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是一种修养,静不仅可以思考,也可以养性、养心。

 你是不一样 2018-05-12
佛家说:“由戒而定,定能生慧。”
道家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儒家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医家说:“精神内守,病从安来。”
拳家说:“动则如龙虎,静犹古佛心。”
兵家说:“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文人说:“静观万物皆春意思。”
诸子百家如此推崇“静”,必然有他们的意所在。 

静,不仅是一种修养,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策略。一事当前,临危不乱,自能产生出无限智慧,化解困难;心浮气乱之人,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误事。人为生活琐事而缠心,乃至思绪纷纷,被情欲所牵制。不能以理智主宰自己,不能洞察事物真谛。惟有静,才能驾御自己,才能专注思考某一问题,继而获得智慧,改变客观世界。所以近代曾国藩、杨昌济均大力提倡静坐。 

静,使佛家达到四禅八定的境界,开慧、开悟;使道家修己入静,以成金丹大道;使儒家获得睿智,完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阶梯;使病人神宁气静,精气充满,达到健康长寿;使拳家养成:“清逸大勇”的精神境界,使兵家从容不迫,胜敌于谈笑之间;使文人获得写作灵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