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朝曆史》李斯沙丘变节的真正原因

 DonaldKing2589 2018-05-12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南巡途中病死沙丘後不久的一個夜晚,中書府令趙高非預約性地拜訪了丞相李斯。二人同朝爲官多年,相識已久,但這次趙高可不是來喝茶閑聊的。他懷揣一個決定秦帝國命運的驚天陰謀:說動這位朝廷眼下最有權勢的人物與自己一起篡改遺诏,将先帝屬意并廣得軍心民心的皇位繼承人長子扶蘇和戰功卓著的大将蒙恬賜死,另立皇幼子胡亥爲帝。

<a href=http://www./qinchao/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秦朝</a>丞相李斯

  這看起來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先帝對李斯恩重如山。李斯原是楚國一縣政府的不得志小公務員,30多歲才移民到秦國,最初不過在相府當個文案秘書。是秦王嬴政慧眼識才,将他一路提拔至丞相,且“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諸公子”,與皇室結成利益共同體。對始皇的知遇之恩,李斯念念不忘,忠心耿耿輔佐始皇帝成就統一天下之偉業,留下“千古一相”的美名。趙高雖是巧言之人,但李斯更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兼雄辯高手。當年他冒死上書“谏逐客令”,硬是說服了一向剛愎自用的秦王收回成命。趙高想憑“忽悠”搞定李斯,應該比登天還難。

可讓曆史驚詫的是,争辯了沒幾個回合,李斯居然乖乖就範。大秦帝國的喪鍾就此敲響。

2000多年來,後人無不将李斯沙丘變節的原因歸結爲一個“貪”字:貪戀已得的權勢富貴,保住自己的相位。唐朝詩人胡曾爲李斯墓題的詩句,“功成不解謀身退,直待鹹陽血染衣”,代表了世人的普遍看法。

這真是大大地冤枉了李斯!當時李斯已70多歲,在那個年代已屬古稀之人了。作爲大儒荀子的高足,李斯深知盛衰相循的哲理。他何苦要以大逆不道、背叛先帝的巨大代價,換一個沒幾年幹頭的相位呐?

其實,若稍稍考察一下秦國的政治制度和官場生态,就不難發現,李斯沙丘變節的真正原因,其實是一個“怕”字。

李斯怕的,當然不是小小的“辦公廳機要秘書長”趙高和本與皇位八竿子打不着的胡亥,而是趙高點出的嚴酷事實:

“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二世者也,卒皆以誅亡。皇帝二十餘子,皆君之所知。長子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即位必用蒙恬爲丞相,君侯終不懷通侯之印歸于鄉裏,明矣。”——《史記·李斯列傳》

真是字字驚心啊!趙高是小人,但此番話卻句句是真。商鞅,這位李斯最尊崇的法家先輩,原亦外籍人士,靠着秦孝公的寵信,鐵腕變法,使秦國迅速崛起。可老王一死,就被新君以謀反罪車裂除掉。另一位名相呂不韋,本是商業巨子,憑着高超的政商運作,楞是把在别國當人質的秦始皇之父由“垃圾股”炒成王位繼承人,從而爲嬴政繼位鋪平了道路。呂不韋當政期間,大搞“呂氏春秋”等文化工程,爲秦國擴張“軟實力”,李斯本人就是在那時被他引進并推薦給秦王的人才。可“呂伯樂”後來也在劫難逃,被曾尊他爲“亞父”的秦王嬴政罷相,趕回邊遠的封地。幾年後縱使風燭殘年,嬴政仍不放過,派使者千裏迢迢,用一杯禦賜毒酒要了他的老命。還有爲秦國強盛立下汗馬功勞的名相甘茂、範雎張儀等,也遭秦王猜忌,幸好他們及時察覺出走他國,方才保住性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