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士 ︱ 春秋玉器纹饰解析(节选二)

 来来永胜 2018-05-13


       楚,作为国号兼族名,虽在西周初期即封于睢山与荆山的蛮荒之地,但在中原世袭诸侯的体系中,一直被视为蛮夷,中原诸国皆封侯,而楚则自尊为王。筚路蓝缕,跋涉山林,师夷夏之长技以自强,楚文化以本土的荆蛮文化,领略中原文化之末流,至春秋中期已是际会风云,领异标新。至晚期所保留的与中原华夏相同的特点已经不多了。


      以春秋中晚期最为代表楚文化的淅川下寺诸墓,无论青铜器还是玉器,器型纹饰的结构以及元素系统,纹饰之诡异,构成之繁复。表平下凹式的双阴线纹饰还承续中原余绪,繁密形不减地的浮雕工则与中原风格大相径庭了。……龙头同晋系多作上卷鼻、而口则或闭或吐长前勾舌、且舌上多有绞丝、晋系耳勺多为反向、或作双曲形、或加绞丝,或有绞丝腮须,有明显的腿爪形,爪背或加鳞片,曲体回头,无处不在的绞丝填充空隙处。无以复加的繁缛诡谲,真是叹为鬼斧神工。

       在器型上的纹饰排列组合,晋楚都延续了西周的基本规则,然而,在春秋之前总的趋势是纹饰构成依从于器型,至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单元纹饰逐渐开始脱离器型本身,以体量更为细小繁褥的龙纹单元,重复组合运用。……牌饰类都以中轴对称,环型类的个体单元颠倒循环间隔排列,仿生类器型虽有具象肢体刻画,填充纹饰则更为自由抽象。……



       至春秋晚期的吴越文化,虽上溯中原,但仍以楚为基础。吴国真山大墓的一套覆面,使人更宁愿认为是直接来源于楚。一对琥与拱形饰的纹饰构成与淅川下寺的繁密类毫无二致,49片改制玉片亦尽为楚风。

……在秦地,陕西宝鸡的益门二号墓中的玉琥,与吴国真山大墓的区别甚微。

玉环的单元组合形式与上例淅川下寺步趋一致。

      李学勤:“东周时期楚国势力的扩展,不单在政治上统一了南方的广大疆域,在文化史上所保留的与中原地区相同的特点已经不多,逐渐形成以楚国本身为中心的一个新的传统,这在当时有重大意义,对秦以后的中国文化也有着深远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