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末初秋的武夷山,清凉的微风拂面,温润、干净的空气中带着淡淡的清甜和稍许花香;天是透明的蓝,白云流动,更不用说那远处黛青色、层次分明的山峦和清澈的溪流了,满眼都是嫩绿、碧绿,不同层次地附在山脉中,眼里能够看到的每一处景物都美的让人心醉,让人可以忘掉人世间许多烦恼。 此次武夷山寻茶之旅,不仅仅是一次旅行,更是一次心灵之旅,一次问茶修学之旅,通过与武夷山的心神际会,又一次回归大自然的怀抱,徜徉在武夷山水之中,品味武夷岩茶给予的心灵的洗涤,我更深感受到岩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茶之路,悠悠漫漫,一山茶,一山味,坑涧窠洞,岗上岗下,岩内岩外,雨露云遮,花香草木,皆能影响茶青品质。经茶师之手充分“走水”后,留住骨,把住香,终得耐泡持久、韵味饱满、香型各异的好茶。茶之秘于变,茶之妙于心,茶农之心、茶师之心、泡者之心、品者之心,心转,茶亦在转。 初秋的夜晚特别宁静,微微的风从树叶的缝隙间荡过来,带着清澈的凉意轻轻地拂面而过,如薄纱温婉,似蝉翼轻柔,让人感受到一点点秋的味道。小路两旁树影婆娑,树枝间露出幽蓝的夜空,轻柔似水,漫洒苍穹。边上的西湖湖水泛起一层层波纹,木栈道上散步的人群川流不息,不远处的景物朦胧灯火阑珊。在这温馨的秋夜,尽情享受那份宁静,品鉴老茶,让人倍感惬意。 寒意渐袭,冬意更加明显,而对于爱喝茶的朋友来说,若能烫壶温杯,喝泡香韵兼俱的武夷岩茶,用粘稠的汤感和茶气,驱散阵阵寒意,带来的是满满暖意。这是一种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亲切感;是一份闲适的享受;是一份怡然自得的清欢。 武夷岩茶香中有水、水中有香、香水交融 ;饱览山水、静嗅花草、自然之力;汲山林草木之英华、 聚天地水源之灵动;做上茶 、爱上茶,你会热爱万物生灵;你会做一个遵循自然相对道德的人; 一花而见春,一叶而知秋,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从一片茶叶中,同样能窥见天地万物。有人以为茶叶只不过是一片叶子,而懂茶不过是认识茶的各种味道。懂茶,你得懂气象,懂土壤,懂地理,懂化学,懂历史文化,懂民族风俗……你需要懂得这样多,才能真正算得上是懂茶。而你想探索茶更多的奥秘,便要接触更多爱茶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爱茶的人都将成为你的老师,而你,也会成为别人的老师。在茶人心中,茶是万物之一,人也是万物之一,茶人在饮茶中享受最大的快乐之时,忘记了茶的存在,这便是中国茶人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才是茶真正的魅力所在。 接触武夷岩茶几年来,经常拜访武夷山知名茶人,学习岩茶知识。在评价一款坑涧好茶时,经常会听到老茶人一句话:“这款茶有坑味”。岩茶的坑味?难辨难述,说白了,就是山场气息。由于武夷山具独特的丹霞地貌、地理条件和气候,正岩产茶区内不同的茶山里形成自己独特小气候环境,导致同一个品种培植在不同的山场,用同样武夷岩茶传统制作工艺所制,成品茶在感官上有所差异,主要体现在滋味和香气上,武夷山当地把这种“差异”所赋予的特征称为“岩茶的山场味”。 任何一种茶都深受山场的影响,只是相比之下,没有武夷正岩茶那么大而已。山场决定着茶叶的出身,优越的出身意味着厚实的底子,是一泡好茶的品质保证。云雾缭绕、涧流潺潺、鸟语花香的生长环境,加上正岩产地内砂砾岩丰富的矿物质,必定能孕育出滋味醇厚并具独特坑味的茶叶。这一点上,恐怕是半岩、洲茶地区无法与之匹敌的。 牛栏坑山场的茶弥漫着青草味,醇厚稠浓劲足有极强的穿透力直抵骨髓; 竹窠山场的茶幽、细、绵、柔、甜; 吴三地山场的茶水细甘甜、粽叶香显; 流香涧的茶粘稠度高带着特有的蜜桃等果香味; 马头岩山场的茶香气冲、激扬扑鼻; 碧石岩山场的茶特有清冽甘甜味道...... 但真正一款好茶仅有坑味远远不够,好山场是好茶的明星标签;好工艺是好茶的重要保障;好口感是好茶的终极目标。评价一泡好茶就像评价一个人一样,如果说香气与口感是一个人的血肉,那茶味便是一个人的骨头,而坑味呢?是这个人的气质。 武夷岩茶的岩韵,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只有经常喝正岩尤其是坑涧茶的人才能够体会,但是难以表述。通俗的解释,就是有“骨头”、有“力道”、有“厚度”,这才是好的坑涧茶的核心。正岩尤其是坑涧的茶都是因为她们生长地的土壤都是“烂石”,即岩壁天长日久被风吹雨淋风化剥落下来的碎石,含有独特养分,养出来的茶就有独特的韵味。喝到一款有岩韵的茶,那种感觉就是太阳晒在岩壁上的味道,是一种大自然的纯天然气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