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朝曆史》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

 DonaldKing2589 2018-05-12

論秦始皇的功過是非

時間:2015-01-23  來源:《中華讀書報》  作者:張傳玺

  秦始皇的功過是非,永遠是一個說不盡争不完的話題。兩千年前,他創建了一套“中央集權制度”,不知什麽原因,竟觸怒了今天的一些學者,又再次被指責爲“暴君”,并扣以新制的大帽子——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的始作俑者。當然,這樣的觀點有人贊成,但也有人反對。反對者認爲:中央集權制應當肯定。因爲它适應了當時中國的國情,所以爲曆代天朝所繼承,而且行之有效。至于“暴君”問題,似失之片面,不能攻其一點,不計其餘。今将淺見述下。

秦始皇嬴政

  (一)

秦始皇的第一大功績,是“消滅六國,統一中國”。有人認爲此話是老生常談。雖是老生常談,但不能就認爲是人雲亦雲,其實是各有見解的。如一位曆史循環論者看此話,就會“話說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用此觀點評價秦始皇,其功業必然不甚了了。但請一位曆史發展觀者看此話,其議論可能大大不同。他會說:秦始皇消滅了一個舊時代,開啓了一個新時代。不僅如此,還會說:秦始皇又“廢封建,置郡縣”;繼續開疆拓土,爲後代的帝王樹立了“天子經略,諸侯正封”(《詩·小雅·北山》)的好榜樣。

所謂“舊時代”,是指秦朝以前的夏、商、周三代。所以言其“舊”,是因爲三代時的所有國家的制度都很落後,而且疆域從未統一。就其制度而言,當時的大小國家都是由原始社會末期的氏族、部落演化而來,依托于血緣宗法,建立其政治制度。夏、商、周三個王朝原爲三個大國,文化比較發展。中等國謂之方國或諸侯,小者以族屬爲名,星羅棋布。其生存狀态,一直處于融合與兼并的過程中。史稱:夏時諸侯,号稱萬國,至商而有三千,至周而有八百,至春秋,存者僅百餘國。春秋與戰國是社會轉型時期,戰争之多,惡性循環。至有“春秋無義戰”之說。戰國時期之七雄,都号稱“萬乘之國”,每逢大會戰,雙方出兵都以十萬計。“争地以戰,殺人盈野;争城以戰,殺人盈城。”(《孟子·離婁》)其慘烈之狀,難以言表。以緻更加劇了社會混亂,經濟凋敝,壯者散至四方,老弱轉死溝壑。事實說明,這個舊時代已經走到了盡頭。

梁襄王的魏國雖相當落後,但還是個大國。他爲長期戰亂而憂心,曾向孟子請教。他問:“天下惡乎定?”答:“定于一。”又問:“孰能一之?”答:“不嗜殺人者能一之。”(《孟子·梁惠王上》)兩人都希望天下安定,可是怎樣實現天下安定,梁襄王“好戰”,孟子“反戰”,兩人的主張,南轅北轍;而且都不切合實際。但當時的秦國卻爲“舊時代”找到了一條比較可行的新出路,就是通過“商鞅變法”,破舊立新,以農養戰,富國強兵,逐步吞并六國,走“海内一統”之路。秦經過孝公、惠文王、武王、昭王、孝文王、莊襄王六代之經營,至秦王政時,誅其君,吊其民,隻用了十年時間(前230-前221),就“消滅六國,統一中國”。結束了紛紛擾擾長達數百年的舊時代,開啓了天下大一統的新時代。

關于舊時代的疆域,文獻記載不多。夏朝的疆域跨今黃河中遊的南北兩側,商滅夏朝,疆域擴至黃河中下遊兩側,但均無明确疆界。西周滅商之後,号稱“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詩·小雅·北山》)據春秋前期王室大夫詹桓伯曰:“我自夏以後稷,魏、骀、芮、岐、畢,吾西土也;及武王克商,蒲姑、商、奄,吾東土也;巴、濮、楚、鄧,吾南土也;肅慎、燕、毫,吾北土也。”(《左傳·昭公九年》)周王室在這個範圍之内仍未統一,王室隻占據邦畿以内陆區,其他皆爲大小封國,都處于獨立或半獨立的狀态,春秋時期,王室衰微,大國争霸;戰國時期,七雄并争,都談不到統一。隻是到秦始皇時,才“六王畢,四海一”,(杜牧《阿房宮賦》)從根本上改變了原有的疆域形勢。然而,秦始皇的可貴之處還不全在于此;而又在于他已滅六國之後,并不停止前進的步伐,而是命滅楚的軍事統帥王翦繼續向東南進軍。東越投降,将其疆土劃入會稽郡(治今江蘇蘇州)。閩越投降,就地設閩中郡(治今福建福州)。又命尉屠睢等進軍嶺南,在南越北區設南海(治今廣東廣州)、桂林(治今廣西桂平)、象(治今崇左)三郡。又命常頞向西南夷進軍,開五尺道,自今四川宜賓南通雲南曲靖。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又命将軍蒙恬率士卒30萬北逐匈奴,收複河南(今内蒙古伊克昭盟),置34縣。又北渡河,據陰山,連接舊時秦、趙、燕長城爲一,西起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鴨綠江,延袤萬裏,以北防匈奴,這就是著名的萬裏長城。此時,秦之疆域“東至海暨朝鮮,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今越南中部),北據河爲塞,并陰山至東”。(《秦始皇本紀》)比西周時之疆域至少要超過五倍,爲今天祖國之疆域奠定了基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