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酒:从一个女性的视角来看

 刘沟村图书馆 2018-05-13

前段时间写过一篇小文,谈美国大学的食文化,有朋友读后留言说:“通篇读罢,哈喇子也流了一路。只是那个‘酒’字,急急找寻终不见,未免有些怅然……只吃不喝吗?”非常感谢这位朋友用“心”读这篇小文,他的问题提醒我考虑一下美国的酒文化。

 

∞∞∞



中国人好酒,世人皆知。那么美国人不好酒吗?事实并非完全如此。作为一个基督教国家,大多数基督徒不喝酒或者只在某些特殊场合喝少量的性质温和的酒,这的确使美国看起来不像中国那样“无酒不欢”。在我几年的美国生活经历中,无论是参加朋友们的Potluck Party(自带菜肴的聚会),还是在单位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会餐,提供酒精饮品的场合不超过十分之一。

 

然而,美国也是有很多爱酒之人的,要不然酒吧怎会遍地开花呢?只不过美国人喝酒的方式与中国人不同罢了。

 

中国人说“无酒不成席”,美国人却是“酒是酒,席是席”。以我粗略地观察,美国人在外面吃喝的地方主要有四类:一是快餐店,大家耳熟能详的有麦当劳、肯德基、赛百味、必胜客等等,当然只提供饮料不提供酒;二是饭馆儿,就是我们常说的西餐店,虽有葡萄酒或其他低度数的酒精饮品提供,但并非人人都点;三是酒馆儿(Pub),以喝酒为主,但也提供炸鸡炸薯条之类的简餐;四是酒吧,就是专门喝酒的地方。所以,美国人很可能先吃了饭,然后去酒吧喝酒。

 

中国人喝酒很有仪式感,这使得中国的喝酒显得非常重要。每一口都要找个由头碰杯,说说吉祥话,还要尽量使别人多喝。而美国人的喝酒要随意得多。几个朋友一起去酒吧,每人点上一杯啤酒,边喝边聊,能喝的就喝得快点儿,不能喝的就慢点儿喝,没有人计较,也没有人督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美国人的喝酒一般是自己买单。即使再便宜的酒吧,里面出售的酒也比商店里的贵很多,如果逼别人多喝,可能是件令人反感的事情,不如各随心愿来得舒服。

 

还有一点不同。中国人把酒桌看成是联络感情、谈生意的场合;而美国人喝酒纯粹是为了自己找乐子、找High,所以出入酒吧的多是以年轻人为主。

 

∞∞∞ 



作为年轻人的主力军----大学生,还有一个喝酒的场合,就是周末的Party。记得我女儿入学之前,我收到她的大学的电子邮件,是关于选宿舍的。邮件中有每一座宿舍楼的位置、设施、对住宿者的要求什么的。其中一座楼就是“允许周末办Party”,所以“喜欢安静者慎入”。请自行脑补一下,能High起来的Party能缺得了酒君的助兴吗?

 

12月初是美国大学里的“考试季”,某天我跟女儿聊天时问她是不是学生们都忙着准备考试呢,她说晚上学校里有大Party。我有点吃惊,按常理说开Party应该等考完试啊!她说考完试就都回家了,这是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假期。我想那就入乡随俗吧,所以赶紧鼓励她去参加,她却淡淡地说:“不是喝酒就是嗑药,没什么意思。”

 

这其实是一所非常正经的文理学院,有着基督教贵格教派的传统,最大的优点是自由,最大的缺点是太过自由。对于学生喝酒,虽然有法可依,但很多时候却难以控制。遗憾的是,这个学校并不是个例。

 

虽然女儿和她的朋友们没有去参加学校的大Party,但是并不表示他们不喝酒。有一天,一个18岁的学弟想喝啤酒,就央求两位21岁的学长去帮他买酒,因为美国的法律规定将含酒精饮料卖给不到21岁的人是违法的。三人由学弟开车来到超市,学弟候在外面,21岁的两人进去选了两罐啤酒。出来结账时却被拦下了,原因是其中一人没带学生卡,不能证明他的年龄。收银员只认证件不认人,于是两罐啤酒没有买成。离开超市,他们只好找了一家专卖酒的商店,两人候在外面,由持证的一人进去买了两罐啤酒。

 

∞∞∞ 



说到买酒,在美国也没有在中国这么方便,因为各个州对销售酒类的法律不尽相同。拿我们住过的佛罗里达来说,在超市里只能买到葡萄酒(Wine),如果想买酒精浓度在20%以上的“烈性酒”(Liquor),就只能去Liquor Store(酒品专营店)买。

 

我住在坦帕市的时候,住所附近就有一家Liquor Store,门头很小,所以某次散步时我就误闯了进去。对于我这个从不沾酒的人来说,一脚踏进那扇门的时候还真有点紧张。好在收银员只是打了个招呼就忙他的事情了,任由我自己探索琳琅满目的货架。初始只是感觉眼花缭乱,不知从何处入手,慢慢地我就一个货架一个货架地看起来了。


与中国的白酒一层一层的包装不同,这里的酒都是以瓶子的设计夺人眼球的,每一瓶都有流畅的身形和高雅的颜色,我真想把它们据为己有做花瓶。细看产地,则是来自世界上的各个国家。以前在书上看到的那些洋酒的名字,在这里都对上了号。比如Rum(朗姆酒)、Gin(杜松子酒)、Tequila(龙舌兰酒)、Vodka(伏特加)、Whiskey(威士忌)等等。

 

这次误闯“酒店”还为后来的一次窘况解了围。那是一个感恩节的下午,我们几个人被邀请去美国同事家吃饭,本来打算在途中的一家大超市买伴手礼的,到那儿一看关门了,才意识到感恩节这天绝大多数商店都是关门的。情急之下我们返回来,找到那家Liquor Store,见它竟然还开着门,便用我的驾照买了一白一红两瓶葡萄酒。

 

∞∞∞ 



然而,即使拿着驾照,我也足够年龄,却还有过买不到酒的亲身经历呢。

 

那次,小区里的几家中国邻居打算一起开Potluck Party,庆祝放春假,大家约好分头准备食物。我在沃尔玛超市买好了东西,刚走到收银台,看到外面另一家邻居朝我摆手使眼色。我走过去,她悄声告诉我,她选购了一瓶红葡萄酒,结账时因为身边带着五六岁的女儿,被收银员拒绝了。她换了一个远处的收银台,这次不仅被拒绝,还找来了经理,并被威胁说再试图买这瓶酒就叫警察。朋友央求我到红酒区再拿一瓶酒,随我的商品一起结账。我这样做了,选了中间的一个收银台。收银员问:“女士,你是给她买的酒吗?”眼神朝站在远处的邻居瞥了一眼。我正犹豫不知道怎么回答,她接着说:“我知道你肯定是给她买的。这瓶酒不能卖给你。”我只好讪讪地放下了那瓶酒,免得她再说叫警察的话。过后,我邻居只好将女儿留在别人家,自己去附近的那个Liquor Store买了一瓶红酒。

 

那次买酒的经历使我感觉就像一场冒险,又像是一个乖孩子偶尔做一件坏事,内心又紧张又兴奋。这件事成为我们聚会时的一个谈资。真的会为了一瓶酒叫警察吗?即使警察来了,真的会打着“保护儿童”的旗号将妈妈带去调查吗?美国人,有时候太自由,有时候又太较真儿。


∞∞∞ 


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朋友,下次你去美国,除了一定要去酒吧喝喝酒,也一定要找一家Liquor Store去逛逛!




关于美国文化的其他小文:

大多数人不知道的圣诞节(Christmas)内幕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之“食为天”

英语中的人名漫谈----大卫

那些“世界上唯一的自由人”

美国大学校园文化之穿着与色彩

漫谈美国高考

I like your jacket...并不只是“喜欢你的外套”那么简单

嬉皮士的回归加上老爷车展,使这个小镇成为一片彩色的海洋


分享私家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