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完《有效学习》,你才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学习”

 皓哥儿 2018-05-12

10年前,根本没有人能够想象今天会有主播、微电影策划、私人旅行策划师、收纳师这些工作。

微软公司曾经推出了一个报告,其中提到:三分之二在校生未来从事的工作,现在还没有出现。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人工智能抢走人类的饭碗,然而,真正让人担心的不是旧饭碗被抢走,而是新饭碗不知道在哪里。选个热门专业,毕业对口就业,学个一技之长,拿个铁饭碗,这样的想法已经很难实现了。

那些成为主播、微电影策划、私人旅行策划师、收纳师的人,在这些职业出现之前,哪里有专业让他们学习?哪里有培训让他们参加?他们只能靠自我学习、自我摸索。

乌尔里希.伯泽尔在《有效学习》中就提出这样的观点:

学会“如何学习”,将是专家们所说的“终极生存技能”,这是现代社会超越其他一切技能的关键能力。因为一旦学会了如何学习,你就可以学习任何事物。

乌尔里希.伯泽尔是美国国家智库进步中心的高级研究员,大学毕业以后,他就一直研究关于学习方法的课题,他的文章经常在《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一线国际媒体上发表。

《有效学习》除了是他的研究成果,也是他亲身经历的总结。

伯泽尔小时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渣。他的第一次留级竟然发生在幼儿园,小学的时候被叫去接受残障儿童特殊教育,学校的心理医生对他做了评估,认为他完全不具备学习能力。

后来,在其他老师的帮助下,他掌握了几个基本的学习方法,加上自己的刻苦努力,他慢慢找到了学习的窍门,学业越来越好,最终被一所常青藤学校录取。

可以看到,他的转变始于“掌握了几个基本的学习方法”,他的经历为《有效学习》这本书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改变学习效果的关键,也是改变人生的关键。

看完《有效学习》,你才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学习”

乌尔里希.伯泽尔

伯泽尔指出,未来的人才需具备两种能力:

一是解决“非结构化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能够解决那些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

二是洞察信息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根据现有信息,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内在联系,提出新的见解。

光靠坐着听课、看书、划重点、背诵这些传统的学习方法,是没办法学会这两项能力的,我们需要的是一套系统的学习方法。这套学习方法包括六个步骤:

找到价值感

聚焦学习目标

提升知识与技能

付诸实践

融会贯通

反思与回顾

看完《有效学习》,你才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学习”

《有效学习》全书框架思维导图

这六个步骤不只对学习过程做了清晰的划分,更是解答了三个关于学习的难题:

为什么总是学不好?

如何才能学好?

如何才能进入高手的层次?

一、为什么总是学不好?

学习很费劲,可能是没弄清楚到底该学什么。

如果要学习经济学,就找一本大部头的教材,看书、听课、划重点、背诵专业名词和相关定理,这样的学习,学的其实是专业名词和定理。

伯泽尔认为,学习的目的,不是记住某个知识,而是学习一整套的思维方式。学习知识与技能就是为了能够看懂我们的自身经历,并解释我们所处的世界。达到这样目标的学习,才能说是“有效”的学习。

学习经济学,就要学习如何用经济学的的思维看问题、分析经济社会的各种关系,而不是仅仅记住专业名词和定理。

因此,总是觉得花了很大功夫却学不好一个学科,其实是搞错了学习对象,把精力都放在了孤立的知识点上。

二、如何才能学好?

伯泽尔在书中提出了很多学习方法,其中具有启发意义的是下面四个,这四个方法提醒我们:不要以为学习是一个人自己的事情,要取得好的效果,需要跳出自己的视角、与外界进行交互。

1.运用元认知

书中指出,元认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占40%,而智力方面的影响只占25%。元认知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运用元认知,就是用一个旁观者的身份,监测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进度,可以问自己这些问题:

我怎么知道自己掌握了哪些知识?

我的目标是什么?

我需要更多背景知识吗?

我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学习这个概念吗?

我取得进步了吗?

无论是在开始学习之前,还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都应该适时跳出来问一问这些元认知问题。

2.勇于试错

在学习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不可能不犯错。

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中提到过“僵固式思维”的人,这种人很难容忍自己犯错,如果一件事做不好,就认为是自己没天分、不够聪明,甚至很失败。 如果抱着这种思维,学习水平就会一直停留在直线上,容易钻牛角尖走入死胡同。

其实,在某个问题上犯错会加深印象,让理解更为深刻,勇于试错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犯错的时候,不要马上急着给自己贴标签,说“我真蠢”“我做不到”之类的,应该将注意力放在提高专业技能上。要这样想:

我在这件事中能学到什么教训?如果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我应该怎么做?

在错误中改进,远比做得完美更重要。

3.寻找反馈

一味去学,却不知道自己学得怎么样是浪费精力的学习。

练习舞蹈的人,必定要找一面大镜子对着镜子跳,不然,他怎么知道动作是不是标准、做得好不好看呢?对着镜子跳舞就是一种寻找反馈的行为。

寻找反馈,首先要找到一个对照的标准,每学一段时间,就要找找自己和标准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差距,然后根据这个差距来改进。

请一位老师也是寻找反馈方法,老师有专业的眼光,能容易找到你的问题,告诉你哪里做得不好,知道了不好的地方,就容易改进了。

4.输出实践

只有单向的输入没有输出,也是学不好的原因。输出可以帮助梳理学过的内容,让思路更清晰。

将你所学的东西教给别人就是一种输出。教会别人的前提是自己理解透彻,所以教别人能倒逼你学透学明白。

另外,写作也是一种很好输出的方式。李敖就曾经说过:最好的读书办法是为了写作而读书。 所以,想要读懂一本书,就写读书笔记、写书评,发表到网上,让别人讨论,看别人的反馈。

还有一种输出方式是实践,就是现学现卖,直接完成一个任务,比如,学习PS就直接拿张照片进行修图,修图的过程就能更熟悉软件的各个功能、各种操作,同时也就直观体会了什么是亮度、色调、锐化等等。

看完《有效学习》,你才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学习”

三、如何进入高手的层次?

学习一门知识,最难的是质的改变。是否建立了自己的系统思维,做到了知识的相互融合,是高手与普通人的区别。伯泽尔在《有效学习》中提到了下面促进质变的方法:

1.发现知识的底层逻辑

理解知识的底层逻辑,就是要建立知识之间的联动,《有效学习》中有三种方法可以借鉴:

第一种是归纳思维。

一个原理之上会存在多种表象,但是单看一个表象,很难提炼出背后的原理,我们需要观察多个表面细节不同的实例,才能找到其背后的共性。

书中给出了一个研究结果:人们通常需要尝试六七个例题后,才能掌握这个问题的深层结构。

所以,无论是记忆知识,还是解题测试,都要避免不停的练习同一个内容,最好多看几个不同的例子变换着练习。“举一反三”其实效果不是太好,我们应该“举七反三”。

第二种是假设推测。

假设推测有三个基本步骤:

提出假说

验证推论

提出解决方案

比如,你觉得头痛但不知道原因,你就会开始设各种可能性因素:可能是最近压力大,可能是办公室空调一直对着吹,可能是旁边装修噪声的影响.....这是提出假说。

然后,开始逐项排查。如果你认为是空调的缘故,那么就调整空调的风向、调高温度,结果在这之后头痛缓和了,这是验证推论。最后,你可以断定是空调造成了头痛,这是提出解决方案。

假设推测的方法无论在科学、哲学,还是日常生活中都经常被使用。

第三种思维方法是类比。

类比的思维过程是:

发现A和B很相似,A有某个属性,于是推测B也有这个属性。

比如,你怎么断定哈士奇和柴犬都是狗?因为你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身体构造、生活习性、繁衍方式都一样,可以断定它们是同一类生物。

归纳、推测假说、类比,本质过程都是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并且将旧知识和新知识关联在一起,经过这些思维训练,我们的知识就不再是孤立分离,而是联结成网了。

2.进行慢思考

慢思考的作用在于对所学知识进行反刍,让大脑对知识进行内化。

在学完一门知识以后,给自己留出一段时间,安静的写一篇读后感,或者洗澡的时候与自己对话。不需要按照什么固定流程做既定的事,重点是自由、平静的放空,这就是慢思考。

细心留意可以发现,我们的灵光乍现,往往都是离开本来的思考过程完成的。比如,你在书桌前写一篇文章,对着电脑坐可能思路不流畅,但是,当你离开书桌去倒水喝,慢慢踱步的时候竟然冒出了最好的构思。

慢思考是很多人忽略的一个方法,但是作用不可低估。

看完《有效学习》,你才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学习”

回到“学习”这件事上。现在,“终身学习”、“知识付费”越来越火,几千上万元的课程,不少人买起来毫不手软;购买十几个甚至几十付费专栏、参加各种付费社群的人也不在少数。

什么都想学,一方面可以说是求知若渴,但另一方面却说明了目标的缺失,其实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想要鱼,必先要学会渔,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学习“如何有效学习”本身,也许是这个时代学习者的最佳策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