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朝曆史》公元前214年 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

 DonaldKing2589 2018-05-12

  秦滅六國之後,即開始北築長城,每年征發民夫四十餘萬。在當時生産力極度低下,男人辛苦勞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紡織的布都無法蔽體的情況下,征調如此之多的民力去從事非生産性勞動,千裏之地盡是屍首,血流成河的慘劇,所以百姓十戶人家裏有五戶想要造反也就不足爲奇了。

 

  可是大規模的徭役多數是出于當時的形勢所迫。
  
  當時中原剛統一,各地原來的貴族勢力還很強,若不保持中央各地之間的交通和聯系,國家随時會處于再次分裂的局面,所以必須盡快改善中央到各地及其他各郡、縣之間的交通和聯系,因此須盡快建設道路。
  
  由于多年的戰争,原各國的農業設施受到相當大的破壞,或因戰争而年久失修;在統一後必須盡快恢複農業生産;因此花相當大的人力來疏通河道,修複水渠,對水路交通和農業灌溉都有利,是很有必要的。
  
  修建長城,是爲了保護北部邊境人民的生命财産的安全,其目的也是爲了減少人民的負擔;由于匈奴是遊牧民族,其騎兵活動範圍很大,沒有長城的話,要很多軍隊來防守,這會給人民增加很大的負擔。秦始皇修長城不是他開創的,他隻是把原來秦國、趙國和燕國北邊原有的長城連接起來,而史書上卻把修長城造成的苦難全歸罪于秦始皇,這是不符合事實的。
  
  原來各國之間都有一些長城,但北方的長城不完整;統一後他下令把原來國之間的長城拆除,再把原來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接起來,以防止北方匈奴的南侵。給我們留下了一條舉世聞名的萬裏長城。
  
  綿延萬裏的長城它并不隻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台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以明長城爲例,在萬裏長城防線上分設了東、薊、宣府、大同、山西、榆林、甯夏、固原、甘肅等九個軍事管轄區來分段防守和修繕東起鴨綠江,西止嘉峪關,全長7000多千米的長城,稱作“九邊重鎮”,每鎮設總兵官作爲這一段長城的軍事長官,受兵部的指揮,負責所轄軍區内的防務或奉命支援相鄰軍區的防務。明代長城沿線約有100萬人的兵力防守。總兵官平時駐守在鎮城内,其餘各級官員分駐于衛所、營城、關城和城牆上的敵樓和墩堡之内。
  
  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
  
  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在2000多年的修築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築萬裏長城時就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經驗。2000多年一直遵循這一原則,成爲軍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據。在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則,創造了許多種結構方法。有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合等結構;在沙漠中還利用了紅柳枝條、蘆葦與砂粒層層鋪築的結構,可稱得上是“巧奪天工”的創造,在今甘肅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内還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這種長城的遺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