便、更安全,同时也相对减少了医疗费用。但是,非处方药也并不就意味着绝对安全,如果病因不明,病情不清,或者用药后不见效且有病情加重等迹象,甚至出现皮疹、发烧、瘙痒等症状,还是需要第一时间到医院就医。

从鸿茅开始,难道从此中药都要开处方?

非处方药并不是绝对安全的代名词,非处方药也会有不良反应。

对于药物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根据国家医学科学组织委员会(CIOMS)的调研数据显示,不良反应按其发生率分为以下几类:十分常见,常见,少见,偶见,罕见,十分罕见六个级别,其发生率分别为:十分常见为大于等于10%,常见为2%到10%间,少见为1%到2%间,偶见为0.1%到1%间,罕见为0.01%到0.1间,十分罕见为小于0.01%。

另据米内网2016年中国城市零售药店终端竞争格局数据显示,鸿茅药酒2016年零售药店终端(包含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两大市场)销售额约为16.3亿元,在中成药市场上仅次于东阿阿胶。而在刚过去不久的2017年,鸿茅药酒仅就其零售规模来看就达到了至少36.44亿元。相对如此大的市场规模及使用人群,鸿茅药酒在2004年至2017年底期间被检索到的137例不良反应报告,其数字占比远远小于正常可接受范围。而其不良反应所表现出来的头晕、瘙痒、皮疹、呕吐、腹痛等程度的症状,也可归为醉酒或过敏的表现,而根据个人体质的不同,不同的人也许会对不同的食物、药物、环境等产生过敏的症状,从医学角度上看,均属于正常范畴。

如果鸿茅药酒最终被药监局认定为非处方药,那么是否意味着今后所有中药均要转为处方药,需要由医生开具处方才能购买和使用。因为:

首先,所谓“毒”,“是药三分毒”,不仅中药如此,西药亦如此。即使目前没有被发现并确认有毒的中草药,长期、大量服用也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而且中药之美,之神秘,恰在于其的配伍和炮制等。一种草药,也许本身有毒,但与另一味配伍,或经过特殊炮制后,则不仅无毒还能祛病,比如,苦杏仁生用足以致命,高温蒸煮后不但无毒,还是美味食品,比如制何首乌经过特殊加工和炮制后,其毒性也会大大降低,而可有助于祛除病邪。中医讲:“皮性”(砷)虽毒能救人,麻黄虽善能杀人。套用一位网友的留言,“用‘毒药’来评价一种经国家批准合法生产的中成药,显然是狂妄而不负责任的言论。”

其次,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西药,中药都不例外,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用药时间长短不同,用药剂量不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不良反应主要分可耐受不良反应与不可耐受不良反应。前者即用药后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对人体危害不大,无需停药,可自行消失或适当治疗后消失;后者则多与体质特殊或药物使用不当有关。

如果仅仅因为以上两点而判定鸿茅为处方药,那么东阿阿胶、京都念慈菴、健胃消食片、感冒灵颗粒等等一大批中成药恐怕都不能随便购买和使用了。因为没有一种药是绝对没有“毒性”,绝对不会产生不良反应的。

鸿茅药酒事件发生后,社会各界的评论扑面而来,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感性的批评,也有理性的评论,本文的结尾就来引用有一位业界人士的评论,“客观全面地看待一件事情,是正确、妥善地解决问题的前提。遇事不急不燥,冷静分析,力求养成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事物的习惯和能力,不论是成就自己的事业,还是培养后代,都是非常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