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染之美 | 愿得一心人,染得好布衣

 城北十五里666 2018-05-12


“撷”撮采线结之,而后染色

即染,则解其结

凡结除皆原色,余则入染矣

其色斑斓

戊戌狗年

三月十八



编辑: 云上文化

幽兰 来自云上文化 07:36

点击上方音频,聆听云上的声音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古老染色工艺,晕色丰富,变化自然,趣味无穷,一种靛色晕染千年,传承至今已成为重要的世界工艺瑰宝。



▽▽▽

扎染,也称绞缬,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将织物扎结成绺,通过浸染技艺在布匹上印染花纹。扎染在中国约有1500年的历史,现存最早的扎染实物是东晋年代的绞缬印花绢。


扎染技艺在唐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当时贵族穿绞缬服饰成为时尚。北宋时期因扎染制作复杂,耗费大量人工,朝廷曾一度明令禁止,从而导致扎染工艺衰落,以至消失。但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仍保留这一古老的技艺。


细工慢活出臻品


扎染工艺繁复,主要步骤有画刷图案、绞扎、浸泡、染布、蒸煮、晒干、拆线、漂洗、碾布等。其中绞扎即常说的扎花,以传统的手工纺织原色(白色)“土布”为载体材料,用手工缝缀进行缝扎结合。为了造成浸染后色泽深浅不一,形成泅染、泼溅、渗浸、淡化,以及不同纹样的艺术效果,缝缀之后要对每一处“‘撷’撮采线结之”。


扎花完成之后就是浸染,浸染的染料为天然生长的蓼兰、板蓝根、艾蒿、核桃皮以及黄梨皮等植物的蓝靛溶液,浸染过程需要手工反复进行。首先,将扎花完毕的布匹用清水反复浸漂后纳入染缸;再根据对花色、图样明暗的艺术需要,进行不同层次的多次浸染。经反复多次浸染后,取出漂洗、晾干,拆去撷结、整合熨平,便成为各具花色的扎染布了。



悠然随性的艺术


扎染的纯手工制作工艺,使得世上绝对找不出两幅花色图样或色调感情完全一样的扎染布。扎花时,对折缝的宽、窄、松、紧、疏、密等各有所别,扎结的长短、松紧、疏密又各自不同,成就了扎染成品花色图案的千差万别,绚丽多姿。

由于扎染特殊的染色工艺,图案花样上具有自然晕纹、洇浸、泼溅、渗透、淡入或淡出的艺术效果,使整幅扎染布帛的图像色调呈现出青靛闪翠的西方印象派风格,艺术画面有若中国画泼墨大写意般的意境神韵,若隐若现,如梦如幻,给人们留下了巨大的艺术想象空间。


蓝白之间的守艺人


在蓝与白的分明中,传统与现代、文化与商业、继承与突破、美丽与忧愁的困惑左右着这项中国“非遗”的命运,传统扎染手艺人在坚守着最后的蓝白情结。



手艺人对扎染的喜欢,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情感基调,更构成了对扎染作出选择与坚持的内在逻辑。“渔”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不仅仅是一种坚守的衣饰风格,在过去的十八年中“渔”用心感受传统文化的每一个细节,专注于探寻东西方传统文化新的表达方式。现代快节奏的生活状态,无法给予传统手工艺良好的发展环境,大量传统文化和古老技艺正被遗失和丢弃,“渔”将一路捡拾收集,期待与您一起回顾和体验传统技艺之美。


文字图片由「云上文化」编辑

说不完的画里画外

品不尽的文气墨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