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川:我们该如何纪念灾难 丨特别策划

 昵称54788644 2018-05-12

从2008年5月12日,到2018年5月12日。在时间的河流上,灾难如何成为记忆,又如何被人铭记?

凤凰网政务推出“汶川十年启思录”特别策划,在这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我们选择了当年大地震的10个截面作为观察对象,看看10年时间,一个社会的治理呈现什么样的成长和变化,岁月镌刻下什么样的印痕。

灾后重建

放下悲怆,回归庸常生活

作者:胡印斌

地震正在远去,生活仍在继续。

那狰狞、凌厉的大自然怪兽,冲撞、撕扯着国人的心灵与情感,同时,惨烈的灾难也激发出民众修复生活的强大本能。擦干眼泪,走出废墟的四川人,就像燕儿衔泥一般,一点一点筑巢,一天一天补巢。筑容身之巢,也补心灵之巢,既安身,也立命。浴火的凤凰,涅槃重生了。

个体的努力之外,我们也由衷感觉到来自国家层面的积极努力与历史性进步。

(扫码阅读全文)

应急管理

告别“多龙治灾”,让应急管理成常态

作者:于平

成立应急管理部后,今后一旦遇到地震灾害,地震局发布信息监测通报,不需要跨部门审批,应急管理部将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救援队伍,统一调配救援物资。与此同时,民间救援力量直接与应急管理部社会力量部门对接,气象信息、地质信息整合起来迅速由应急管理部统一公布,如此一来,救援效能必将大幅度提升。        

一个国家的应急管理能力应当与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平衡,汶川地震虽然已经过去十年了,但各类公共安全风险并不会远去。提高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能力,尽可能地规避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给政府施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只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升级的一环,如何把这样的体制安排转变为强大的执行力,实现灾难应急的专业化、高效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扫码阅读全文)

信息公开

别让灾难中的人们身处“信息孤岛”

作者:王敬波

对及时报告灾难情况,采取有力应急措施,致使危害降低的人员和部门,应当给予充分的激励,这样才能使得政府部门面对突发事件,有动力进行应急信息的公开发布,形成良性循环。

对于突发事件,真正可怕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突发事件的未知所产生的恐慌。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公开机制,能够保障公众及时了解事件真相和采取防范措施,减少损失。同时,突发事件应急信息公开,也起到了监督政府依法行使行政应急权的重要作用,是法治政府的必然要求。

只有建立长效的应急信息公开机制,才能让人们在突发灾难面前,不被困在更为可怕的“信息孤岛”之中。

(扫码阅读全文)

慈善公信

善心井喷,慈善公信力行稳致远

作者:姚遥

对社会大众来说,他们关注弱势群体究竟有没有被尽心关照,他们的善心有没有被善待。 对于慈善组织来说,近年来陆续做到了管理制度建设的完善,捐赠信息的公开,项目信息和财务数据的公开,招投标管理以及大额资金的管理。成长的背后,有政府法规的要求,慈善组织与行政脱钩的政策,有行业自律的发展,也有自发的成长需要。        

汶川地震,不仅仅是激发了中国人的慈善意识与志愿者精神,更是让慈善行业经历了从信任巅峰到危机波谷,再到重新站立起来的过程。这十年,中国本土慈善行业蹒跚学步,在成长和挫折中,努力建设公信力。

(扫码阅读全文)

灾难报道

灾难报道,在专业主义轨道上进化

作者:熊志

十年之间,围绕灾难报道的一些共识,正在形成。比如“灾难不是新闻,救灾才是新闻”的报道原则已经过时。围绕公众的知情权,建立快速准确的信息披露机制,将聚焦点从领导转移到灾民身上,成为有共识性的报道逻辑;尊重受灾者,避免二次伤害,成为了基本的报道伦理。同时,灾难报道走向专业化,在信息披露之外,不定期的回访,以及参与长战线的心理重建,成为不少媒体的常规操作……

可以说,是新闻行业的自律和政府政策的开放,共同促进了中国灾难报道的十年进化。

(扫码阅读全文)

风险防范

最佳的危机管理是预防危机的发生

作者:赵阿兴

政府职能从“减轻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从单一、被动、应急的危机管理模式向全面、主动、长期的风险管理模式转变,从“处理存量风险”向“促进风险减量”延伸,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趋势。最佳的危机管理就是预防危机的发生。

期盼尽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法制保障、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编织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公众安全预防和防御网,一旦灾害发生,能够将受灾损失降到最低,最大可能地保护生命与财产安全,以告慰在过往各类灾害中罹难的生灵。

(扫码阅读全文)

抗震规范

用抗震标准打磨“安全方舟”

作者:张田勘

汶川地震后的调查发现,凡是按照抗震规范进行正规设计、施工质量有保障的房屋,也即按1989版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的建筑,在高烈度地区大部分只是开裂而不倒塌,在低烈度地区受损程度大都较轻。而且,20世纪90年代初建造的希望小学是按“89规范”来做的,倒塌情况并不严重。那些不按规范或更早年代建设的学校毁坏严重。

为了获取更多利润,不按规范设计和施工,偷工减料,违背施工要求和操作程序等,有可能让人们的房屋成为并非保护人的方舟,而是埋葬人的坟墓。在这些方面,既要有惩戒的法规,还要有制度的追究。

(扫码阅读全文)

民间力量

慈善的力量不是“透支”而是全面激发

作者:王振耀

在看到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巨大进展的同时,也要看到,在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超过80万亿元以后,社会全面迈入“善经济时代”,整个社会需要新的财富观以过好日益富裕的“财富关”。公益慈善事业,是财富向善的重要枢纽。如何使慈善事业的发展能够与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如何使国家《慈善法》和有关政策落实到基层,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当前,最为重要的,就是要发扬汶川救灾的精神,深入推进平民慈善事业,真正使慈善融入社区和大众的日常生活,使志愿服务成为社会生活的有机构成,不断提升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和专业化程度,从而使慈善真正成为巨大的社会事业而蓬勃发展。

(扫码阅读全文)

质量监督

用“法律责任”撑起生命的“保护伞”

作者:杨立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