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型 芭蕉布 首里织|琉球染织

 掌染草2012 2018-05-12



提起冲绳,很多人的印象应该是潜水、水族馆,因为这里的海水实在是美到令人心醉。事实上,这里还是个名副其实的染织王国。


这个遥远的与世隔绝的小岛是柳考察的最后一站,零星散落的离岛更是数不胜数,石垣昭子曾感叹,每次去东京要很早起才能从机场转到那霸,从而顺利到达本岛想想以前坐船不是要走几天几夜…大抵是这种无法逃脱的孤独感,数百年来人们把命运交付于这方寸布料之间,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冲绳染织研究者与那岭一子称之为“令人安心的美”吧。



久米岛紬


岛上除了声名在外的红型染、芭蕉布,还有各种提花织物、上布,如花仓织、道屯织、读谷山花织、知花花织、与那国花织、宫古上布、八重山上布、久米岛紬…光听名字就足以令人眼花缭乱,每个地方织法因“岛”而异,并以此来进行命名。为什么冲绳人这么会织布呢?1609年萨摩藩入侵,古琉球每个岛屿要以布料的形式缴纳人头税,直到1903年才废止。数百年间,岛上的女人满15岁每年要上缴一匹布(长10.6米、宽0.34米),织出好的布成为了这里女人们的骄傲,这个传统就这样被延续了下来




首里织

Shuri Hana ori

首里织以琉球王国首都首里城命名,泛指首里、那霸地区的各种纹织品,首里花织、花仓织、道屯织、首里絣、首里细带等统称首里织,因主要供给王室用,所以品质上乘、种类繁多,传承的很好。



首里道屯织


其中,最为精美、规格最高的要属花仓织,曾是公主妃子的夏衣专用布,选用最优质细软的蚕丝,虽然只有一种色,但会使用不同提花、罗织等制作出优雅而有序的图案,实物很动人,有一种感性和理性的均衡之美。


首里花仓织



首里絣

 

首里絣主要集中在南风原町本部、喜屋武和照屋等地,染制织线时,通过精密计算将丝线一点点捆扎起来,从而染出变化无穷的图案。首里絣主要分为格子花纹、经线条纹穿插花纹、经纬同时显花等类型。


久留米木棉絣




之物资料《世界之絣》



 宫古上布

▲宫古上布制作的和服(图自lens005)



宫古上布是用蓝染的苎麻制作的上等布料,据说这里的苎麻是岛上最细的,手捻苎麻织就的布料经过反复染,琉球蓝微微泛着紫色,再加上细小的十字纹,很像是闪烁的星星。



之物资料《世界之絣》


由于纹样太细小,据说每织七厘米就要用针将留白的丝线一根一根错开,熟练的织工一天也只能织二十至三十厘米,真是繁琐复杂到到难以想象。


▲宫古上布纹样(图来自lens005)



八重山上布


八重山上布也是麻质的,但不像宫古上布要进行蓝染,一般以白色为底布,布料织好之后会浸泡在海水里,在太阳下晾晒一周以固色。




读谷山花织

Yuntanza Hana ori


读谷山花织是流行于冲绳读谷村一带的一种横向提花织物,拥有600年历史的读谷山花织技艺在二战后几乎消失灭绝,在爱好者们的努力之下,中断了90年的织造工艺在1964年得到恢复,并成立了事业协同组合。



山花织的材料是手纺茧绸丝线和棉线,纹样有钱形、扇形、风车三种吉祥图案,人们把这三种纹样进行组合,成为星星点点的几何纹样,再配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显得非常可爱而又有立体感。


读谷山花织织法复杂、耗时,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织一条细带需要两个月,织一块和服面料则需要半年。




读谷山细带


其他一些地方也有花织,如知花村的花织、与那国的花织等等。

知花花织


与那花织






紅型

Bingata 


有人说,红型工艺是冲绳的生命力所在。红型染布料在琉球王朝时非常流行,用于制作王族士族、首里女性的礼服以及宫廷舞者的服装。二战时,型纸都被烧掉了,幸存的匠人们到全日本寻找流传出去的传统型纸,再一张一张手工复制回来,这门技艺才得到了恢复


Bingata kimono, Okinawa, 19th century


红型的“红”不单指红色,而是颜色的统称。冲绳日照强烈,为了避免褪色,矿物染料是琉球红型染的主体。红型染工艺流程包括图案设计、型纸雕刻、调制防染糊、刮糊、刷大豆汁、插色、水洗晾干、覆糊、染底色等,极其耗时。


型纸雕刻



红型的插色一般同时用两支毛笔操作,即传说的“二刀流”,先用蘸有染料的毛笔上色,还没干的时候再用第二支笔来回刷,使颜色透过表面并均匀地晕开。在“隈”相(配色)环节,红型有传统的配色系统,会参照“红型色见本”之类传统进行轮廓细节和阴影暗部的描绘,也只有严格按照“隈”配色的作品才能称之为红型。


插色


▲晾晒


这次有幸到琉球红型三宗家之一的「城間家」的红型工坊进行参观,工坊内的工作人员正在制作订单,有的用毛笔在认真地修补接版,有的在用“二刀流”进行擦色,有的在进行晾晒,负责人还为我们展示了几大箱之前的样品,种类非常丰富,据说藏有传统型紙有1000余种。



与国际通的一些红型染体验的色彩相比,传统的古红型色调并不像很多人描述的浓艳炫目,相反,是非常自然沉静的。


▲市面一些红型体验的色彩


古红型实物与图片




 

▲之物资料《琉球古红型》





芭蕉布

Basho-fu



冲绳本岛非常狭长,为了看芭蕉布,环岛来回差不多有两百公里,但当看到海天一色,成片的芭蕉林,一切都豁然开朗的感觉,觉得千里迢迢赶来还是值得的。



冲绳真是一个令人愉悦的小岛,暖暖的阳光,蓝绿色的海,酸橙醋、泡盛、美味的豆腐和鱼,当然,还有清灵凉爽的芭蕉布。


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的小狮子,冲绳吉祥物


老师推荐的一家餐厅,相当新鲜美味


下了车,又徒步了两公里,才终于到了芭蕉布会馆。



古琉球是芭蕉的原产地,芭蕉布盛行,因为这里的芭蕉太多了,而且每过几年就会繁殖出很多小芭蕉,直到变成芭蕉墙,除了大宜味村,西表岛、石垣岛也有一些。芭蕉科有结果实的实芭蕉、开花的花芭蕉,能制作芭蕉布的是丝芭蕉。



芭蕉布很美,但从培育到制作是一个极其复杂且艰难的过程。芭蕉长成一般需要三年时间,且需要精心养育。为获得更好的芭蕉纤维,除了除草,还要进行芭蕉叶和芯的处理,使得养分更好地输送到茎部,让芯长得更加坚实。


    

芭蕉树从外到内有二十多层,由于纤维是从根部向上生长的,所以要从根部向上来剥,先用刀子划开,然后细心地一层层剥开,越往里面的芯部,纤维越细越有光泽,颜色会越漂亮。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对纤维进行分类,质地柔软的作纬线,质地较硬的作经线。




由于芭蕉布来之太不易,一颗芭蕉能取出纤维不过20克,而差不多200棵才能做一件和服,因此舍不得浪费一点,最外层做纸,中间的做腰带,里面最好的芯部用来做上等的和服,平良敏子女士喜欢花五六年攒够芯部丝线才织,可谓是上等和服,石垣昭子则更喜欢混起来用,她认为这样因由不同的质感才更有趣。



      然后,将它们在木灰汁里煮至沸腾,再用竹夹去除杂质晾干,这一步骤的好坏直接影响布的质量。


   准备好了材料,就可以结线了,这时候要把纤维泡在水里,然后分出细细的丝,再把端头打结接成线,多余的线头用刀裁去。当然,也有不接线而是捻在一起的,比如石垣昭子,所以看这些细节便能分辨出是哪个地区的。


芭蕉纤维不似丝线般太过于华丽光亮,呈现出自然莹润的光泽,打湿过后有种淡淡的嫩粉色。



人间国宝平良敏子今年已经九十七岁,见到她的时候仍在心平静气地接线,凭借手感做出的线细腻均匀。虽然上了年纪,老人还能毫不费力地上下楼梯,旁边的工作人员看着她,对我们笑说:看她老人家多可爱,不是吗?




织芭蕉布并不容易,老师说在这里学织布都是以年计的,想要完全学会至少需要两年到十年的时间。


工作人员为我们展示的精美芭蕉布


芭蕉布取材天然,清爽光亮,看到它,凉爽的气息扑面而来,就像一股夏日的风,柳宗悦说,每次凝视它的时候都会被其深深打动。


芭蕉丝与棉混织

▲之物资料《世界之絣》


(视频:喜如嘉芭蕉布)



越来越觉得,从人间国宝到无名的普通手艺人,他们坚守着最为费力也最为传统的生活方式,但他们都为此感到幸福和满足,且内心有着极大的认同。对他们而言,大自然就是最好的材料库,手和身体就是最好的工具,他们懂得每种材料的习性,日复一日的打磨技艺,才让这些物有了自己的性格和表情,显得与众不同,这样的人、这样的物让我们珍视,才会修修补补,不舍用完就扔。一年当中四季交替,尤其做染织的朋友,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自然日历”,到了什么季节就采什么材料染什么色,春天到了采蚕丝,四五月份到了打麻的季节,七八月份开开始采葛,冬天呢就采芭蕉,嗯真心不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